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躍南 徐常凱 高振峰
摘要:現代軍事物流可以使物資保障系統整體效率大幅提升。為滿足未來戰爭中作戰行動保障需要,我軍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已經迫在眉睫。文章重點介紹了現代軍事物流建設重大意義和目標構想,并提出了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軍事物流 軍民融合 轉型建設
現代軍事物流是系統集成概念與信息化技術融合應用的產物,實現了軍民資源的高效、合理化配置,從軍用物資籌措、儲備到包裝、物流、配發等環節完成集中規劃與全方位操控,將市場與戰場串聯起來,形成有效率、有保障、有規劃的物資保障鏈,滿足5G信息時代軍事行動時間緊迫、地點轉移快、需求量大等保障需要。隨著現代戰爭中作戰手段日趨多樣化、作戰行動日益快速化,后裝保障部門擔負平時物資供應和戰時應急保障的責任,在備戰打仗中至關重要。因此,加快現代軍事物流理論研究,建立健全信息時代下的軍事物流保障體系,才能更好地服務軍隊戰斗力建設。
1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1.1落實改革強軍戰略的必然選擇
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軍事物資供應保障體系面臨新體制和新任務的嚴峻考驗。隨著新大綱普訓推廣、實戰化訓練強度加大,與作戰密切相關裝備故障率有所提升。要保證參戰武器裝備特別是高技術裝備的“再生”能力和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軍事物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與日俱增。加之新一輪軍事改革非作戰部隊大量縮減,“封閉獨立、由上而下、垂直式”傳統軍事物流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戰爭中的作戰保障需要,建立“軍民融合、整體聯動、扁平式”現代軍事物流體系也就成為走精兵之路的必然選擇。
1.2實施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舉措
軍地物流資源力量通用性、互補性強,特別是我國現代物流網絡具有布局完善、通達全國的空間優勢,已經完全具備成體系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優勢條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軍隊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來承擔,即通過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軍隊能突破軍內資源限制,獲得更專業的服務,使軍隊能夠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其它的軍事業務上,以提高軍隊的整體軍事效率。
1.3軍事力量“走出去”的客觀要求
當前我國跨境物流市場已經得到全面開發和拓展。按照“寓軍于民、以民掩軍”的思路,充分發揮跨境物流企業優勢,將其納入軍民融合軍事物流體系,積極打造跨境物流“走廊”,形成國際國內力量資源共享共用的物流體系,有利于為我軍軍事力量“走出去”筑牢堅實可靠的物資保障基礎。
2、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的目標構想
2.1構建軍事物流指揮控制體系
在現代戰爭中,軍事物流直接影響指揮決策,制約作戰效能,甚至左右戰場態勢。因此,加強軍事物流過程的指揮和控制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戰區以下后裝保障機關和各后裝專業后方倉庫的合并,為構建集中統一的軍事物流指控體系奠定了基礎。
2.2統籌軍地雙方物流保障資源
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在軍民融合上表現出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優勢。因此,現代軍事物流建設發展應當走軍民融合式的發展道路,需要軍地雙方共同參與、協力攻關,通過整合資源、完善機制、健全力量、整治設施及信息化改造等手段,深挖融合潛力,發揮融合效益,最終完善并形成具有軍民融合特色的新型軍事物流保障力量體系。
2.3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系統
現代軍事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趨勢,要求建設一個軍民融合全程可視各專業集成的綜合物流信息平臺。在民用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中,應合并軍事物流信息平臺進行規劃部署,統籌協調軍地兩用物流安排,實施統一標準,分階段實施,均衡發展,最終實現軍地物流信息平臺融合。
2.4完善現代軍事物流基礎設施
根據聯合作戰任務要求,以后勤力量調整改革為契機,整合軍隊后方倉庫、運輸力量、采購力量,以及地方相關物流力量,建成具有后勤物資和武器裝備檢測、組裝、維修、包裝、儲存、運輸、配送、回收、利用等價能齊全、規模較大的保障基地,同時考慮主要作戰方向,加速推進機動物流設施裝備建設,使其具備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效能。
2.5建立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現代物流涉及眾多相關學科,有著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研究內容。為適應軍事物流發展的需要,軍方后勤相關部門應與地方物流機構加強溝通,借鑒地方豐富的物流人才培養經驗和成果,豐富人才培養形式,加速人才培養,增強軍方人才培養實效。軍地物流部門之間適當增加科研合作項目、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舉辦物流供應聯合演練等活動,打開支撐現代化軍事物流建設的人才培養新局面。
