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老舊圖書館如何開展智能建設,提升服務效能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結合當下新時代建設智能圖書館的價值、老舊圖書館開展智能化建設的方式為主要依據,從搭建智能化技術平臺、加強圖書資源信息共享、創新信息服務手段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老舊圖書館智能化建設力度,從而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更好為高校科研提供資源保障。
關鍵詞:老舊圖書館;智能建設;服務效能;資源共享
現代信息技術對社會各行各業都帶來一定影響,信息化技術的出現,加快了各個行業發展效率,提升了發展質量和水平途徑,圖書館也是一樣,尤其老舊圖書館的管理以及服務需要借助信息化完成。我校圖書館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地域、館舍格局、管理觀念等各種因素導致圖書館現代化水平較低,較多業務是以人工形式開展,此種管理需要浪費很多人力資源、經濟成本和時間等,館舍格局和設備供應無法適應現代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管理及服務水平不高,在實際工作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而信息技術手段由于其先進性和便捷性,可以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將原本紙質形式轉換為數字化形式,便于保存和閱覽的同時極大的節約儲存空間。因此要對老舊圖書館進行智能建設,改善保存形式,進而使得圖書館內部技術和理念都能夠協調發展,對目前很多老舊圖書館的創新意義重大。
一、新時代建設智能圖書館的價值
1.館藏結構合理,資源更加豐富。新時代要促進圖書館館藏,使其朝著合理化,多元化和豐富性發展。我館目前的現狀:一是人員組成兩級分化,一方面高層次人才非圖書專業,無法達到人盡其才目的,另一方面圖書館前臺存在大量臨時用工人員,知識水平層次較低;二是館藏結構是紙質和電子資源并重。紙質圖書占據空間較大,舊館舍中圖書存儲空間日益緊張,原有圖書的剔舊和更新受到工作人員素質、信息內容鑒別、目前學科利用價值的衡量等限制不能定時定期進行,而有限經費購置的圖書,在上架借閱流通方面受限,使得館藏資源的結構不是非常合理;三是新入庫圖書的閱讀推廣宣傳形式單一,沒有創意,不具備特色,對于讀者的實際閱讀需求沒有精準的定位。實現智能化建設可以有效解決空間制約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隨著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與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的啟動,信息化已成為國際潮流,圖書館可以組織專人通過資源再組織、分析、篩選、評價建立學科導航系統,讀者可以在平臺中檢索書刊資源獲取整本圖書資源,在網絡上閱讀,需要情況下還可以打印出來。將文獻,報紙,圖書等進行數字智能化保存和處理,圖書館內部只需要保存庫本量,盡量減少副本量,進而可以縮小存儲空間,維護方便,使得檢索更加便捷。智能圖書館館藏資源十分豐富和多元,以電子化形式保存,服務更加便利,工作效率更高,能夠為人們提供7×24小時服務, 并且,智能化圖書館能夠從根本上實現信息互補和共享,圖書館內部互通有無,并且圖書資源十分豐富和多元化。
2.提升管理和服務效率。我館目前圖書借閱、流通采用一卡通形式進行,對象僅限本校師生和教職員工使用,借閱者在管理臺刷卡進行身份認證進入書庫或閱覽室,通過瀏覽自行選擇所需資料,其余服務尚未開展。而在智能化圖書館則可以實現將所有閱讀者信息保存在個人賬戶中,向讀者自動發送還書基本信息,比如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就成立了智能化系統,可以自動向借閱者發送書籍提醒通知,自動推送各類書類基本信息,以及閱讀者借閱時間和到期時間等,此種形式使得借閱者更加方便,同時也提升了整個圖書館工作效果。并且智能化圖書館可以通過遠程服務虛擬技術等,為閱讀者提供一個多元化服務形式。比如可以在網絡上開辦學術講座、遠程共享示范課程等,為閱讀者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務。
3.便于智慧城市構建。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智慧城市成為可能,智慧使整個城市服務更加智能化,人們可以自主通過手機和網絡獲取更多公共服務,進而形成一種良好城市生態模式。現在我國經濟發達城市已經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很多城市都可以實現支付寶完成購物和交款,通過掃描二維碼完成各種工作,此種公共服務形式,使得服務效率更高。支付寶校園生活中包含內容有教育生活繳費,四六級考試成績查詢,考研指南,生活娛樂,習慣養成等多個功能板塊。但圖書館作為城市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智能建設方面不夠具體,涉及面不廣泛,城市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如何突破時間,空間,建筑,管理人員的界限運用智能技術的幫助,構建智能化圖書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真正實現書籍知識的共享,為人們提供更加便捷生活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和發展方向。
