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清 陳吉銘 李志 趙斌 張立新 戈成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天津市品牌農業建設的現狀、模式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對建設天津市“互聯網+”品牌畜牧的優勢與挑戰的剖析,提出了依托“互聯網+”與品牌畜牧建設相融合,促進天津市品牌畜牧建設,以期為天津市畜牧業的現代化、品牌化發展以及整體農業升級發展賦能,為天津市農業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試驗示范,真正探索出一條“生產標準、質量安全,科學高效”的品牌農業發展之路。
關鍵詞:互聯網+;品牌農業;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S8-9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3-0056-05
隨著國家農業發展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品牌農業建設已進入重要時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農業生產應與時俱進,全面推動農業生態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從而解決目前面臨的“三農”領域的突出問題。
繼國家相繼出臺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及《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農業品牌建設進入嶄新時期,已經成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科學可行的必由之路。
作為保障京津“菜籃子”供給的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天津市應積極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在實現農業標準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生產和銷售全過程數據的記錄,促進“互聯網”和天津市農業發展相互融合,為農業發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更好地實現品牌農業賦能,生產更高品質的高科技農產品,促進天津市種養殖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保障“肉、蛋、奶和菜”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推進天津市農業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 天津市品牌農業建設現狀及問題分析
1.1 品牌發展概況
天津市于1997年開始實施農業名牌戰略,通過“樹名牌,創優質”,促進天津市品牌農業快速發展。近年來,天津市農業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形勢,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和保障京津地區“菜籃子”供給,致力于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注重加快發展外向型城鄉一體化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推動品牌農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天津市農業馳名商標、天津市著名商標以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其覆蓋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牌數量較多。目前擁有海河乳業、迎賓肉類、王朝葡萄酒、華旗山楂果茶和天祥水產等覆蓋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眾多知名農業品牌,極大地推動了天津市品牌農業的建設和發展。
天津市農業在“三品一標”建設上呈現良好的勢頭。截止到2018年,天津市“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達1 616個,獲首批認定的天津市知名農產品品牌達83個,其中包括無公害農產品1 377個、綠色食品161個、有機食品47個和地理標志31個,初步形成了包含肉、蛋、奶、菜和果等在內的品牌農業發展格局。
天津市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推動農產品產銷對接,促進包括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內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壯大發展,截止到2017年,全市工商登記注冊農民合作社總數約為2 000家,充分發揮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農業品牌信息化管理,建立品牌農產品信息化平臺,推進農業生產全過程追溯管理,促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另外,天津市相關政府部門利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獨特資源,培育休閑農業品牌,助力品牌農業發展。
1.2 品牌農業發展運營模式和機制
近年來,天津市相關政府部門積極推進品牌農業發展,各區縣主要依托當地農業資源稟賦和農業產業,實踐農業品牌化差異化發展模式,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天津市打造品牌農業運營模式和機制主要包含以下三種:
1.2.1 “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商標+市場”模式
東麗區、北辰區和靜海區充分發揮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農戶以及土地對接標準化生產管理和組織化運行,通過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產品高端化發展,通過申請商標,更好地對接市場,助力農業品牌化發展。
