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
摘? 要:豬鏈球菌病是由多種不同群的致病性鏈球菌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急性型常表現為出血性敗血癥和腦炎,慢性型以關節炎、心內膜炎、淋巴結化膿及組織化膿等為特征。隨著養豬業的發展,鏈球菌病已成為養豬生產中的多發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給養豬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2014年4月2日至5日五家渠市某規模豬場有18頭患病仔豬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關節腫大、食欲減退及神經癥狀等,根據病豬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表現懷疑為仔豬鏈球菌病。筆者針對豬的不同臨床癥狀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16頭于1周后痊愈,2頭死亡,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仔豬;鏈球菌病;臨床檢查;藥物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3-0044-03
豬鏈球菌病是由多種不同群的致病性鏈球菌引起的人獸共患傳染病,對豬致病的多為C群、D群、E群和L群的鏈球菌[1-2]。急性型常表現為出血性敗血癥和腦炎,慢性型以關節炎、內膜炎、淋巴結化膿及組織化膿等為特征[3-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規定,該疫病為二類動物疫病。與疾病最為相關的是豬鏈球菌2型,1991年在我國廣東省首次報道了該病的發生,1998年在江蘇及2005年在四川暴發和流行造成養殖業重大損失并導致特定人群致死的疫病是由豬鏈球菌2型引起的。豬鏈球菌通過破損的皮膚如傷口或擦傷傳染給人,也可通過呼吸道傳染給人,鼻咽部的損傷可能也是傳播途徑之一。脾切除的病人、糖尿病人、酒精中毒者以及惡性腫瘤患者更易感[6-7]。
豬鏈球菌病對養豬業的危害極大,豬既不分年齡、性別和品種也不論營養狀況及體重大小均可感染發病,以4~12周齡的豬最易感,哺乳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中等年齡的豬次之,大齡豬較少。
1? 病例介紹
2014年3月26日,五家渠市某規模豬場一棟一單元引進500頭4周齡斷奶仔豬(品種為長白豬和杜洛克豬),每頭體重約15 kg,4月2日開始陸續發現豬群中有些豬出現不同程度的跛行及神經癥狀,并且個別豬于早晨突然死亡。
1.1 病例1
2014年4月2日至3日,9頭仔豬呈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多為后肢)及跛行。其中3頭不能站立,但飲食均正常。
1.2 病例2
2014年4月2日,3頭仔豬凌晨被發現已死亡,但前夜無任何癥狀。另外,4頭仔豬精神沉郁,其中3頭食欲下降,1頭不食。
1.3 病例3
2014年4月3日至5日,5頭仔豬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運動失調,轉圈,側臥于地,四肢做游泳狀劃動。
2? 診斷
2.1 臨床檢查
2.1.1 病例1
病豬的前肢腕關節和后肢跗關節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跛行明顯,或前肢爬行不能起立,觸診有痛感,病程持續約一周。疑似為關節炎型仔豬鏈球菌病。
2.1.2 病例2
病豬突然發病,精神沉郁,眼結膜潮紅,流淚,有漿液性黏液,呼吸略快。3頭病豬食欲不振,1頭病豬食欲廢絕,糞便干燥,有的呈串珠狀,體溫40.7 ℃~41.4 ℃。疑似為敗血性仔豬鏈球菌病。
2.1.3 病例3
在發病初期,病豬體溫升高,食欲廢絕,流漿液性或黏液性鼻液,繼而出現神經癥狀,運動失調,轉圈,仰臥,直至后軀麻痹,側臥于地,四肢做游泳狀劃動,體溫40.2 ℃~41.5 ℃。疑似為腦膜腦炎型仔豬鏈球菌病。
2.2 病理學檢查
對死亡的3頭仔豬進行剖檢,頸下及四肢末端可見出血斑點,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和出血,肺嚴重出血和水腫,心包積液呈淡黃色,胸腔內有大量混濁液體,肝臟比正常腫大1倍,腎臟腫大,出血較為嚴重,消化道黏膜充血脫落。1頭病死仔豬尸僵不全,有血凝不良現象。
2.3 鑒別診斷
