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言峰 李德忠 劉曉敏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當齊魯大地馳援荊楚一線的序幕拉開,一場厲兵秣馬備春耕的戰斗,也在山東種業集團點燃烽火。
在與農時賽跑的40 多個日日夜夜里,山東種業集團黨委按照省國資委和省農科院黨委部署,把大災當大考,將迎考當戰斗,抗疫情毫不松懈,保春耕全力以赴,以沖鋒的姿態體現“種業速度”,交出了一份“聚焦三農”的合格答卷。
大年初三,山東種業集團領導率先到崗,分析疫情、部署防控,深入權屬企業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并慰問一線值勤員工,號召大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強安全生產,確保民生用品和農資供應。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正是春耕備播的關鍵時期,疫情對農業的影響,消費端、流通端首當其沖,生產端必將緊隨其后。從權屬企業防控一線返回的路上,集團負責人敏銳地意識到,這次重大疫情之下,道路封堵、運輸不暢將會導致種子、農藥、化肥等無法抵達農民手中,造成春耕面臨困境,種業務農必須枕戈待旦、不等不靠,主動做好應急應戰準備。
主持工作的集團黨委副書記段友臣第一時間組織各權屬企業召開視頻會議,發出保春耕、強防護,竭力打贏防疫春耕兩場“戰役”的號召。
很快,《抗擊疫情,我們都是行動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倡議書和集團黨委文件相繼出臺,條條律令,滿弦開弓。集團總部第一時間完善專項預案,與省農科院、省國資委、省種子管理部門建立信息互通機制,以超常之舉打出密集防控“組合拳”,也拉開了集團上下齊心協力備耕生產的序幕。
搭建合作平臺,引領鄉村振興。新的一年,山東種業集團鄉村振興數字化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分子設計育種平臺、全省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庫建設等11 個重大項目將上馬啟動,其中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園區、德州營養型農業產業化兩個項目已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優選項目,需要在3 月份優化完善策劃方案,對接落實項目選址,年內完成生產設施建設。
工作千頭萬緒,大項任務壓茬,時間緊,任務重,怎么辦?
為了把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引入濟南市萊蕪區,山東種業集團圍繞農業、畜牧業、林果業等現代化產業與萊蕪區政府簽約,開展深度合作。
與此同時,集團經理層圍繞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國家級育繁推龍頭企業,吃住在辦公室,探索“產業研究院+公司+基地+農戶”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當不了前方沖鋒的逆行者,在后方要做復工復產的排頭兵。起飛、噴藥、盤旋、懸停……一架架擁有GPS導航、自動規劃航線,攜帶10 升藥液的單旋翼無人機,在山東種業智科農服飛控技術員的熟練操控下,按照既定路線和軌跡,開始超低空對農田展開液態肥噴灑作業、除草施肥、育苗耕種。作業現場,隨著螺旋槳高速旋轉,噴藥無人機靈活自如地往返,借助旋翼產生的向下氣流噴云吐霧,快得讓人不可思議。
集團超前謀劃,權屬企業聞令而動。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與智科農服一樣,魯蔬種業、泉港輻照、匯金公司和興牛公司等山東種業集團權屬企業,充分發揮先鋒隊、工作隊、服務隊、志愿者的職能作用,制定黨員干部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確保“一企一案”,全力以赴打贏這場“田間地頭保衛戰”。
2 月10 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通知,圍繞春季農業生產提出八條措施,要求不誤農時抓好春耕備耕,確保小康之年糧食和農業豐收。其中,重點指出要組織農資進村入店、搞好農機作業準備、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引導農資企業復工復產。
復工復產也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盡管早有思想準備,身處春耕備耕第一線的山東種業集團各權屬公司工作人員,此時才感到疫情帶來的沖擊之大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壓力。
物流成為制約農資產品流轉的最大“攔路虎”。基層零售需求旺盛,但封路導致企業原材料無法進廠,產品送不出去;村級零售需求走高,但代理商無法及時將農資產品送進村;在網約車平臺發布租車信息,特殊時期大家不愿意冒險,沒有司機接單。
對種業行業造成影響的,不僅僅是原料和產品運輸,技術服務更是面臨極大困擾。2020 年,山東種業集團以科研為主的權屬企業,原計劃相繼推出的新產品和新技術,都需要技術人員深入一線手把手教給經銷商和農戶,但隨著疫情的蔓延升級,面對面交流成為奢望,不得不變線下推廣為線上學習。依靠視頻教學、直播平臺等現代信息手段,有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受疫情影響,不少員工難以及時到崗,特別是技術保障、安全管理等重要崗位人員缺位,給企業帶來隱患。一些企業通過臨時調劑、招錄新員工等方式補充人員,人員素質難以保障。