1.2.2 “特色農業資源+農業品牌培育基地+農戶+商標+市場”模式
薊縣、寧河縣和寶坻區依托當地自然資源稟賦,發展特色優勢農業,通過建立相應的培育基地,形成了包含糧食、肉類和瓜果等在內的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了獨具地方特色和文化淵源深厚的農產品品牌。
1.2.3 “特色農業資源+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商標+市場”模式
武清區和津南區等區縣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并依托當地的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特色農業的標準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培育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牌,并實現產銷對接。
1.3 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3.1 各區縣農業品牌發展參差不齊,農產品品牌種類雖多但規模偏小
由于天津市各區縣擁有的農業資源、農業企業或園區數量和規模不同,農業品牌覆蓋品種雖多,但規模較小且發展較慢,品牌實力有待提升。在眾多農業品牌市場競爭中,天津市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名牌農產品依然面臨競爭力不足和影響力較弱的狀況。
1.3.2 農業品牌發展的主體實力弱,品牌農產品認證數量有待提升
天津市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歷了一定的發展,現有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依然面臨管理服務能力較弱、帶動作用不強、規模較小和產銷連接脫節等問題。同時,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種養殖基地和農戶之間的基礎連接不到位,使得農產品生產管理難以實現標準化,農產品的質量難以得到良好的保障,導致農產品品牌數量和質量發展緩慢。
1.3.3“互聯網+”品牌農業發展遲滯,難以可持續健康發展
“互聯網+”品牌農業發展需要重點解決好運行機制、人員配置和平臺運行等方面的問題,天津市“互聯網+”品牌農業發展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基于農業生產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化服務機制,農業大數據落地方面的思想和理念較為滯后,難以形成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信息化支撐體系,使得農業生產難以釋放強大的品牌效應。另外,近些年天津市建設的相關信息化平臺造成了“數據煙囪”和“數據孤島”,難以促成數據流轉和數據融合共享,進而導致“互聯網+”并沒有在農業領域得到普適性和普惠式的推廣。
1.3.4 品牌農業產業鏈有待延長,“標準? 化+電商化”的產供銷一體化的品牌農業發展模式尚未形成
天津市現有的品牌農產品除依托當地農業龍頭企業進行初步的加工之外,大多農產品的生產依然停留在粗加工的環節,農產品的附加值較小,同時缺乏信息技術的支撐,產品質量可溯化較差,嚴重制約了品牌農業的發展。
另外,天津市的品牌農業發展沒有形成“標準化+電商化”的產供銷體系,造成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且不穩定,難以真正擺脫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2? “互聯網+”:建設品牌農業的必由之路
2.1 “互聯網+”是農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必由之路
“大國小農”依然是我國農業的基本國情,推進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為我國農業分布散和規模小等現實問題奠定了重要基礎。但是,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粗放式發展、信息不對稱、農業管理條塊分割、信息化建設薄弱和數據孤島嚴重等問題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和農業大數據落地,真正為農業發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2.2 為品牌農業發展提供全產業鏈數據支撐和數據背書
目前品牌農業的發展依然普遍面臨沒有實時準確的數據支撐、農產品追溯性不強、農產品質量分級不清晰以及農產品產銷體系不完善等現狀,需要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品牌農業生產全過程數據背書,提升農產品生產的標準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品牌農業的發展質量。
2.3 推動品牌農業建設,形成“標準化+電商化+金融化”的新型服務支撐體系
品牌農業的穩定、持續和高效發展與農業生產管理和農產品銷售等方面息息相關,形成基于信息技術的“標準化+電商化+金融化”的新型服務支撐平臺,能夠保障農業生產的標準化,促進農產品銷售的電商化,以及更好地為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提供金融服務,保障品牌農業建設的科學和高效發展。
3? 建設天津市“互聯網+”品牌畜牧的優勢與挑戰
3.1優勢
3.1.1 政府日益重視品牌畜牧建設
天津市相關政府部門重視發展都市型現代畜牧業,實施品牌畜牧發展戰略,注重在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推動畜禽品種、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示范區等建設以及相應商標的申請,并逐步意識到科技支撐的強大力量,促進畜禽生產標準化和分級化,促進形成“三品一標”產品的數據支撐和數據背書,并積極開展品牌產品的評選活動,提升全市農業品牌意識,促進品牌畜牧建設。
3.1.2 建立健全畜牧業產業技術體系
天津市相關政府部門積極組織和建立畜牧產業技術體系,為畜牧業高效和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技術服務、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品牌建設提供良好的科技、人力和物力支撐,有助于加快天津市畜牧業信息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
