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
[摘 要]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新的培養目標,既要求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習方法,同時還應具有強健的體魄和過硬的心理素質。籃球作為一種備受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對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和智力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籃球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采取科學有效的訓練策略提高他們的籃球技能,以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
[關鍵詞]籃球;訓練;技能;興趣
素質教育強調個性化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性格、學習能力、心理狀態等方面的差異,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來設計教學內容,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男生往往更熱衷于籃球課程,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分層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行選擇學習內容。遵循學生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調整教學方法,讓教師的課堂教學跟得上學生的發展需求。
一、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籃球興趣
提高籃球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對籃球的興趣是關鍵。一般來說,許多男生十分喜愛籃球運動,他們的積極性自然不成問題,然而仍有一部分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平平,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對癥下藥,采取適合的方法來優化體育教學,想辦法激發他們參與籃球運動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際練習的重要性,在示范動作時要進行詳細講解,向學生介紹練習過程中包含的籃球歷史,引導學生體會籃球運動的魅力,讓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運動觀。教師應當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培養學生扎實的籃球技術,以科學的練習促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進行運球的練習時,從單手運球、雙手交換運球到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教師都要反復講解手型、身體姿勢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好手掌觸球的技巧、腰部和膝蓋的彎曲幅度等,打下牢固的基本功。只有當學生能熟練運球時,教師才允許他們展開對抗練習,讓他們逐步適應比賽中的對抗強度,在有對抗的情況下熟練地運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采取雙人練習、多人練習等,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良性競爭,這樣比他們單獨練習更有效果。
二、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訓練
認知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認知能力建立在知識呈現形式基礎上的。”新課改實施以來,情境教學模式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小學生由于年紀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強,難以在學習中保持長久的注意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游戲是廣受學生喜愛的形式,教師不妨在平時的練習中設置籃球游戲情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籃球運動的快樂,以更加主動的態度投入到練習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條件,組織符合教學需求的籃球游戲,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其中。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籃球接力賽,把學生分為人數相同的兩個小組,一字排開為縱隊,每個學生之間間隔一米,由一個學生持球,繞著其他同學展開s形運球,結束后再交給下一個學生來運球,直到所有學生完成同樣的動作為止,最終最短時間完成的小組獲勝。這樣的游戲情境既帶有較強的競爭性,又富有濃厚的趣味,學生自然十分樂于參與,他們紛紛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整個過程充滿歡聲笑語。由此看出,創設游戲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完成高質量的籃球運球練習活動,運球速度得到提升,幫助他們建立起團隊合作的精神,并且形成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三、學會重心協調,掌握籃球運球規律
現代體育教學理論告訴我們,遵循體育運動規律有利于培養人的體能。運球是籃球運動中最基礎的動作,不過許多學生并不喜歡學習運球技巧,他們認為運球的方法十分簡單,而運球練習也很枯燥,在對運球的理解和態度上都不夠端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要讓學生正視運球的重要性,向學生詳細介紹運球的方法,并且在運球練習中教授運球技巧,讓學生逐步感受運球的樂趣,提升學生運球練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授急停運球這項技術時,教師首先要作詳細講解:所謂急停運球,就是在運球過程中極速停止,是籃球比賽中一種常見的進攻方式,這項運球技術要求球員具有較強的協調性,在急停和急起的過程中保持好身體重心,并且還要牢牢控制好手中的籃球。聽罷教師的講解,學生來了興趣,都想試一試這個高難度的動作。剛開始練習時,許多學生難以掌握好重心,在做急停動作時無法將球抓住,總是從手中脫出,教師就要為他們布置原地高低交錯運球的訓練內容,讓學生逐步適應并掌握重心的變化情況,從而熟練掌握急停運球這一技術。籃球運動的每一項技術,都是講究專業性與規范性的,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詳細講解每個動作細節,培養學生扎實的籃球基本功,逐步掌握嫻熟的籃球技術。
四、掌握手型技巧,提高投籃技術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運動。投籃是最受學生喜愛的一個技術動作,因為在他們眼中只有投籃命中得了分,才能夠成為球場上最耀眼的人物,這將大大滿足他們對榮譽的渴望。針對這一點,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科學的投籃技術,開展積極的投籃練習,以此不斷強化投籃手感,形成正確的手型,也就是出手的姿勢。例如,在進行肩上投籃教學時,教師先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投籃的認識,由此捕捉他們的關注點,發現關鍵之處:學生普遍喜愛投籃,但是卻并不完全了解投籃的正確姿勢,不懂手型和發力的技巧,那么接下來,教師自然要對他們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讓他們了解肩上投籃的正確動作,并且在練習的過程中對他們進行動作的示范和糾正,如有的學生在投籃時總是把自己的肘關節外伸,或是將掌心與球面完全接觸到一起,這些都是錯誤的動作,需要教師及時指出并加以糾正。教師讓學生對著墻面反復練習,細細感受持球和出手時的關鍵點,直到完成規定的數量后,再回到籃筐下進行投籃練習,以此來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投籃這一技術動作,持球和投球是應重點練習的兩個動作,需要學生刻苦練習才能熟練掌握。
五、開展游戲教學,提高籃球教學效果
在進行游戲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相適應的游戲內容,做到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小學生由于年紀小,身體機能尚未發育成熟,教師的教學目標應當是鍛煉他們的身體,培養他們對籃球的熱情,而在籃球技術方面對他們不作太嚴格的要求。也就是說,游戲教學應當以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主,不必強調太多的技巧性,可以與學生喜愛的主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參與籃球運動的樂趣。例如,組織“兩人炒黃豆”的游戲,將音樂融入到游戲中,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來進行籃球活動,讓學生感受其中的快樂,從而達到增強他們體能的目的。對于高年級學生的教學,教師則要在游戲中融入一定的技巧性內容,多設計持球、運球、傳球的環節,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鍛煉籃球基本功,通過游戲來強化他們的籃球技術。如開展“接球上籃”的游戲,讓學生背對籃筐站于三分線外,教師將球傳出后,學生轉身接球完成上籃的動作,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協調性,進一步打磨學生的上籃技術,具有較強的技術色彩,適合高年級學生參與。
六、倡導對抗精神,弘揚籃球運動價值
我們知道,籃球是一項團隊性的運動,處處都體現出強烈的集體主義色彩。所以,在教學中除了要幫助學生練就出色的個人技術,更重要的是向學生灌輸籃球運動的核心精神,養成團隊至上的理念,從而弘揚籃球運動的價值。在籃球賽場上,體現出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對抗,更重要的是隊員們精神與意志的比拼,這是籃球這項運動的真諦。因此,要讓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形成頑強的意志,形成永不服輸的精神,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感受集體的價值,從而克服重重困難,完成精神境界的升華。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籃球歷史上的經典故事,讓學生了解一些絕境翻盤的精彩比賽,讓學生懂得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懂得互相照應、互相合作的道理。
綜上所述,小學籃球教學中學生存在許多差異性因素,需要教師根據具體需求來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在籃球訓練中既能練好個人技術,又能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楊俊潘.論小學體育籃球教學注入游戲的策略[J].華夏教師,2014,(12).
[2]郭路.體育游戲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體育世界,2015,(04).
[3]余明東.試談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創新[J].時代教育,2010,(08).
[4]陳科.淺談游戲法在小學體育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13,(12).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