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睿思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熱切的裝飾需求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的內驅力,幾何紋樣一旦被用作裝飾母題,其在設計藝術史中的象征意義就更為重要。以點、線、面、體組合形成的,高度概括又具象寫實的抽象裝飾紋樣在原始時期彩陶上便有雛型。李格爾在《風格問題》中提出:“所有藝術,包括裝飾藝術,全都被束縛于自然而不得解脫。所有藝術形式都要以自然的范本為基礎。不僅當他們與自然原型相似的時候是這樣,甚至當創作它們的人為了實際需要或僅僅取樂而大大改變了他們的時候,也還是這樣。”
幾何紋樣的溯源,需從自然界尋求根本。幾何風格的紋樣,表面看不依據真實存在的事物,實則細節之處皆蘊含自然原型;幾何紋樣作為裝飾藝術的符號表達形式,是設計藝術史中的璀璨明珠。從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經歷幾千年的連續性發展與創造改良,逐步演變形成了以點、線、面組成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幾何形裝飾圖案。這種裝飾圖案傳遞著民族文化的審美語言,也體現華夏民族歷代的審美觀念和裝飾需求。
幾何紋樣因歷史文化不同而風格迥異。原始時期,古人通過“觀物取象”,將自然萬物的外形特征高度抽象概括演化為幾何圖案。追根溯源,幾何紋樣的始端在遠古時期。在新石器時期典型的文物遺址中,分布最為廣泛的是螺旋紋,形似螺旋的紋樣可能是由鳥紋演變而來。早期幾何紋樣的表現形式,含有原始巫術禮儀的圖騰含義,體現出當時人們迷信、信奉神靈的心理。
商周時期堪稱青銅器鍛造巔峰時期。受統治階級和時代觀念的影響,商周時期的幾何紋樣以直線規范為標準,造型規整,風格端莊。戈特弗里德·桑佩爾說過:“所有紀念性建筑都源于妝飾理論。”這個理論同樣適用于器物。商周的幾何紋樣增強了青銅器的神秘性,加強了器物的地位,提高了器物的審美價值,使其流傳千古。竊曲紋由鳳鳥紋和夔龍紋抽象演變而來,打破了以往遵循的對稱風格,由兩端回鉤的“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其直圓相含的特點使其可適應不同裝飾部位。之后,幾何紋樣被應用到服裝造型之中,其中雷云紋和回龜紋被服裝裝飾大量采用。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人們審美思想的改變,占據青銅器近千年的面獸紋逐漸被精細規整的幾何紋取代,幾何紋被用作主紋樣。直條紋、曲折雷紋、三角雷紋等幾何紋在漆器和漆畫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戰國時期活潑雄壯的風格服飾上出現衣裳連屬制、矩領深衣,幾何紋樣開始穿插動物紋樣,表現形式更為豐富。
秦朝中央集權的統治思想以及漢朝大一統思想,使當時的幾何紋樣呈現以方帶圓、四方八位、突出中心、強調四平八穩的結構,講究韻律美。欒麗在《漢畫像石幾何形邊飾紋樣設計藝術研究》中提出:“漢代的一個方、一個圓,以方圓、縱橫、四方八位曲直,矛盾的統一來表示天地宇宙之美,把圖案的裝飾美升華到適合當時漢文化核心的‘規矩’之美,這是漢代圖案的時代風貌。”
唐宋以后,幾何紋樣已從自然界中的各種幾何紋樣慢慢發展成豐富的紋飾文化。這種紋飾文化傳遞的藝術美感,體現了華夏民族濃厚的歷史文化。如意紋(圖1)就是中國傳統寓意吉祥圖案的一種,按如意形作成的幾何紋樣寓意“平安如意”“富貴如意”等。豐富多樣的幾何紋樣也從側面反映唐代的盛世繁榮,國泰民安景象。宋朝的幾何紋追求秩序感和形式美。由于宋代嚴肅、拘謹的審美觀及社會需求,使幾何紋樣的自由創作不能發揮,抽象思維受到限制。明代是中國吉祥文化發展的頂峰時期,因此幾何紋樣中美好寓意的表達形式更為直接,其紋樣多設有骨架。清代幾何紋多用于服飾之上,多為幾何花紋,延續明代骨架,在骨架中填充花卉,直線為底,花為曲線,線條的節奏感更增添幾何紋樣的形式韻律美。這種組合式幾何圖案,層次豐富,端莊高雅,如龜背紋、八達暈等。水波紋、回紋這種表達單獨抽象的幾何紋樣應用得也極為廣泛。
一脈傳承的幾何紋樣在歷史舞臺上從未缺席,其本身蘊含了各個時期人們的審美及社會需求,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和創造力的體現,時代賦予了其獨特的審美風格。
在歷史的長河中,幾何紋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內在的象征至今仍被大量使用,不僅是因為其抽象化、符號化適應現代人的品味,更因其含有的象征意義仍為中國傳統設計所追捧。幾何紋樣基本的點、線、面藝術性裝飾和對自然界符號化的抽象概括使人產生愉悅之感。人的藝術審美總是不懈地追求抽象之美,而幾何紋樣的抽象形式具有的超時空性質是一種有韻味的紋樣形式。我們可從文物遺產中窺探這大千世界,挖掘中國傳統紋樣的博大精深。幾何紋樣不僅傳承了審美風格,體現了朝代歷史文化,而且寄托了當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圖1 如意紋
