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摘 要】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肖邦是浪漫主義時期的杰出人物。本文對巴洛克時期以及浪漫主義時期的舞曲,從藝術特點和演奏風格上進行對比分析。巴洛克時期與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無論是演奏技法,還是旋律風格上都是截然不同的,這與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很大的關系。巴赫《法國組曲》和肖邦《肖邦圓舞曲》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在演奏風格和美學思想上有一定區(qū)別。
【關鍵詞】舞曲;《法國組曲》;《肖邦圓舞曲》;演奏風格;美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J7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6-0054-01
《法國組曲》和《肖邦圓舞曲》是不同時代的鋼琴曲,體裁雖然都是舞曲,但是作品所處時代的不同注定了這兩首曲子在演奏技法、內容、風格上的不同。本文從演奏風格與美學思想上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總結它們的相似與不同之處。
一、《法國組曲》與《肖邦圓舞曲》概述
《法國組曲》與《肖邦圓舞曲》是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舞曲。《法國組曲》是一個古舞曲組曲,是巴洛克時期的復調大師巴赫創(chuàng)作的。《法國組曲》具有濃厚的法國風格,包含法國常見的舞曲和各地舞曲的特點。巴赫從各地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中汲取靈感,并將不同地域的音樂融入自己的音樂當中,作品多元,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肖邦圓舞曲》是類似瑪祖卡舞曲的波蘭舞曲,由德國民間舞曲發(fā)展而來。《肖邦圓舞曲》這首作品的特點是華麗、高雅、憂郁,有很強的抒情性,極具浪漫主義風格。
二、《法國組曲》與《肖邦圓舞曲》美學思想淺析
(一)《法國組曲》
人文主義思想:巴洛克時期,巴赫的祖國——德國發(fā)生宗教改革,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強烈斗爭使音樂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宗教改革的發(fā)展受到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強調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人們想要追求個性的自由,希望自己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強調以人為本。這促使人們可以隨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不再感到壓迫與束縛,對音樂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創(chuàng)作的作品打破了原來單調的形式加以發(fā)展,展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那個時期音樂的宗教性、世俗性、抒情性、戲劇性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
理性主義思想:那一時期,正是西方哲學史開始之際,辯證法在哲學史上出現(xiàn)了特別重要的學說——即“我思故我在”的學說。理性主義開始慢慢出現(xiàn),人們開始相信評判世界的標準是看它是否符合人們的意志,而不是看它是否符合神的意志,他們認為理性才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準則。巴赫特別信仰宗教,所以他的作品大多以宗教音樂為主,因此他的作品所展現(xiàn)出的崇高且神圣的精神和樸素、嚴謹、具有邏輯性的風格,正是理性主義在音樂上的完美體現(xiàn)。
情感類型說是巴洛克時期占主導地位的音樂思想。那個時候,人們認為音樂中的許多因素包括旋律、音程、調式調性、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等都可以表達規(guī)定好的情感,音樂創(chuàng)作產生了一些固定的表現(xiàn)手法。用持續(xù)的和弦節(jié)奏來表示艱辛及時間長;用快速的節(jié)奏來表示快樂和緊張;用上行下行左右手交織、旋律起伏和強弱對比明顯來表示歌唱跳舞、快樂和神圣。這些對應的表現(xiàn)手法正是巴洛克時期理性主義的展現(xiàn),著重表達了音樂在抒發(fā)人的內心情感方面的重要性。
(二)《肖邦圓舞曲》
這一時期波蘭處于深深的民族危機之中,成為外國瓜分的對象,最終成為沙皇俄國的附屬國。在此之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人們反對沙俄,引發(fā)了華沙起義,民族矛盾超過國內階級矛盾進而發(fā)展成為主要矛盾,這就使得富有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的浪漫主義文學藝術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
音樂的時代性與民族性:舒曼說過“肖邦的作品好比是一門門隱藏在花叢里面的大炮”,這體現(xiàn)了肖邦音樂所反映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舒曼還談到過,好的音樂是在訴說著時代所引起的痛苦和快樂,肖邦時代的民族危機、民族矛盾和愛國主義情感都在肖邦的作品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把時代的精神賦予在了音樂之中。他前期的作品體現(xiàn)了明朗、熱情、充滿浪漫主義的情感,但在華沙起義失敗之后,他的作品出現(xiàn)了戲劇、悲劇的色彩,體現(xiàn)了民族危機。
理性中的感性:《肖邦圓舞曲》中最重要的就是彈性節(jié)奏,極具歌唱性的旋律使人們在演奏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吟唱出來,把內心的情感通過指尖表達出來。一段旋律,時值長的音符彈得時間長一些,時值短的音符彈得短一些,這就體現(xiàn)了感性的浪漫主義;但是這一段旋律總的時長還是一樣的,這就是理性主義。肖邦的音樂就是感性融入在理性之中,兩者既對立又統(tǒng)一。
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作品如何表現(xiàn)音樂特色完全取決于內心的情感,作品的強弱處理、快慢處理、節(jié)奏處理都是由內心的情感來指揮手指的,閱歷、情感這些都通過指尖的觸鍵表達出來。
三、結語
總的來說,這兩類舞曲都是鋼琴史上的經典之作,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各自的特色,作品運用多種情緒來表達豐富的情感。每一類音樂作品都有其演奏風格與演奏方法,我們要根據作品的背景、風格和技法來演奏每首曲子,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出曲子所要傳遞的情感。
參考文獻:
[1]于一丹.淺析巴洛克時期鋼琴藝術特征[J].北方音樂,2004(11).
[2]胡亞蓓.“撩人心弦的吟唱”——肖邦升c小調《圓舞曲》op.64之2的演奏分析[J].北方音樂, 2013, (12)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