“運輸難、服務難、銷售難,不能身到田埂地垅,但絕不能缺席!保證每一粒種子的安全,是我們的使命;確保農業在疫情中少受損失,是我們的擔當!我們必須開足馬力,爭分奪秒將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在集團組織的視頻會議上,段友臣的話語鏗鏘有力。
技術服務落地難,服務下沉是關鍵,一場行業自救開始在山東種業集團有序展開。種苗服務是魯蔬種業四大業務板塊之一,春節過后,不同茬口的甜瓜、番茄正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白菜、蘿卜則進入良種質量檢測和首批鋪貨階段。更讓企業揪心的是,魯蔬分公司2019 年落戶聊城莘縣,冬季對接的俎店鎮楊安洲村第一書記扶貧項目,首季就簽約31 戶54 畝114550 棵冬暖式大棚甜瓜苗。往年首季瓜苗培育、移栽定植的時間恰好與新春佳節重合,今年突發的疫情讓本已困難的定植工作雪上加霜。

山東種業集團黨委副書記段友臣(左)與農戶探討如何培育甜瓜
無謀不行,無行則不達。2 月11 日,得知強冷空氣即將導致周末強降溫,魯蔬種業依托省科技廳第一書記搭建的“俎店鎮楊安洲村農科驛站”站點,通過“抖音”“快手”APP 傳播甜瓜栽培技術,主動與“喜甜瓜”簽約戶微信交流群互動。在分析不利雨雪天氣后,分三批次適時指導種植戶種植,終于搶在雨雪來臨前,保質保量完成了簽約的54 畝甜瓜苗定植工作。
疫情刻不容緩,輻照爭分奪秒。泉港輻照公司利用公司鈷-60 先進的輻照技術,為醫療用品、藥品等生產企業提供無償輻照滅菌服務的同時,還積極為中草藥種植大戶進行滅菌,以及為農作物誘變育種及高分子材料改性等提供輻照技術服務,為10 余家馳援武漢的企業合計滅菌產品價值約1600萬元,全部無償交付廠家。
“沒有院子,只有陽臺,你也可以種出很多花草、青菜,給自己一個夢想的小花園,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平靜、更加愜意。”這不是詩人抒情,而是魯蔬種業公司前不久提出的“陽臺菜園”種植計劃書。

山東種業魯蔬公司疫情期間加班加點,保證蔬菜種子供應
在種業人眼里,種子和時間比金子還寶貴。封村堵路斷流等疫情防控措施,打亂了種子企業節前的生產計劃安排,年后銷售基本停止,銷量難以預測。困難面前,魯蔬種業開始思考如何調整產業鏈條:今后,農業不再只是農民的農業,需要將蔬菜種植搬入千家萬戶,讓人們足不出戶利用陽臺自產蔬菜,以備不時之需,實現環保種植從農村向城市進軍,讓民生保障向著綠色休閑跨越。
面對困難和危機,改變就是機會。“打破我們的舒適區,去創新,去改變,去接受和學習新事物、新工具。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時,需要企業完成自我救贖,解決內部問題。”山東種業集團再次組織視頻會議,號召各權屬企業立足自身,在復工復產計劃中加快調整產業布局。
復產復工后,魯蔬種業嚴格按照“兩測一檢一匯報”防疫流程,積極組建防疫監測小組。檢測室內,一粒粒白菜、番茄、蘿卜種子喝飽了水,在培養箱內靜待發芽。與此同時,公司以種子銷售、種子發貨、黨員服務為中心,形成了疫情下守護的“三道防線”,確保對經銷商、農戶溝通不斷檔、服務不脫節。
雨水前后,萬物萌動。2 月19 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的到來,標志著氣象意義上的春天正式開始,而全國新冠肺炎防治阻擊戰已進入最吃緊的關頭。為滿足廣大農民朋友在這一特殊時期對農業科技知識的需求,這一天,智科農服肥料部經理陶勇組織的《微生物肥料的功能與應用》講座再次上線。而這種“春耕戰‘疫’進行時”系列講座,他們已經播出了12 期。
春季是果樹萌芽、抽梢、開花、坐果的重要季節,也是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直接影響當年的果品產量、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了解決果樹專家無法親臨一線指導果樹生產的實際,3 月12 日植樹節這天,天地園藝公司借助科技平臺推出的“春季果園技術指導大講堂”首期開播。他們邀請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勃上線講解,內容涵蓋果樹春季整形剪枝、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倒春寒等不利氣象條件應對措施,詳細講解了果園春季生產管理各個環節的關鍵措施和工作重點。
八仙過海,不負春光搶農時;各顯神通,播種田野新希望。3 月17 日,持發公司首席專家顧問陳運起,通過山東鄉村廣播12396 線上課堂,直播《蔥姜蒜的春季生產與管理》,及時為農民朋友提供春季生產注意事項等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匯金公司接到山東省總工會、山東省醫務工會通知,每天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等14 家醫療機構奮戰“疫”線的醫務工作者及家屬送去新鮮健康的“愛心蔬菜”,總數約3600箱。
作為老濟南奶業市場標志之一的山東興牛乳業公司,每天生產的鮮牛奶、酸奶系列產品,擔負著為山東省直市直等多個機關單位食堂、濟南市區300 余家幼兒園常年直供安全放心鮮牛奶的任務。面對疫情,公司火速進入戰“疫”狀態,一天兩次消毒,保障生產安全。盡管春節期間用工、物流等成本大幅提升,但他們盡最大可能保證產品質量,保證不漲價,保證提高產能滿足市場需求。
踏平坎坷成大道,風雨過后見彩虹。為了秋天的收獲,和煦的春風中,山東種業人正以沖鋒的姿態,躬耕在種業強省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