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瑄 江潤
摘要: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問題,雖然在數據上消防安全事故有所下降,但其造成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仍然巨大,令人痛心。追根溯源,在于國民消防安全意識較弱,消防安全技能不足。經過實地走訪和分析論證,本文提出了國民消防安全意識培育的“n+1+1”模式構想,即“多渠道宣傳+設施配備+演練落實”的模式,一改粗線條式的填鴨式講座宣傳,從外到內“刺激”國民消防安全意識的提升,增強其應急技能,以減少消防安全事故,降低生命財產損失。
關鍵詞: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意識 消防安全教育
1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應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視,特別是在與人民息息相關的消防安全方面,總書記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包括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深化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等等,在消防安全工作上的部署取得了顯著進步。
根據國家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數據,2019年是近七年來火災起數和傷亡人數最少的一年,總體保持著穩中有降的趨勢。然而,2019年的火災形勢依舊不樂觀:全國接報火災23.3萬起,傷亡2172人,直接財產損失36.12億元,其中較大火災73起,同比增加了2起。回想令國人扼腕的“3.30”四川涼山森林大火,我國消防安全問題仍舊突出,生命財產損失仍然慘重。
通過對資料的查閱,我們發現,我國的在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事業上呈現著“投入多、收效少”的突出特點,由此可知黨和政府單方面的重視并不能完全降低消防安全事件的發生率,人們的消防安全意識才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2調查數據及分析
2.1問卷數據及分析
提升國民消防安全意識,不僅是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也需要每位國民的參與。在意識到提升國民消防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后,“火炎”小分隊咨詢專業人士,開展實地調研,前往T市(發生過重大災害)和B市(未發生過重大災害),了解兩地市民對消防安全知識和應急管理內容方面的認識,多方論證以尋找提升國民消防安全意識的突破口。
我們的問卷由基本情況和消防安全知識檢測兩部分構成。在知識檢測模塊,問卷的平均得分為21.73(總分30分),僅僅處于及格水平。在“獲取消防安全知識的主要渠道”這一問題上,有15.72%的受調查者表示自己的知識來源于經驗的積累,23.75%的受調查者來源于親朋好友,我們現主流的消防安全教育方式——安全講座僅占30.43%。來源于經驗積累和親朋告知的“消防安全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容易在實踐時發生問題。在消防安全設施配備方面,有65.56%的受調查者表示住所的消防設備和消防通道不完備,易出現安全問題。有3/4以上的受調查者對消防滅火器僅停留在淺顯的認識層面,會操作滅火器的受調查者屈指可數。在進入公共場所“是否會觀察逃生出口或滅火裝置”的問題上,僅有29.1%的受調查者有主動注意的意識。
分析調研數據我們才發現,大部分受調查者缺乏消防安全意識,而在少部分有意識的市民中,又僅有少數人能夠有效地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在應對消防安全事故時能夠做出反應,保護自己。
2.2訪談內容與分析
在對市民進行調研的同時,我們還咨詢了消防安全教育方面的專業人士。社安消防服務有限公司是一所專注于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和培訓的機構,在與其經理的交流過程中,小分隊了解到宣傳教育過程中的困難:一方面是教練員的缺口,專業專職的教練員較少,由于這個缺口的存在,宣傳教育只能從“黨政機關、學校、醫療、銀行”四個重點區域向外延伸,普及范圍比較窄,持續性不足;另一方面,市民對宣傳教育的態度不明,接受程度難以考察,因此宣傳教育的成效也難以確定。結合兩方面可以了解到,我們在宣傳教育方面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3模式設計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種種問題,我們發現,想要提升國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借助單一的講座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國民消防安全意識的提升是一種從外部刺激到內部修正的持續性動態過程,這意味著不僅僅需要多渠道的外部宣傳,還需要在消防安全設施配備以及實踐演練普及度上下功夫,修正國民面對消防安全的態度和行為,即“n+1+1”模式。
3.1多渠道的宣傳
