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劇作家羅佐夫曾說:“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就像一個人馱著東西,可心頭很舒暢。人要是沒有它,不盡什么職責,就等于駕駛空車一樣,也就是說,白白浪費。”今天,這份追求和職責指引我們不斷前進。而這“職責”來自于一位普普通通的檔案人,他就是綏中縣檔案館館長晉軍。現在的綏中縣檔案館館房建設、檔案數字化系統建設、宣傳等工作都走在葫蘆島市前列,而這一切都得益于一名能干的館長。
當初的無悔選擇
從事檔案這項事業,他一干就是28年。1992年9月,晉軍從遼寧大學檔案專業畢業,被分配到綏中縣城建局下屬的規劃管理處從事城建檔案工作。當時,只有一個15平方米的辦公室,人和檔案混在一起,兩三組鐵質檔案柜。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他沒有退縮,而是發揮專業特長,從改變檔案工作現狀入手。他多次到省、市級檔案部門學習、了解城建檔案館檔案管理經驗,查閱城建檔案管理方面相關文件,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工作中,他嚴格按照接收標準接收工程竣工檔案。同時,他組織人員對以前的工程檔案進行整理,分類、排列、編號、編目、裝盒上架。就這樣,經過半年多時間,他將檔案室內的零散檔案整理完成。1995年,在他的提議下,縣建設局專門騰出辦公樓二層的一個房間,作為城建檔案室庫房。1997年末,規劃處新建辦公樓竣工,城建檔案有了新庫房,約150平方米,安裝了檔案手動密集架,檔案的保管條件進一步改善。與此同時,他還著手建立了城建檔案收集、整理、鑒定、保管保護、統計、借閱利用、城建檔案人員崗位責任制等制度,制定了檔案分類大綱,編輯城建檔案類別介紹,編制城建檔案總目錄和分類目錄。他還編寫了《工程檔案編報指南》《城建檔案工作文件選編》,用于指導工程檔案人員報送工程檔案,提高了工程檔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1998年初,城建檔案室升格為城建檔案館,負責全縣城建檔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對形成城建檔案的單位進行指導、檢查和監督,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展。到2000年底,城建檔案數量達到近萬卷。1998年至2000年,經過遼寧省檔案局專家的評定,城建檔案館先后晉升省級和國家二級檔案管理先進單位,三年跨了兩大步。這期間,晉軍的多篇文章刊登在省城建檔案雜志和《蘭臺世界》上,在葫蘆島市檔案學會年度論文評選中獲獎,獲得“遼寧省建設廳城建檔案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一腔熱忱獻蘭臺
2003年12月,晉軍被調往縣檔案局,擔任副局長。到任后,他對全縣機關檔案工作進行調查,了解熟悉各單位的檔案管理情況。晉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認真抓好抓實全縣檔案工作,在業務指導上,采取了咨詢、上門指導、電話指導、提供業務文件和業務規范、組織業務交流等形式,及時解決了檔案人員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高了立檔單位檔案整理規范化水平。他編制了文檔一體化檔案管理系統。該系統支持文件和檔案的模糊檢索,并具有檔案借閱管理功能,一次錄入后,自動生成檔案管理各種目錄、案卷封面、背脊、標簽等,能夠進行文件歸檔處理、檔案鑒定處理、基礎數據維護、系統維護、統計、鑒定等,在縣檔案館內使用后大大提高了檔案的查閱速度。2004年,他還利用網絡所學知識制作了縣檔案局信息網,使縣檔案局成為葫蘆島市第一個建立檔案網站的縣區檔案局。2006年,編制了民生檔案數據庫,建立了綏中縣民生檔案目錄中心,共收錄到產權產籍、城建建房、公證、退休干部等民生檔案信息20多萬條,為社會各界查詢信息提供了方便。
在一般人的眼里,檔案部門是一個不起眼的冷門單位,可是,晉軍卻讓檔案發揮了它獨特的史證作用,為全縣重點項目建設、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他說:“每一本卷宗都凝固了一段真實的歷史;每一本卷宗背后都有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長期從事檔案工作,我深刻認識到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歷史在哪里?史實在哪里?我認為就在我們檔案工作者日積月累、點點滴滴的工作里。”2013年初,晉軍被縣委任命為綏中縣檔案局局長。他常常對干部職工說,在這樣一個追逐名利的時代,做一個清雅的檔案人要有一顆如蘭般淡定的心,不媚世俗,不慕功利,從容地面對那一份特有的細致和認真;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坐得住冷板凳,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做好這份業務工作。
