李曉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組織者,既要指導學生學習知識成才,又要端正學生的思想言行塑造靈魂。德育為首位,教學為中心。既然德育工作這么重要,班主任就要給予高度重視,用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范影響學生,啟發他們自覺接受教育,將班級德育工作作為一個動態系統來考察,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才能收到預期的德育效果。
[關鍵詞]思想道德;社會規范;班風;德育方法
如何構建一個健康、向上、活潑、好學的班級,使其成為學生愉快生活、健康發展的園地是每個班主任的期望。為了規范學生的思想和言行,需要班主任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在班級開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全面發展。
一、了解學生是班級德育工作的前提
全面了解學生,對整個班級和學生個體有一個全面的把握,是做好班級德育工作前提,也是班級教育過程中有效開展各項工作不可少的環節。
作為班主任,如果是新組建的班級,需要了解的內容有:學生的基本情況,如性別、年齡、身體狀況、興趣愛好、個性傾向等;學生的社會關系,如家長職業、家庭經濟情況、家庭結構、家庭關系、家庭所在社區環境等;學生的學業和品德情況,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性向、智能發展水平等;學生的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展狀況,如行為習慣、人際關系、人際交往方式、思想道德面貌等。
如果是接任一個班級,就要對班級有如下的了解:一是班級成員的基本構成,如生源狀況、年齡層次、性別比例等;二是班級學生的學業情況,如學生以往的學習狀況、思想狀態等;三是班級的發展狀況,如班級組織、班級規范、人際關系、班級輿論、班風、班級傳統;四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如學習習慣、課堂內外紀律等。為了對學生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觀察、談話、家訪等方法作更深層次的了解。
二、健全班級組織是班級德育工作的基礎
班級組織機構是班級的社會結構和運行機制的統一體,它包括班委會、小組、家長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其中,班委會是核心,是由正副班長、學習、生活、文娛、體育委員等組成,為了便于管理和教育,還對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劃分,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開展班級活動。
班主任首先要選擇一些品學兼優、責任心強、樂意為同學服務的學生擔任班隊干部并進行培養和教育,使之成為同學的榜樣,帶動其他同學不斷進取,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要遵循一定的標準,按照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則培養和選拔團結、得力的班干部,這些班干部是班級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對班干部進行合理分工,使他們既能明確各自職責,又能團結協作。對于班干部,班主任不能只是使用,還應該進行教育和培養,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要經常在班里表揚班干部的優點,幫助班干部樹立威信;與此同時嚴格要求班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教育班干部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光榮感和責任感,要求他們努力學習、團結同學、以身作則,鼓勵他們既要大膽工作,又要嚴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當然,選出的干部畢竟不是完人,對他們不能過分苛求、指責,特別是在工作出現失誤時。對班委會的工作要經常檢查,且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既不能包辦代替,也不能將班級工作全部推給班干部。
為了提高班級管理和教育的有效性,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班級組織機構可以靈活設置,以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此外,為了形成班級教育網絡,還可以建立家長委員會,建立班級微信群,通過與家長的聯系,將行為規范、學習教育融入班級的日常管理中。通過多種途徑,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基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規范和禮儀常規教育,堅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地開展德育工作,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努力培養舉止文明、日常禮儀、品德優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創新精神。
三、以情感人是班級德育工作的關鍵
班主任要與時俱進,根據新時期德育工作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探索班級德育工作的新方法。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發揮自身言傳身教的作用,做好學生的榜樣。班主任的模范行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因為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班主任只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在班級德育工作中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對學生充滿愛心,做學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在教育中,對待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常常對他們敲邊鼓,以示警醒;對中等生要賞識和鼓勵,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和生活;對待后進生要多加關愛,盡力營造一種平等、友愛的氛圍,讓他們體驗集體的溫暖和同學間的友誼,感受自己在班級的價值。
四、引導自我教育是班級德育工作的核心
班級德育的目標是通過有效的德育過程,最終達到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學生的自我教育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激勵等。班主任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首先要指導他們正確了解和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長處和不足;學會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控制和反思,提高自己的分辨力、自省力和自制力;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自覺調節自己的日常行為,樂于、善于向別人學習,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等。具體來說,包含以下具體內容:
一要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也是班級工作的重點。教育學生熱愛祖國,樹立為中華的振興而奮發向上的思想。增強集體觀念,培養高尚的情操,形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有的方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要強化常規訓練。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訓練的內容可以是《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常規、課堂常規、集會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等諸多方面。通過集體或個人、單項強化和全面優化相結合的訓練方式進行,使每個學生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形成自我約束力,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三要建立班級互助小組。班級互助小組是以小組為基本單元的班級管理模式,依托小組互助機制,建構“自主管理,互助學習”的教育平臺。該模式的建構要從小組的建設、小組意識的培養、小組運作制度、評價與引導等方面著手,把互助小組建設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共同體,通過組員間的相互幫助、合作學習、自主管理,實現小組成員張揚個性、共同發展的目標。
四要開展好主題班會。主題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寓教于樂,陶治學生的情操,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班主任要注意主題班會內容的系列化和豐富性,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通過不同類型的主題班會課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能力和心理素質教育。
五、科學的評價是班級德育工作的助推器
班級德育評價是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檢查、督導、評估班級德育質量的重要機制,是切實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使德育由虛變實,由軟變硬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加強班級德育評價體系的研究和運用,有利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德育首位,加強班集體建設。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要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中學生守則、日常行為道德等,建立學生操行評分制,每日根據學習、生活各項活動的情況總結評分并加以獎勵、懲罰,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總之,班級德育工作紛繁復雜,其內容又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作為一名班主任,只有勇于實踐,才能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使班級的德育工作水平不斷邁上臺階。
參考文獻:
[1]莫燕燕.中學德育工作目標及制定[J].文理導航,2017,(18).
[2]張小紅.新時期班級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J].教學研究,2015,(12).
[3]吳紅雨.如何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J].新校園,2017,(20).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