3、現代軍事物流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3.1加強現代軍事物流保障力量體系建設
3.1.1 銜接軍事物流保障規劃與國家社會發展規劃
各級后裝保障部門可以將業務工作中的重大項目、關鍵節點建設與我國經濟社會相關領域的專項規劃計劃相銜接,利用地方保障力量優勢,促進保障網點優化,以彌補戰時保障力量不足的問題。例如,后方倉庫的戰略布局及力量編成,應充分考慮與民用物流基礎設施和區域發展建設相結合;物流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應與我國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相銜接,統籌協調軍地雙方的保障力量和保障資源,以取得軍事物流保障最佳的軍事效益和經濟效益。
3.1.2 促成軍地雙方物流保障基礎設施共享
軍方物流管理部門應充分應用地方物流領域技術的力量優勢,提高軍用物資包裝、發付、運輸效率,同時根據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軍民兩用的特點,不斷利用民用設施功能,以滿足物流運輸、物資倉儲、回收報廢等業務需求。民用部門也要在進行物流設施選址和建設時積極邀請軍方人員共同參與,為軍隊建設和軍事需求留下接口,合理安排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戰爭動員、軍事體系融合等事項,并靈活運用共建共用、民建軍用、軍建民用等多種軍民融合方式,積極推進軍地資源互補共享。
3.1.3 建立健全軍地雙方物流人才共育機制
著眼軍事物流體系人才需求,建立健全初、中、高級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依托軍事院校,組織開設軍以上后裝保障機關戰儲倉儲處長培訓班、儲供基地和戰役倉庫領導培訓班等;密切軍地院校、地方物流企業的聯系,積極開展軍事物流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組織軍隊、政府和物流企業管理人員開展軍事物流培訓,提高軍地協調聯動能力。
3.2提升現代軍事物流保障信息技術水平
3.2.1 制定科學軍事物流信息發展規劃
現階段,電子商務已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信息技術變革,軍事物流在發展的宏觀方向上要充分考慮到戰略需求,融合地方優點同時,借鑒國外軍事信息化的相關成果經驗,科學合理地更新、改造現有軍事物流信息發展規劃,確保規劃適合中國國防需求、有效可行。
3.2.2 開發應用先進軍事物流發展技術
在研發軍事物流信息技術中,要更加側重于倉儲、實時監控、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改進與完善。在倉儲技術方面,研發策略主攻方向包含物資收發手段、物資管理技術、倉儲質量保障、控制可查等內容,切實提升倉儲環節的規范性和智能性;實時監控的意義在于提高存、轉、運過程中的安全性能,排除安全隱患,降低事故風險。在物流配送技術研發上,要著重于速度的提升、縮短時間成本,不斷降低人力、財力、物力的消耗。
3.2.3 搭建智慧化可視化物流網絡平臺
5G時代是萬物互聯的時代,物流的各個環節能夠得以緊密相連,通過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實現物流的跟蹤監控、通過條碼技術、射頻識別的應用提升分發的效率和準確率,強化物流環節網絡信息技術的水平。盡快實現跨軍種、跨政府、跨企業的軍用物資在儲、在處理、在運的可視化,為我軍的后勤保障向智慧化邁進奠定基礎。
3.3構建現代軍事物流保障運行模式機制
3.3.1明確軍事物流保障力量職能分工
推進軍民融合軍事物流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遵循軍事物流體系的運作規律,確立“軍方主導、軍民融合、分領域推進”原則,明確各機構、各部門的職責分工。軍事物流統管機構負責統籌統管全軍軍事物流體系建設;軍事需求機構負責根據作戰需求提出保障需求,會同軍事物流統管機構聯合審議軍民融合軍事物流體系的規劃、計劃和重大發展事宜;各業務部門以優化軍事物流運作流程為突破,理順各業務部門的“責權利”關系,并在軍事物流總體框架下重塑各自業務流程;地方政府和企業根據職能定位,搞好軍地需求對接,及時開展物流保障力量訓練和考核。
3.3.2暢通軍地物流部門溝通協調渠道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各種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軍地物流部門要加快構建順暢、高效、合理的工作機制,推動軍民融合式物流保障建設能夠健康、持續發展;要在國家相關法律、政策和軍民融合發展的總體框架的基礎上,加大軍地各方溝通協調力度,嘗試實施合署辦公、聯席會議,情況通報和跟蹤反饋等工作制度,及時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
3.3.3建立合理軍事物流系統評價標準
軍事物流內部績效考核指標設定的重點在于跨職能機構進行考核的合理性,其考核指標包括物資收發量、機器使用率、維修保養費用開銷,以及物流鏈安全性評估等。軍事物流外部績效考核指標的重點在于對保障對象進行考評,旨在于盡可能地確保物資數量、提升物資質量、提高服務水平、保障送達時間等。在對軍事物流進行評價上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綜合評分法、層次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功效系數法等。評價指標選取時,普遍考慮到企業的綜合素質、財務狀況、服務質量、技術水平等,并通過將指標量化賦值,提升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
參考文獻:
[1]王浙輝,徐常凱.第三方物流在我軍軍事物流中的應用研究[J].倉儲管理與技術.2006(5):3-4.
[2]胡杰,杜加剛,蔣婷婷.軍民融合背景下空軍航材物流建設發展研究[J].倉儲管理與技術.2015(6):3-5.
[3]龐非亞.物流運輸中的風險防范[J].軍隊采購與物流.2005(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