小館大作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檔案館的工作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重視,經過多方面溝通協調,新檔案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檔案館總投資2200萬元,總建筑面積4164平方米,建筑層數9層,縣檔案館綜合樓可以滿足50年以上的館藏需要(目前館藏檔案近12萬卷),并且能夠滿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功能要求,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檔案館面積狹小、功能不足、設施陳舊的狀況,為綏中縣檔案事業邁上新臺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縣檔案館搬遷過程中,繁重的工作量常人難以想象,而大量的工作又極為細致,從檔案的檢查核對,打包裝箱、標識、封箱、登記,裝車、卸車,再到新館檔案的存放設置、拆箱上架等工作,每個環節他都認真仔細,嚴格把關。他始終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大家一起干在前面,按時完成了搬遷任務。
他還是一個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人。面對機構改革后檔案工作遇到的新課題,積極帶領全局干部職工求真務實,主動探索,大膽實踐。一方面,采取政治理論學習、工作匯報交流和業務學習制度,提高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另一方面,創新管理機制,完善激勵機制,將各類評優和職稱評定與工作業績考評相結合,量化考核具體辦法,調動職工工作的積極性,使檔案工作有序開展。他一直重視檔案數字化工作,按照國家、省檔案數字化有關業務規范,組織檔案館人員開展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他親自為單位人員授課,講解數字化知識,培養年輕人。目前,已經錄入檔案條目60萬條,掃描紙質檔案40萬頁,并進行了掛接,提高了檔案的查準率、查閱速率,既方便了群眾,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護了檔案原件。
為了鞏固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成果,他從綏中縣農村工作的實際出發,以縣政府辦名義印發《關于在全縣各鄉鎮開展“村檔鄉(鎮)管”的通知》(綏政辦發〔2015〕26號),要求各鄉鎮加強村級檔案管理,有條件的鄉鎮將所轄各村檔案集中到鄉鎮統一管理。2018年5月17日,全市村級檔案規范化管理測評工作現場推進會議在綏中縣召開,葫蘆島市各縣市區檔案、民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參觀了綏中縣村級檔案管理情況。
他注重檔案編研工作。多年來,他組織編輯了《城建檔案類別介紹》《工程檔案編報指南》《綏中縣自然災害輯錄》《領導視察綏中大事記》《綏中縣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事記》等編研成果;重新編輯了《綏中縣檔案館指南》電子版;主持編纂了《綏中年鑒》2011至2019卷。他編輯的《地方志編纂基本知識手冊》被遼寧省地方志辦公室選為2015年遼寧省縣區志鑒編纂人員培訓班教材,還有20多篇文章和科技成果在省級刊物發表、省市檔案學會獲獎。他結合工作實際撰寫了三十多篇文章,其中《縣級城市城建檔案工作的難點與對策》《積極探索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檔案工作》和《檔案外借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等分獲遼寧省檔案學會優秀論文一、三等獎;《工程檔案編報指南》獲遼寧省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
二十八年來,晉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初衷。二十八年來,長期堅守在檔案工作的最基層,放棄了兩次調整工作的機會,一直努力工作,任勞任怨,勤政務實,清正廉潔,從內行到專家,晉軍牢牢地抓住了鉆研業務這條主線,使全縣的檔案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