每個紋樣都講述了一種審美現象,出現在新時期的回紋,其方正端莊的藝術形式不僅扮演著裝飾的角色,也代表了朝氣蓬勃的旺盛生命力。回紋造型方正,象征“吉利深長”,蘇州盛傳一句古話:“富貴不斷頭”,有一定的吉祥富貴美好寓意。一線到底的形式使得紋樣盡顯莊重大氣之感,回紋所蘊含的氣韻也象征民族情懷,從古時作為青銅器上的裝飾延傳至今運用到服飾、家具、首飾上,經久不衰的裝飾已經成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王志平在《民間藝術吉祥圖案中的和諧文化精神》中提出:“吉祥圖案除了給人的視覺以美的享受外,更兼顧了精神的營養。在圖案中看到的是形象,心中感受到的是除了形象以外的其他語言。吉祥圖案往往不言而喻地透露出人們對安定、和諧、康復生活的期望。”此外,“連綿不斷、安詳吉寧”的回紋符合中國傳統設計的格調和韻味,典雅規整的幾何形式美也為現代人所追捧。
如意紋于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以普及。眾所周知,如意首段呈彎曲回狀,蘊含佛教“回頭即如意”。古人擅長以物寓意,百搭的如意紋飾自身所含吉祥如意之意,與其他紋樣相結合寓意更為深厚。例如與“卍”字紋搭配有“萬事如意”的涵義;與花中之王的國花牡丹相襯寓意“富貴如意”;飾于瓶身取諧音則為“平安如意”等。所謂物必飾圖、圖必有意、意必如意。如意紋獨立于幾何紋樣又與其他紋樣相融合,可用來裝飾器物,增加器物整體氣度。
作為設計裝飾藝術中幾何紋樣碰撞與交融中產生的一朵瑰寶——云紋,象征高升、吉祥如意。云紋形象優美,蘊含人文特征顯著。云紋為純粹性的平面裝飾,但其逼真的立體感讓人不免產生眼見以為實之感,有著幾千年發展衍變歷史的云紋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裝飾藝術特色,因此更具獨特的裝飾意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流傳千年仍久盛不衰。多數人將商周時期的云雷紋作為云紋的雛形,認為其在漢代時期鼎盛發展。云紋的發展趨勢由單一到多樣,體現了華夏民族的藝術審美總是力求超越技術性局限。云紋最初的目的是使云的形象在百姓心中得到深化,對此產生崇拜心理,也象征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有祈福避禍之意,側面體現古人單純的質樸心理,也象征了艱苦奮斗的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云紋至今依舊深受設計師裝飾青睞,在各個需求裝飾領域留有身影。

圖2 太陽紋
太陽紋(圖2)是出現于銅鼓之上的最早的紋飾,古人創造出太陽紋是出于對太陽的崇拜。萬物生長皆需光源,太陽紋其中的圓圈意味太陽,四周布以直線或曲線是散發的光芒,象征古人對自然至高無上的崇敬心理,亦是一種精神信仰。太陽紋作為鼓面裝飾,其圓圈中心為擊點,四周發散的線條也可象征由中心擊點向四周擴散的層層聲波。
“意義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在不斷變化,而距離現代文明越久遠,其象征意味往往越濃厚。”這是謝天瑤在《論傳統紋樣的象征性》提出的觀點。我們在欣賞幾何紋樣的美學價值的同時應更近一步了解其含有的象征意義,進而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互滲透融合。
幾何紋樣高度概括的抽象圖案是永不衰敗的潮流,也是時尚界經久不衰的裝飾。古時傳統裝飾不但增加了被裝飾物的韻味,亦傳承了中國傳統審美。現代設計崇尚“外在跟隨功能”,幾何紋樣符號化受到現代設計的追捧,其美學特征以及抽象化的藝術構造在設計藝術史中的運用,是一種不斷創新的手段,引領現代設計簡約符號化的創新,是一種藝術實踐。宣揚本土文化是一種民族自信,幾何紋樣所包含的寓意的意境美也對設計產生影響,徒有其表的空洞美已經滿足不了世人對裝飾的要求,物含寓意代表了人們追求的意境。葉倩潛在《淺析傳統紋樣在標志設計中影響》提出:“傳統如根,有根的設計才能推陳出新、日益強盛,否則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流,經不起時間雕琢。”幾何紋樣作為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的相結合,使現代設計在具有簡約抽象美的同時富有蘊意。傳統裝飾的璀璨生輝離不開幾何紋樣的輔助。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審美追求孕育了紋樣裝飾美,幾何紋樣在文字還未誕生時期就已出現。作為一種傳承民族文化的裝飾形式,它不但只起到外在的裝飾作用,還向人們傳遞自身包含的意圖和情感。象征手法的廣泛應用是幾何紋樣的顯著特征,幾何紋樣以簡約的點、線、面對自然萬物的抽象性概括既滿足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需要,又滿足了當時人們的精神要求。對設計藝術史中的幾何紋樣不應只有表面的視覺感受,還應對其中蘊含的歷史觀念形態的象征進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