二、老舊圖書館開展智能化建設方式
1.搭建智能化技術平臺。智能圖書館建設需要具備完善技術作為基礎,標準化技術平臺是智能圖書館構建的基礎性硬件條件,圖書館管理人員需要做好定位工作,確立合理化目標和方向,將工作內容細化到各種功能上,按照規劃開展后續工作,比如可以圍繞數字基本資源確立圖書資源,國家圖書館內部可以成立一套完整系統化業務服務機制,進而確保基礎性工作順利進行下去,此種模式適用于各個圖書館中,省市以及高校圖書館二加一引進各種圖書館智能化技術。結合自身需求和功能選擇適合模塊,提升智能化圖書館構建工作,圖書館智能化建設需要選擇適合數字城市資源,構建智慧城市平臺以及科技信息共享平臺,可以有效提升圖書館工作效果。
2.加強圖書資源信息共享。圖書館建設重點在于書籍資源,不同圖書館內部存在的資源是有限的,也是存在差異性的,可以借助智能化手段對不同圖書館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和分析,然后將其上傳到資源共享系統中,所有用戶都可以訪問此網站 ,通過關鍵詞和詞語的搜索可以檢索到各種全國范圍內書籍資源信息,使得智能化圖書館建設服務更好,資源更深厚。圖書館可以加大數據庫資金投入,如知網、維普萬方等,以上網站中都存在十分豐富的資源,匯集了最新論文和書刊內容,主要是資料內容信息存在很高實用性,尤其是中國知網,是學生以及研究人員發表論文和開展學術研究經常用到的網站。各種商業數據庫都需要確立智能化圖書館,積極踴躍參與到行業共享機制中,將圖書館內部具備的資源統一化發布到網站中,從而使得各個行業可以協調性發展,以資源共享形式完成信息構建,加快信息檢索和引擎工作,構建智能化圖書館生態環境,將圖書館各個工作步驟全部智能化建設,進而可以促進智能化圖書館建設目標。
3.加大員工職業培訓工作。所有工作最基礎和重要的都是人,員工思想上是否意識到智能化建設價值,直接決定了圖書館智能化建設效果以及工作效率,對于提升服務質量存在一定價值,同時決定了圖書館工作是否可以有效落實下去。第一,需要加強管理人員對于智能技術的認識程度,從管理層上入手,只有管理人員高度重視,才能夠推進圖書館智能建設工作發展。第二,需要做好員工教育宣傳工作,對員工職業思維進行全面調整和改進,使得人們真正意識到圖書館智能化建設是必然的,是一種全新技術的開發,不但不會影響利益,還會帶來一定效率。減輕員工工作壓力,對于員工工作以及職業發展存在很多益處。第三,需要加強員工信息技能培訓工作,可以邀請專業富有經驗人員承擔現場指導工作,開展專題培訓和講座工作,要求員工可以親自設計,為圖書館智能化建設建言獻策,不斷提升員工學習智能技術的自覺性。
4.創新信息服務手段。智能圖書館應深度推廣信息化服務模式創新工作,提供多渠道和多路徑服務形式,不再停留在單一化服務形式上,要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就要注重開發跟蹤閱讀者服務內容,依據閱讀者行為做出數據分析;掌握閱讀動態,對數據內容進行整合;歸納閱讀興趣,自動推送和提供信息內容。并且圖書館可以開通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等,將實體資料和電子資源有效綁定起來,閱讀者借助手機就可以對二維碼進行掃描,進而可以獲取更多閱讀信息內容,主要是基本資料以及基本信息等,對老舊圖書館卡片對比優勢更多,工作更加便利。
三、結語
總而言之,智能圖書館建設是信息時代主要產物,借助先進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圖書館管理效率,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便于推進智能化城市發展。智能圖書館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建智能化技術平臺、加強資源共享以及信息互動、對員工進行職業培訓、對信息服務手段進行改進和創新。圖書館作為社會公共服務的有利場所,一切活動都應以閱讀者為主,在構建智能圖書館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提升管理效率,增強服務質量,從而推動圖書館行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 欣.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服務效能的提升:邏輯與路徑[J].圖書館學刊,2018
[2]李玉華.探究公共圖書館如何提升自身的服務效能[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
[3]李敏琴.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體系構建[J].現代商業,2017
[4]唐洪健.縣級公共圖書館提升服務效能的途徑研究[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19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瑞琪(1975-),女,漢族,山西萬榮人,本科學歷,館員,中級,從事古籍特藏與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