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
摘要:互聯網時代發展至今,網絡上大量新媒體社交軟件涌現,其已然成為當代大學生對于國家時事、社會新聞、娛樂輿情等發表意見的主要方式。同時以此為媒介,諸多或積極或消極的信息浪潮不斷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本文從互聯網新媒體特點出發,著重分析在這些特點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在各種媒體網絡平臺發表個人意見的現狀,并對消極部分進行研究,同時引出對當代大學生網絡發言正向引導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建議和規劃機制,對規范網絡平臺評論,營造良好的網絡大環境提供個人見解和思路。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 網絡媒體 正向引導
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中,網絡的出現隨之帶來的便是與社會道德相對應的網絡道德。對于這種新型的道德關系界限相對模糊,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會遵循該道德,但部分大學生對于網絡發言的邊界認知不足,因此規范網絡上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是新時代下的重要任務。
1. 新媒體網絡特點及網絡意見發表現狀
1.1 新媒體網絡的特點
我們所說的新媒體就是指網絡媒體,與過去新聞、報紙等舊媒體相比,它的強大之處在于可以消解在信息方面的通信、產業、社交群體、甚至是國家間的邊界,信息發出者與接收者的邊界被消解意味著信息的大眾化、普遍化、公開化、流動性、傳播性極高,同時相較于舊媒體,新媒體還有以下幾個特點:
交際性:即互動性。新媒體機構在網絡上發表的各種信息,用戶可以在信息下方直接發表個人評論和見解,信息發出者和接收者之間的互動不斷增強,這使得舊媒體時代下單純的發出信息或單純的接收信息的格局被打破,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并全面走進新的大信息時代。
實時性:即便捷性。在事件發生或信息發出的幾秒鐘至幾分鐘內即可實現信息發布,實現了舊媒體下的隔天信息接收或當天非實時信息接收到幾分鐘之內信息共享的轉變,加速了信息的傳播,為新媒體信息傳播打通了大量渠道。
普遍性:即大眾性。新媒體的形式豐富多樣,涵蓋了大到國家新聞小到鄰里組群,廣到世界方方面面,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各個平臺與他人進行交流。因此,無論你是信息發出者還是信息接收者都可以成為平臺的主體,即普通人亦成為主體。
多元性: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網絡上呈現的內容愈加豐富,即其表現形式趨于多樣化、多元化。相較于傳統舊媒體,新媒體的多元性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通過新媒體平臺,包括當代大學生在內的網民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獲取到大量知識和文體文獻,突顯了共生互交等特征,其內容也較舊媒體更為開放,傳播速度極為迅速。目前,新媒體傳播方式轉型更為平滑、平民、大眾,為傳媒領域帶來了新的革新和技術,新的理念與目標,為今后國家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1.2 網絡意見表達現狀
平等。舊媒體時期,保有在媒體上發言權的僅為很小一部分人,而現代新媒體網絡時期徹底打破了該僵局。平等一詞在這些多元化平臺的媒介下展現無遺,同時平等一詞也更加深化成為國家的標志,社會大眾可以通過各大社交媒體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每位社會公民都平等地擁有表達權,不分高低的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進一步深化。
偏差。有平等就會有偏差,與平等相對,在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暢所欲言的條件下,人們的表達權、話語權得到保證是不可否認的,其中最為龐大的群體:新時代的大學生,成為了網絡中互動發言的中堅力量,但是由于匿名性,隱藏身份等特點,網絡發言的水平、觀念的正確性、積極性相對較低,其監督管理的難度空前加大,反映出的問題便是各個平臺的參與門檻較低以及網民的個人素養不足。于三觀未完全成熟的新時代大學生影響巨大,個別偏差的主義、思想很容易讓他們偏離正向的軌道,受到不良發言影響后致使自身的思想、發言也出現偏差,這就要求我們新時代大學生擁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良好的自我意識,不受或少受不良信息的干擾,堅決與它們做對抗,同時做到嚴于律己,發表正確的、正直的、積極的看法和意見,避免網絡發言偏差的產生和傳播。
2. 正向引導的必要性
由于當代新媒體網絡具有極高的互動性,傳播快、新民、便捷、多元、大眾等特點,其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對國家、社會、生活、建設、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一波又一波的信息文化浪潮沖擊著當代大學生的三觀和行為。在此大環境下,如何擺正并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念,堅守正確的網絡意識形態陣地,正確有效地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直、正確、正向的在網絡中表達自己的觀點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但握住并高舉網絡文明安全的大旗并不容易,這還需要全網民眾及各大媒體平臺和網絡安全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
