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鑒清
摘要: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在全國每6個人中,就會有一名是老年人,這種現狀,讓我們該如何照顧這些老人們逐漸成為了比較重要的社會性問題,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經營性養老院,他們更注重于“養”,而這個能真正滿足老人們的需求嗎?而作為社會工作者,他們遇到的角色困境是什么呢?解決了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嚴重狀態,就是為社會做貢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我相信只有完善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我國龐大的老年人群體的未來必會蓬勃發展,不負余生,不負韶華,共創中國夢。
關鍵詞:醫養結合 老齡化 新型養老模式 社工
一.社會工作介入醫養結合介紹
1.醫養結合現狀
醫養結合是指將醫療服務與社工養護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但這種模式在一定時期內不容易得到老人的認可以及社會的支持,他與傳統的養老院不同,他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上了專業的醫療服務以及社工養護,醫養結合模式是可以盡可能地使老人們可以在同一單位中同時可以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顧、健康監護、疾病治療以及臨終關懷。有研究數據顯示,開展醫養結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節省醫療資源,減輕家屬負擔,增強老年病人的安全感。醫養結合模式現在還處于探索階段,有許多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
2.社會工作介入現狀
社會工作介入,是指有專業性知識的社會工作人員,在服務中,本著核心利他主義的服務理念,針對案主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困難,通過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的方法,與案主進行溝通交流,并且與案主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社會工作者介入醫養結合中的角色困境
1.醫養服務開展不全面,養老機構與醫療建設不健全,缺乏反饋機制
社工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有許多活動組織不起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社會資源的支持,社會資源,養老資源,醫療資源,這些資源的缺乏,讓社工心有余而力不足,開展這種新型養老模式,不僅僅需要社工專業人士與養老和醫療資源,更需要的是社會的認同與支持,缺乏這些資源,那么社工開展工作就會很難進行,社工會難以調動機構與老人的力量,介入渠道會減少。因為這種新型模式還在初期階段,只有在一線城市才能看見他的身影,并且在社會中認可度與知名度并不高,所以一些設施并不健全,設施的不健全讓社工的介入不能更加的深入,難以提供更深層次的專業服務。
2.內部管理專業性不高,社工介入單一
大多數管理者缺乏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社會工作服務理念,他們站在資本的角度上覺得許多東西是沒有必要的,但在社工的專業角度上,這些反而是不可缺少的,就會產生一些內部的矛盾。設施和資金的短缺,使社工的介入就會變得單一和介入渠道短缺,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樣反而會打消社工的積極性。
3.工作人員緊缺,服務專業性不高
在醫養結合的模式中,不僅僅是需要社會工作者對老人們進行心理疏通,專業性的溝通,化解老人們之間的矛盾,醫護資源的鏈接,社會的倡導呼吁,同時也需要護工對老人們的照看以及專業性的醫療,日常的體檢。社工與護工需要對老人們經常溝通談心,還需要照顧他們的日常活動,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還需要喂飯,攙扶散步,洗澡等等。而這些專業的人員現在十分短缺,當我在蘇州的夕陽養老院中調查得知,他們院中有將近300個老人,而護工只有不到40個,社工更只有僅僅四個,這是極大的短缺。這個短缺來自于社工在中國屬于剛起步階段,在社會的認可度還不高,并且工資不高,這讓社工的服務質量與他的待遇不掛鉤,福利待遇也比較少,這是許多人不想做這個職業的原因之一,而這也讓原本就是社工的那些人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在其中,在社工人才建設的道路中還是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4.供需不平衡,醫養資源無法對接
在許多醫養結合的單位中,十分缺少專業的醫療人員,給老人提供專業的醫療,并且現在專門的老年科醫生本來就少,在養老院中,護工與老人的比例為1:9,也就是一個護工需要照看九個老人,導致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再加上有許多養老院與醫療機構在資源上面無法有效對接,他們更像各自獨立的單位,像養老院有需求想找醫療機構,可不知道在哪里有,導致了不能有效地資源共享,導致老人們需要經常在醫院、養老院以及家庭之間往返,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
5.養老機構與老人之間的連接矛盾
在醫養結合的模式中,社工作為紐帶,不僅要兼管機構的同時也要兼顧老人。老人的分類多樣,每個老人都有各自的癥狀和習慣,導致開展活動的難度增加。如果機構一味地統一養護老人,久而久之,矛盾與不滿就會油然而生,讓養老機構與老人之間無法準確的溝通與理解。
三.對策
1.讓政府主導,加強監管
我們需要讓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找準定位,加強監管與實施。讓政府多加宣傳醫養結合的模式,來增加社會群體的認可度,有了社會群體的支持,開展活動就會更加的有效率。政府可以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如;房屋土地優惠,鼓勵人們開展醫養結合的機構,鼓勵民間資本,同時政府要加強監管,檢查機構是否設施齊全,是否有能力經營,檢查進入的老人是不是真正符合條件的有需求的老人。
2.專業人才的發展培訓與管理
像社工護工這些專業人才的缺失,我們可以找到學校進行合作,進行統一的培訓,畢業之后統一分配至醫養結合機構,并提高薪酬以及福利待遇,,來慢慢完善專業人才隊伍,并要按時進行考核、反饋,來考察專業人員的工作,以便了解工作情況以及工作態度。管理層的招聘,也是按照有專業知識并有專業證書的優先,另外設立反饋箱,讓老人們和員工們有什么意見可以反饋出來,讓機構可以更好的改善與管理。
3.優化設施設備,完善建設
在政府以及社會群眾的支持下,必須要做到完善建設,查漏補缺,在完善的同時,也需要優化自己的設施設備,增加一些麻將室、運動室、茶話室以及散步街道等,做到溫馨養老,快樂養老。
4.創建共享資源平臺,讓獨立個體融合發展
創建線上平臺,讓養老機構或醫療機構可以互相聯絡溝通,進一步達成合作意向,讓資源可以達到效率最大化,做到充分的發揮和利用資源。讓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可以互相融合、資源互通。
5.多種模式一起開展,滿足不同需求的老人
養老機構的老人分為完全自理型老人,半自理型老人,完全不能自理型老人,對于多種的護理人群,我們也需要開展多種模式,增加效率。對于完全能自理型的老人,社工只需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娛樂設施,了解他們的愛好以及舉辦一些社交,興趣愛好的活動。半自理型則需要社工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積極樂觀,多舉辦一些充滿愛心的互動活動。而那些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他們更需要的是關心、關懷,需要通過家庭來開展社工的介入,同時社工也需要利用志愿者資源,來為老人的康復提供多元化服務,社工的角色是多面的。
6.拓展籌集渠道,增加資金支持
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大財務投入,向社會群眾發起集資,以爭取資金支持,來為醫養結合建設做準備。同時政府可以多加宣傳鼓勵民間的資本投資,讓醫養結合變成有利有未來的項目,讓醫養結合進行多元化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社工在醫養結合中的介入還是有一些困難的,但他扮演的角色卻是尤為重要的,所以只有不斷完善社工體制,加強社會呼吁度,讓醫療服務與社工養護相互結合。本文從微觀至宏觀,以小見大,以普通養老院作為切入點,從而力求做到理論切合實際,以真實案例為依據,讓最后的研究成果服務于政府,使老年服務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讓老齡化不再成為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學闖.2017.社會工作介入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研究——基于合肥市的實證機構.安徽大學
[2]姚寶麗.2012.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模式研究.福建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