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妍妍
[摘 要]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實,一方面能夠根據學生個性提供更適宜的教學方案,確保聲樂技能教學的適用性、針對性更強,使聲樂教學質量的可控性提升;另一方面,隨著教學理念的轉型,中職音樂擺脫了傳統刻板的教學形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具備較明顯的優勢。在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中,教師針對存在問題展開分析,在明確改革措施同時,為后續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方法;改革舉措
聲樂是現代及古典音樂中較常見的藝術表達方法,在應用過程中,既需要結合樂曲內容提供悅耳的音調,以便達成藝術與情感傳達的要求,還需借由科學的發聲方式,使樂曲的層次感更加分明,讓實際的聲樂效果滿足演奏的要求。結合目前中職學校聲樂教學狀況可知,多數聲樂教學均存在刻板且教學思路老舊的弊端,若要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必須在現有教學基礎上適當改革,使聲樂教學得以順利開展。
一、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聲樂的表現形式通常需要單獨或數個歌手共同表演,并搭配各類樂器伴奏,才能營造更舒適且節奏層次感更強的藝術氛圍。其中,含有人聲但重點卻在樂器上的樂曲,通常被稱為器樂,人聲作為搭配,能夠更好地烘托樂器演奏的氛圍,使樂器的演繹層次感得以豐富;而沒有樂器單以人聲為主的樂曲,則通常被稱為無伴奏合唱,在演繹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音調、臺詞等方式演繹出樂曲中的場景與情感,使觀賞者身臨其境。由此可見,聲樂技術作為最古老的音樂形式,具有較廣泛的樂曲適用性,它可以擺脫樂器的伴奏,單靠音調的調控,將樂曲的核心思想與氛圍傳達給觀眾,同時,也能作為輔助,使樂器演奏的內容更加豐富。因此,人聲的水準直接影響了整場演奏的效果。
聲樂技術教學工作的開展,需掙脫現有中職音樂教育的束縛與瓶頸,結合外界音樂發展趨勢,確定更直接且高效的發展目標,便是目前聲樂教育者需著重關注的要點,而在各項教學措施改革之前,便需要從現實角度出發,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一論述,才能使聲樂教學質量水準得以顯著提升,并能為學生聲樂技能的培養奠定更扎實的基礎。
二、目前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存在的問題
1.聲樂教學跨度大,致使學生基礎薄弱
結合以往聲樂技能教學資料可知,聲樂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等因素影響,過分強調課本與音樂教學的進度,并且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跨度較大,實用性較低等問題,使得多數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音樂學習,并不能將學習的知識與自身素質相融合,導致音樂學習壓力較大,進程較慢,甚至有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其次,在部分中職院校中,音樂教學課程包含了器樂與聲樂兩個部分,其教學內容專業性強且難度高,脫離了聲樂教學的實際要求,使得學生聲樂核心技術的磨練次數較少,導致學生普遍專業素質都不出色的問題出現。最后,在聲樂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強調專業水平的情況,卻并未注重聲樂技能的實用性,無法體現聲樂專業的特色,致使較多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知識時產生排斥或學習困難的情況,嚴重影響課程教學的質量。此種教學越到后期越顯得乏力,無法為增強學生專業素質提供幫助。
2.理論與實踐脫節,致使學生適應性較差
結合目前中職音樂教學評價資料可知,目前聲樂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期間,存在過于依賴教材,強調音樂理論與相關知識傳授的情況,雖然能夠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音樂來源與基礎知識,但是在音樂技能的培養方面,卻不能夠做好融合,使得音樂理論與知識成為空談,更不利于后續聲樂技能教學的落實。其次,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過于強調課堂教學的問題,受課堂時限與空間等方面的約束,很難對聲樂技能有更深的研究與引導。由此,學生對聲樂技能的認識便較為淺薄,無法在課余時間對聲樂技能進行自主性與創造性的鉆研,勢必會約束學生個人素質的發展,甚至直接影響中職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使音樂人才的基礎素質與外界需求產生較大的差距。
三、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改革舉措
1. 以培養學生個性為核心,構建多元化聲樂教學體系
應試教育模板化的教學方式,很難為學生綜合素質體系的構建提供更科學且適宜的引導,特別是中職音樂教學此種藝術性較強的課程,若是通過課本與課堂約束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勢必會對學生聲樂技能的培養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中職學校在聲樂課程開設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個性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案,確保課程內容與教學形式多元化,并能夠將流行元素融入課程內部,重點培養學生的聲樂技能,確保發聲技巧與藝術表現能力得以增強,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續課程教學內容。