3.1.3 運用12316云平臺的信息化支撐體系,形成畜牧業信息化支撐
天津市生豬產業技術體系依托12316 云+平臺,實現了天津市生豬產業體系服務團隊信息平臺建設,為天津市生豬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撐,為生豬產業的信息化建設發展和為做好天津市農業大數據采集與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3.2 挑戰
3.2.1 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實力依然較弱,現代化資源稟賦不足
天津市各區縣現有的畜牧行業公司(企業)、標準化養殖基地和示范區的數量和規模依然有限,示范帶頭作用有待提升。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整體實力依然較弱,在知識、技術、人才和資金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種養循環和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難以支撐畜牧業信息化、現代化和持續化發展的需要。
3.2.2 畜牧業現代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滯后,社會化配套支撐不足
天津市畜牧業數字化轉型基礎薄弱,支撐品牌畜牧發展的互聯網、物聯網和農業綜合信息化平臺建設滯后,已建成的信息化平臺建設相互獨立,無法實現數據融合和數據共享,使得采集的養殖業生產管理數據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信息平臺無法實現與各生產經營主體之間的充分對接,使得技術服務和生產管理服務無法實現“最后一公里”良好對接,專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缺失。
3.2.3 信息不對稱,產供銷全程嚴重脫節
天津市品牌畜牧發展依然面臨銷售途徑傳統以及產銷脫節等嚴重問題,無助于“畜禽產品銷售難”的問題的解決。品牌畜禽產品電商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3.2.4 難以實現畜禽產品生產全過程追溯和品牌認證背書
目前,天津市畜禽產品追溯依然面臨追溯體系薄弱,追溯信息難以覆蓋養殖環節、屠宰環節、運輸環節、檢測環節和銷售環節,不能為品牌畜禽產品提供較為全面的數據背書,產品質量安全難以得到良好保障,造成可查的追溯信息不完整以及問題產品責任可究性不強。
3.2.5 品牌畜牧發展整體成本偏高
天津市品牌畜牧發展面臨的生產成本較高以及產品溢價空間有限的局面使得品牌畜牧整體發展成本居高不下,畜禽產品附加值偏小、科技含量低、知名度低和市場難以開拓等問題依然嚴重。
4? 推進“互聯網+”與天津市畜牧品牌建設的對策研究
4.1 增強政府的重視程度,提升品牌畜牧業發展政策配套和資金支持
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繼續促進品牌畜牧發展扶持政策出臺和資金落實,重視加大對于“互聯網+”品牌畜牧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注重培育一批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形成的品牌畜牧發展運營模式,從而以點帶面,逐步促進天津市整體品牌畜牧的持續健康發展。
4.2 促進“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畜牧業數字化轉型,建立穩固的數字化支撐體系
建立統一的綜合平臺門戶,將天津市農業主管機構、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到平臺之中,建立起政府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之間的連接,通過借助物聯網和手機“新農具”等,實現畜牧業生產管理和服務工作在線記錄,形成全過程的數據采集和存儲,為天津市品牌畜牧業發展提供穩固的數據支撐。
4.3 推動畜牧業生產全程組織模式創新和技術標準規范制定,為品牌畜牧業生產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
依托先進的養殖技術和標準規范,立足天津市畜牧業生產全過程監管服務,探索品牌畜牧業包括投入品使用、生產管理、標準輸出和糞污資源化利用在內的發展新模式,促進品牌畜牧業生產管理的信息化和標準化。
4.4 推動畜牧業資源化利用效率
在保持當前天津市畜牧業生產規模的基礎之上,天津市政府相關部門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畜牧業養殖散養戶納入養殖小區進行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在有限的空間內,天津市注重種養循環農業的發展,提升畜禽糞污的就近消納能力。
借助“互聯網+”,實現天津市畜禽糞污統一收儲和利用,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提升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效率,促進生態畜牧業的發展,為品牌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4.5 推動形成畜禽產品全產業鏈溯源和數據背書
天津市品牌畜牧發展應立足于畜禽產品生產全程溯源,實現畜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數據記錄,通過養殖環節、運輸環節、屠宰環節和銷售環節的數據的調取實現畜禽產品生產全過程關鍵數據展示,讓數據為品牌畜牧業背書,全面提升畜禽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4.6 促進形成“標準化+電商化+金融化”的畜牧品牌發展新格局
天津市品牌畜牧發展應在農業數字化支撐平臺的基礎之上,依托和落實畜牧業全過程生產標準,實現畜禽產品生產全程控制和關鍵數據記錄,實現對于生產過程控制和決策;通過后期精準的數據投放,實現農產品品牌數據背書,促進畜禽產品的電商化運營。推進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信用評估和金融服務,為品牌畜牧發展提供信貸服務和資金支撐,形成天津市品牌畜牧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