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加晴 趙慶超 劉正祥

3月3日,獨山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生態脫貧捷報傳來,國家林草局扶貧人員欣喜異常。國家林草局定點幫扶獨山縣已三十余載,圍繞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著力推進生態扶貧,在獨山縣取得了“獨字”脫貧效果和惠民成果。
國土綠化扶貧“獨木成林”。林業生態建設內涵豐富,國土綠化助力精準扶貧大有可為。獨山縣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是典型的“地無三尺平”山區縣,林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67.64%。2014年,貧困人口89984人,貧困人口絕對數量大,分布散,勞動力欠缺、貧困戶占比高,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多年來,國家林草局圍繞推進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和脫貧攻堅,在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項目、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珠江防護林等項目上,逐年加大對獨山縣的傾斜支持力度,使今天的獨山實現了綠色生態發展快升、貧困發生率速降:森林覆蓋率從53.85%提升至61.84%,年均增加2.4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從445.88萬立方米提升至600 萬立方米,增長了26%;林業總產值近12億元;全縣貧困發生率急劇下降至1.36%。其中,“十三五”以來,累計實施退耕還林6.19萬畝,兌現資金8955萬元,覆蓋農戶13540戶,惠及貧困戶3693戶,戶均增收6600元,實現了“政府得綠、社會受益、農戶得利”。
生態補償扶貧“獨具匠心”。實現山區群眾脫貧,希望在林、關鍵在人。充分利用獨山縣良好的生態環境,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創新資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態保護補償引導貧困人口有序轉產轉業,使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轉化為生態護林員,真正實現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圍繞打好生態補償“脫貧牌”,國家林草局落實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管護161.49萬畝,占國土面積的44.48%,年補助達1500萬元,惠及全縣62個村3萬戶,涉及貧困戶8000多戶,平均每戶年增收500元。在天然商品林禁伐方面,完成10萬畝界區劃定及驗收,兌現補償資金300余萬元,有近6000農戶受益,貧困戶占比三分之一。2016年以來,國家林草局支持獨山縣林業建設項目50多個,總投資近5億元,其中,僅生態護林員管護資金就從1500萬元增加到2950萬元,2019年又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550名擔任生態護林員,截止目前,已惠及貧困人口12000多人。
生態產業扶貧“獨當一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在幫扶獨山縣產業脫貧過程中,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通過大力發展無患子、茶葉、刺梨、鐵皮石斛、油桐、海花草等推出一批綠色富民產業,全縣無患子種植面積達15萬畝、刺梨近3.2萬畝、鐵皮石斛超過5000余畝、茶葉11.8萬畝,這些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有效幫助農民增收脫貧。牽頭山東、四川等地的5家龍頭企業落戶,立足本地推廣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幫扶推出“油桐抗病品種培育基地”“林草科技扶貧聯系點”“海花草產業化項目”等多個產業扶貧招牌,有力的帶動了周邊貧困戶的就地就近就業。挖掘生態資源潛力形成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系列新興業態,依托紫林山國家森林公園、都柳江源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九十九灘國家濕地公園創建了“悠悠獨山?醉爽天堂”品牌,被國家林草局授予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森林康養基地”,吸引了眾多省內外涉旅企業,并以此建立了結對扶貧機制,受益農戶3000余戶,涉及貧困戶600余戶,戶均增收近萬元。
科技培訓扶貧“獨樹一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著力開展科技成果推廣、科技人員技術送下鄉及舉辦技術培訓班,是提高貧困地區林農知識水平,實現林業產業長期發展、長久見效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國家林草局科技司、規財司、人事司等司局單位聯合貴州省林業局,多次組織專家到獨山縣開展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據不完全統計已達5000余人次,推動一大批特色商品林栽植技術在獨山開花、見果。在開展科技下鄉方面,通過實施“技術人員結對幫扶”示范基地制度,依托科技服務活動幫助基層單位、林農群眾、林業企業解決了一批突出困難與關鍵問題。在推廣適用技術方面,組織專家深入林業建設一線,大力推廣先進育苗技術,馬尾松、濕地松、刺梨、無患子等多個樹種受益頗多。在開展國家技術推廣示范項目方面,指導幫助開建、建成了“黔南州經濟林良種繁”、“貴州省獨山縣珍貴樹種培育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家儲備林示范基地”等一大批有特色有成效的推廣項目,這些強智舉措成為促進獨山縣林業產業發展、群眾增收脫貧的新引擎。
黨建引領扶貧“獨出心裁”。突出黨建引領是扶貧工作最重要的底色,是實現扶志與扶智并舉的有力抓手。國家林草局黨組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先后選派9名黨性堅定、業務對口的青年黨員干部到獨山縣掛職。特別是規財司黨支部與獨山縣紫林山村黨支部開展聯合共建,選派3名優秀青年黨員干部分別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通過用心用情用力的幫扶,使紫林山村黨組織不斷夯實、脫貧志氣不斷提升、自我造血不斷增強,投入400多萬元幫扶的海花草產業,已成為貧困戶增收致富的產業利器。西北院、中南院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拓寬幫扶渠道,細化幫扶舉措,以黨建支持、捐贈物資、消費扶貧、發展產業等途徑,助力獨山縣摘帽,幫扶紫林山村、譚堯村出列。歷任掛職黨員干部積極協調落實了精品綠化工程、醫療救護車等一大批幫扶項目,凸顯了為民服務的政治擔當和責任意識。目前,獨山縣已成為國家林草局黨組、各局單位的政治“打卡地”,2019年,國家林草局領導成員、司局級領導干部等100多人次來獨山縣調研指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扶志扶智等工作,著力體現了堅持黨建引領、真心實意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