另外,在聲樂技能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著重觀察學生的特點與專業不足之處,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與建議,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不足,并找尋到有效的辦法彌補,增強學生的個性優勢,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水準得以顯著提升。
2. 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前提,采用多樣化聲樂教學手段
(1)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中職學生在初步接觸音樂教學時,普遍存在基礎較差,對音樂理解片面等問題。因此,在課程教學之初,教師必須站在聲樂啟蒙的角度讓學生多聽多看,加深對聲樂的理解與興趣,才能使后續教學工作開展更加便利。多媒體技術無疑為教師課程的開展提供了視、聽、唱一體的平臺,通過高音質的聲樂既能夠使學生對音樂內容產生共鳴,也能夠讓學生迅速理解演唱的要素,以便使音樂知識的講解更富有實據,并進一步豐富聲樂技能教學的教案內容。
(2)聲樂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必須轉變以往的聲樂技能教學思路,確保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流行元素,并針對學生個性提供適宜的輔助材料,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整體教學環節內,以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音樂素質綜合性評判,并認真發掘不同學生的潛能,確定個體差異的同時,擬定分層式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參與到教學環節中,并能夠得到教師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課程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3.以開發學生潛能為基礎,嚴格遵循歌唱訓練教學方法
(1)歌唱姿勢的訓練。歌唱姿勢是決定聲樂藝術效果的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身作則,培養學生正確的唱歌姿勢,將日常練習變為習慣。如在聲樂技能練習期間,教師需嚴格要求學生將兩腳分開,距離控制在半尺,并且頭部端正避免肩膀傾斜或歪嘴眨眼等不良習慣出現。
(2)呼吸方法的訓練。聲樂呼吸的訓練是一項關鍵的教學內容,如何在抑揚頓挫的歌曲節奏中,運用呼吸規律使音調的銜接更加平和,是判定學生聲樂技能水準最直接的要求。在此期間,教師可采取單純性呼吸練習與發聲練習的方法,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呼吸方式,而后再采用兩種呼吸方式交替的方法,使學生學會靈活操縱呼吸,才能使學生的聲樂氣息更飽滿,提高發聲質量。
(3)混聲歌唱的訓練。在混聲歌唱期間,教師需解決聲區轉換的問題,確保學生真正掌握高、中、低三個聲區的混合比,并能夠跟隨聲樂教師的引導練習混聲,找到頭腔共鳴的感覺,使歌唱的聲音更加優美動聽。
4.以提高學生素質為要求,確保聲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學生經歷大量的藝術實踐,可以很好地運用基礎聲樂理論知識,并從實踐的成敗得失中調整和提高自己。藝術實踐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還能起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凈化學生的心靈,升華學生的思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世界觀。
聲樂技能教學改革措施在中職音樂教育中的有效落實,不但能夠基于學生的潛力與個性擬定更完善且詳細的教育方案,以便為后續聲樂技能教學工作提供更適宜的引導,也便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后續教學知識點的可理解性。故而,在論述中職音樂聲樂技能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明確目前聲樂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站在改革的角度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使聲樂技能教學的質量得以更全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震.淺談中職院校音樂聲樂技能教學改進[J].明日風尚,2017,(09).
[2]安麗娟.淺談中職聲樂教學改革[J].北方音樂,2017,(37).
[3]陳鴿平.音樂教學中聲樂技能創新教學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06).
[4]胡玲.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藝術科技,2017,(12).
[5]于洋.漫談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4).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