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莎莎


摘 ? 要:適航規章中對旋翼航空器受動力裝置著火影響的每個結構部件、操縱器件、旋翼機構的各個部分提出了防火要求。本文主要針對FAR29.861條條款的修訂歷史、修改影響分析、適航性要求進行了分析研究,給出了條款的深層次解讀,幫助國內民機研發者和適航工作人員更好地理解條款的本質要求,從而更好地開展結構、操縱器件和其它部件的防火的適航工作。
關鍵詞:旋翼航空器 ?防火 ?適航 ?條款解讀
中圖分類號:V22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2(b)-0004-03
1 ?引言
為保證航空器安全,適航要求若旋翼航空器動力裝置著火后,B類旋翼航空器在著陸前必須是可控的,A類旋翼航空器必須是可控制且能夠繼續飛行。這就要求在任一可預見的動力裝置著火條件下,受其影響的各部件必須有正的安全裕度[1]。本文對FAR29.861條結構、操縱器件和其它部件的防火條款兩次修訂歷史進行了深入研究,給出了更詳細的條款解讀。
2 ?條款修訂歷史及原因
2.1 修訂歷史
本條款FAR歷經2次修訂,現行有效版本是FAR修正案29-30。修訂歷史見表1。
2.2 條款修訂原因
2.2.1 修正案29-0分析
(1)修訂原因。
1964年,FAA發布NPRM 64-30,考慮將CAR7的條款要求重新編制成FAR29。1965年,FAA頒布了Final Rule 5084,用FAR29替代CAR7,作為運輸類旋翼航空器適航審定標準。
(2)修訂結果分析。
FAR29對原規章中的語言進行了簡化,使得表述更加清楚,并刪除了過時或冗余的條款。同時,對章節號進行了重新編排,使得FAR29與FAR23(新)、FAR 25(新)、FAR 27(新)中的類似要求具有相同的編號,有助于各部規章修訂時相互參考。
1965年2月1日,FAR29正式頒布時,將原CAR7.384條款號改為FAR29.861。
2.2.2 修正案29-30分析
(1)修訂原因。
在以往B類旋翼航空器的取證項目中,FAA已經認可如果某一部件采用防火材料,則可以不進行防火功能的驗證。因此,本次修訂把當前的審定實踐結論融入到標準要求中去,對于B類旋翼航空器提出允許使用防火零件作為滿足本款的一種可選方法。
(2)修訂結果分析。
1990年4月5日,Final Rule 17154正式生效,對29.861(b)款進行修訂,將“對B類旋翼航空器必須加以保護”修改為“對B類旋翼航空器必須是防火的或加以保護”。
3 ?條款修訂的影響分析
本文從安全性、技術和經濟性三方面對歷次修正案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見表2。
4 ?條款適航性設計解讀
本條款要求,對于受動力裝置著火影響的結構部件、操縱器件、旋翼機構的各個部分以及對操縱著陸和旋翼航空器操縱飛行必不可少的其他部件,必須采用29.1191條規定的防火墻、防火罩措施,或其它等效設施進行隔離。針對A類和B類旋翼航空器的要求是不同的。
4.1 29.861(a)款解讀
在動力裝置著火后,A類旋翼航空器必須是可控制的并且能夠繼續飛行,因此上述的所有部件均必須為防火的。
FAA AC20-135中對防火和耐火進行了解釋[2]:
“防火的”是指材料或部件對熱量的抵抗能力至少與鋼的抵抗能力相同,在2000±150℉溫度下至少15min后,仍然能滿足其設計功能。
“耐火的”是指材料或部件在2000±150℉溫度下至少5min后,仍然能滿足其設計功能。
4.2 29.861(b)款解讀
在動力裝置著火后,B類旋翼航空器必須是可控制的,因此要求上述的所有部件:
(1)要么均為防火的;
(2)否則,要么對其施加保護,并進行試驗驗證,模擬動力裝置著火情況下,驗證能夠執行其主要功能的時間至少保持5min,保證主、輔旋翼和操縱器件仍然是可以操作的,旋翼航空器的主要結構仍然是完好的,同時還能保護乘客和機組成員,以允許控制自轉著陸。
采用可接受的已知尺寸的標準防火材料制成的零件,無需再進行防火試驗驗證,如表3所示。對某些尚未在防火與耐火性能上得到證實的材料或試驗件必須進行防火與耐火試驗。
5 ?條款的適航性要求
5.1 條款的定性要求
對于受動力裝置著火影響的結構部件、操縱器件、旋翼機構的各個部分以及對操縱著陸和旋翼航空器操縱飛行必不可少的其他部件,必須:
a)采用29.1191條規定的防火墻、防火罩措施。
b)或者采取下列措施:
1)對A類旋翼航空器而言,以上部件必須是防火的;
2)對B類旋翼航空器而言,以上部件必須是防火的或加以保護。
5.2 條款的定量要求
對B類航空器的上述部件如果以施加保護措施的方式實現防火,則在火情發生后,執行其功能的時間必須大于5分鐘。
6 ?結論
本文通過對FAR29.861條款的起源及修訂歷史進行了研究,以歷次修訂為基礎,深入分析了條款的歷次修訂原因、內容、安全性影響、技術性影響和經濟性影響分析,給出了合理的條款解讀,為旋翼航空器的設計人員和適航工作人員提供有意義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條款的本質要求,為旋翼航空器能夠順利地通過適航審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FAA, AC29-2C Chg6, Certification Of Transport Category Rotorcraft, 2014.
[2] FAA, AC20-135, Powerplant Installation and Propulsion System Component Fire Protection Test Methods, Standards and Criteria, 1990.
[3] 顧新,董宏清.民用直升機燃油系統獨立性適航條款研究[J].直升機技術,2015(4):34-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