宣傳是一場目的性活動,長久以來,我國的消防安全教育依賴于專家舉辦的一場場規模化、粗線條、填鴨式消防安全講座。講座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識普及教育,但說教式的手段并不利于國民接受(在實地調研中,有1/4的受調查者認為講座形式的宣傳教育“很無趣,學不到任何東西”)。現代國民的需求變化要求宣傳教育也應當做到多層次、多渠道。在這里,我們列舉三個重點方面。
3.1.1網絡宣傳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截至2019年6月,我國的網民規模達到8.5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1.2%,隨著網絡直播、網絡教育等互聯網應用進一步蓬勃發展,高質量、個性化的內容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群眾得以共享優質的教育文化資源。基于此,消防安全知識宣傳完全可以依靠互聯網這一媒介進行宣傳。例如,設計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APP、制作符合人群特色的宣傳視頻、舉行線上答題闖關活動等等。當然,互聯網也有著局限性,在進行宣傳教育的同時,也需要加強信息監管,避免虛假信息、謠言的發生和傳播。
3.1.2社會團體宣傳
隨著全球結社革命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社會團體”這一概念逐漸流行起來。在消防安全知識普及比較好的國外,消防宣傳教育主要由民間機構,也就是社會團體自行研發。而在我國,消防安全教育主要由中國消防協會消防科普教育工作委員會等組織執行,它們受公安部消防局宣傳處領導,甚至還承擔著安全教育以外的其他工作。
我國完全意義上的消防安全民間教育機構很少,相比起政府主導,專門的社會團體能夠分擔消防部門的教育職能,將重點完全放在宣傳上使其具備長期不斷性,潛移默化影響國民。而且通過專門的社會團體進行宣傳教育,能夠貼合某種人群、某塊區域的特點,使宣傳更具針對性。
3.1.3個體宣傳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有23.75%的受調查者,他們對消防安全知識的來源是親朋好友,由此我們認為,依靠“身邊人影響身邊人”這一途徑也是不錯的選擇。而想要得到正面的影響,就需要對每一個個體進行培育——建立宣傳教育系統,從小抓起。可以根據國民的年齡階段劃分為學前及小學、初高中、大學及青壯年、中老年4個層次,依據每個年齡階段設置相適應的消防安全課程及消防安全技能培訓。將消防安全知識水平納入升學及入職要求,以此提升重視度。這是一項比較長期的過程,但消防安全意識提升本就是一項長期的過程。
3.2完善消防設施
傷亡較慘重的火災大多發生在老舊社區、高層及公共場所。在查閱資料和分析調研結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內在消防安全設施的配備和完善上也存在著問題。特別是在以上三個地方,容易出現消防設施、滅火器材缺失、未及時維修完善、消防通道長期被占等問題。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有65.56%的受調查者表示住所的消防設備和消防通道不完備,易出現安全問題。
完善消防安全設施,也是屬于外部刺激的一種。需要針對不同的區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配備。例如在公共場所,應當設置消防應急避難處,標記應急逃生路線;在老舊社區內,需要引入現代化消防設備,整治違規用火用電行為,整改不合理設計(如在電線上晾曬衣物);在高層應當設置防火層,配備必要的消防設備和逃生器材,對于消防設施也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更換。
3.3普及實踐演練
以講座為主的消防知識宣傳模式,很少能夠落實到實踐。在調研中單是“是否會使用滅火器”這一問題,就有3/4以上的受調查者表示完全不會操作滅火器。在與社安防火服務中心的宋經理的交流中,也能了解到消防安全教育在人員數量和宣傳質量上面臨的尷尬。因此在外部刺激下,需要用實踐轉化為內部行為。
對此,需要建立能為市民提供消防安全知識學習及消防安全技能體驗的專門場地。培養更多的專業專職的消防安全教練員,深入基層對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進行普及,讓居民實打實的接觸到消防器材,了解操作步驟。此外還需要保持實踐演練的持續性,定期開展應急消防演練,掌握應急防范技能。
4后記
我國現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每位國民都是一個“1”,只有14億個“1”聯合在一起,才能構成我們偉大的祖國,才能加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消防安全的今天,廣大人民群眾也應當積極參與進來,不斷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創造高科技的防火滅火器材,提高消防安全意識、增強自我防衛能力。相信在每一位國民的參與下,我們定能夠構筑更加和諧、安全、穩定的社會。
參考文獻:
[1]王荷蘭,吳美文,吳佩英.我國城市公眾消防科普教育問題及對策[J].中國軟科學,2011(1):75-81.
[2]楊政,王荷蘭,趙婷,顧鐘紅.公眾消防安全素質與科普教育措施相關性[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3,32(02):218-221.
[3]葉超.高層居民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31(11):1246-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