舊媒體到新媒體的轉變使得話語權、表達權非“少數人”所有,科技網絡的高速發展讓當代大學生擁有更廣闊的平臺展現自我,他們在網絡中獨創的語言體系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在網絡上交流的效率且更具趣味性,例如“真香”,“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網絡詞匯應運而生并大受青睞。可是,網絡像一個放大鏡,把優勢放大的同時也放大了劣勢,當代大學生中的一部分人發言不夠理性,大量情緒化的表現不堪入目,盡管網絡語言實實在在地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積極、陽光、向上、富有個性、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但惡意的創作,濫用并傳播等現象也體現出大部分大學生網絡素質不足,修養不夠,尤其在社會輿情發生時到事件沉淀期間,部分大學生在對事實了解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隨意發言,隨便的宣泄個人不滿的情緒,并對社會和國家事件斷章取義,惡意詆毀,不負責任的揣測和傳播。大數據時代下,網絡成了當代大學生在生活、學習、社交等不如意或情緒低落時發泄消極情緒的垃圾場,為追求自身內心的平衡和生活的平靜,致使網絡上消極氣息濃厚,充斥著負能量。這種隨意不負責任的網絡發言使得凈化網絡環境的任務雪上加霜,嚴重擾亂網絡公共秩序,不利于大學生網絡價值觀的正確樹立,且嚴重損傷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規范大學生網絡發言,引導大學生正向發言,凈化網絡環境,對當代及今后的大學生具有積極的超時代的意義。
3. 正向和諧的網絡大環境構建
3.1 對網絡文化深入研究
在當前網絡語言大環境中,網絡語言被當代大學生開發得淋漓盡致,因此想要重新規范管理大學生網絡意見的發表就必須先研究并掌握大學生的網絡語言特征并尋找規律,從基礎開始研究這些應運而生的網絡語言,從研究結果中探尋根源,探究當代大學生對網絡語言文化的內在需求,跟隨網絡主流,前一步抓住流行趨勢,判斷形勢并提前做好網絡監管部署,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大學生在新媒體網絡上的發言進行正確引導。
一方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意見的發表,優化網絡建設,植入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網絡文化中主流價值思想。各大網絡媒體必須從基層抓起,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精神所需,并提出“公平和諧,文明穩定”的主張,讓社會主義網絡文化建設深入人心,引導當代大學生正向的、積極地參與到網絡的詞匯、文化、等信息的創新和設計中,弘揚傳播正能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至網絡文化創新中,以此為契機,凈化虛擬網絡環境,提升當代大學生的自我修養,嚴于律己,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和愛國氛圍,提高自我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加大文化理論和文化素養的傳播力度,例如在網絡媒體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闡述理論,將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與時代潮流緊密結合,讓人受益匪淺的同時調動積極性,從興趣方向吸引當代大學生在內的人群,從根本上提高個人的知識水平和思想水平,使當代大學生脫離低俗文化,低級趣味,消極主義等,提高文化層次的鑒識水平,提高文化審美能力,久而久之,對積極的先進文化和理念形成訴求,內心渴望被知識文化熏陶,鞏固精神底蘊和文化底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更加注重精神文化修養,更在意精神追求,這樣便可以從根本出發營造良好的網絡語言環境,從而實現對當代大學生的網絡意見正向的引導。
3.2 強化監督管理
一是發揮政府的職能,完善網絡安全部門的引導、監督、懲戒職能。與媒體平臺聯手形成巨大的網絡監督體系,篩選并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審核團隊,對網絡上低俗、暴力、煽動、引戰等信息發布者嚴厲制裁,深入研究成因,做好預防工作。其次必須嚴厲打擊對國家、企業、個人的惡意詆毀造謠,發布虛假非法信息,并引導輿論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即時公布違法發言處罰信息,這樣可以達到警示的效果也可以起到督促大學生謹慎的在網絡上發言的效果。
結語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講話指出:“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在網絡語言的創造和網絡發言中都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此,要始終守住網絡大環境的陣地,創新強化網絡文化及理論研究多措并舉,規范大學生網絡發言,使網絡真正成為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良好平臺。
參考文獻:
[1]徐璐璐. 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引導與培育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9.
[2]陳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見表達引導機制構建[J].傳媒論壇,2019,2(15):49-50.
[3]王彥.高校大學生新媒體時代網絡信息辨識能力缺乏原因的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8,(17):202-203.
[4]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