在診斷時,鏈球菌病應與豬丹毒、副傷寒和豬瘟進行鑒別診斷。豬丹毒雖然也出現關節炎和淋巴結腫脹及皮膚發紅的變化,但一般只發生于大豬,而且以亞急性疹塊型為主。豬感染副傷寒后,早期雖然耳尖、四肢末端和腹部等的皮膚發紫,但發病率高,癥狀多為腹瀉,且常見于斷奶前后的豬,其他年齡段的豬很少發病。豬瘟由病毒引起,大小豬均可發生,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皮膚和腎有密集的小出血點,有膿性結膜炎,無跛行癥狀,病程較長,各種治療無效。
2.4 診斷結果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以往診治經驗,病例1初步被確診為關節炎型仔豬鏈球菌病。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死豬剖檢及以往診治經驗,病例2初步被確診為急性敗血性仔豬鏈球菌病。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以往診治經驗,病例3初步診斷為腦膜腦炎型仔豬鏈球菌病。
3? 防治
3.1? 藥物治療
3.1.1 病例1
對病豬肌肉注射普魯卡因青霉素? ?(0.1 mg/kg),每天2次,連注4 d。對體溫高的病豬注射安乃近1 mL,每天2次直至降溫。
3.1.2 病例2
病豬注射青霉素(2 U/kg)和鏈霉素(20 mg/kg),每日肌注2次,連注3 d;地塞米松(2 mg/頭)混合注射,? ? ? ? ? ? ? ? ? ? ? ? ? 每日肌肉注射2次,連注4 d。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增強其食欲。
3.1.3 病例3
病豬注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 ? ? ?(0.1 mg/kg),首次注射劑量加倍,待癥狀消失后降低用藥量;對個別體溫高的豬注射安乃近1 mL直至降溫。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增強其食欲。
3.2 治療結果
3.2.1 病例1
采用上述治療方法2 d后,病豬的跛行情況減輕,癱瘓豬已能站立,1周后所有豬全部痊愈。
3.2.2 病例2
按上述方法治療后,1頭停食仔豬于當天死亡,其余3頭1 d后食欲慢慢增加,精神好轉,3 d后痊愈。
3.2.3 病例3
使用上述治療方法后,1頭癥狀嚴重的仔豬于第2天死亡,其余4頭2 d后神經癥狀減輕,5 d后痊愈。
此次診治仔豬18頭,治愈16頭(治愈率88.9%),死亡2頭(死亡率11.1%)。
3.3 病因分析
豬場引進仔豬時送豬人員擅自進入豬舍,可能將病菌帶入豬舍;豬舍飼養員管理不當,未做好清潔衛生,相關消毒不嚴格,這也可引起本病的發生。個別病豬尾部有傷口,斷尾時可能消毒不嚴格,引起了本病的繼發感染。4月2日,當地少量降雪,晝夜溫差大對本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影響。
4 討論與小結
該場此次發病后由于發現和治療及時,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因此,對鏈球菌病及早進行治療對治愈病豬很重要。對于腦膜炎型鏈球菌病,用磺胺類藥物治療效果明顯,因為磺胺類藥物穿透力強,可穿透血腦屏障,尤其是磺胺嘧啶,進入腦脊液的濃度較高,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繁殖。由于病豬出現神經癥狀和關節炎,無法自主采食,或出現采食障礙,因此護理相當重要,應按時灌喂飼料及電解多維,增強豬的抵抗力。對于發生關節炎型鏈球菌病的病豬,豬場需要耐心治療,一邊防止繼發感染,一邊治療調理,加強飼養管理。
免疫接種是預防鏈球菌病的主要措施,但不能徹底控制本病。母豬接種疫苗可降低仔豬因感染鏈球菌引起的死亡率,且成本低,更省勞動力。接種疫苗前后1周內,豬場不可對豬使用任何抗生素,否則會影響免疫效果,導致免疫失敗。發生外傷時,豬場要及時按外科方法處理,防止傷口感染,引發本病。仔豬在斷臍、斷尾、剪牙、打耳號、去勢及注射時,豬場要嚴格用碘酊消毒。
筆者認為鏈球菌病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強檢疫,防止本病的傳入。豬場平時應注意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加強管理,特別是仔豬出生和斷奶時的管理,做好斷尾和剪牙等工作的消毒,改善不適合仔豬生長發育的條件,合理搭配飼料以增強仔豬的抵抗力。一旦發病,豬場應在發病豬群的飼料中添加敏感藥物(土霉素等),預防繼續傳播造成更大損失。
參考文獻:(7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