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強制性規定 合同效力 立法經驗
作者簡介:張怡靜,澳門科技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49
對一個合同最嚴厲的懲罰就是合同被認定無效,合同無效也是對合同自始不成立的一種認定。在民事法律關系里面最重要的制度就是合同無效制度,雖然我國有很多和此內容相關的規定,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還存在很多的漏洞和問題,給裁判者的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現在我國的法律在關于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內容上存在問題和異議,這些異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強制性規定分類無實際性的利益
在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文件里面提到:所有違反效力性、強制性的合同,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合同無效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有一定的效力性。既然合同無效有很多的可能那么對于分類就沒有實際性的利益。
(二)管理性和效力性劃分不清
在我國《合同指導意見》里面把強制性的規定分成兩種,一種就是效力性強制性,另外一種就是管理性強制性,這兩種之間只規定了人民法院的意義,沒有規定強制性規定的類型。通過檢索內容能夠發現現在法院在判罰合同是否有效力性的時候主要從以下兩種情況進行:一種是直接認定,另一種是管理性、強制性的規定。這些規定并不能否認行為在民商法中的效力。現在雖然不能明確規定違反的就一定被視為無效,但是如果合同里面規定有損害國家利益的地方就不能規定是違反行為,這些思路里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在司法實踐里面法官對這種強制性的規定只是一種模糊的定義,并不能考慮其中的因素,所以不能準確的了解這兩種規定的界限。
(三)法院的認定背離了司法最初的初衷
根據我國國家《合同指導意見》文件里面提到的內容規定:違反管理性強制性的合同不一定被判無效,只是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這樣有的時候就會讓法院的判決背離了司法最初的意愿。
(四)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定能夠給獲得非法利益提供一個正當化的基礎
例如在《公務員法》里面禁止公務員經商,但是現在法律在進行判決的時候覺得公務員經商是一種管理性、強制性的規定,這其實是一種矛盾的說法,一方面是為了未定市場經濟秩序,另外現在合同規定不允許公務員進行經商,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違法的行為。
首先,合同法里面規定標準是唯一平衡利益的方法,因為標準沒有真正的對效力性強制性做出相應的規定。其次,如果在判決的時候單純的以這個作為依據就會經常出現一些導向性的錯誤發生,這樣就會經常出現一些不公平的裁判,另外每個法官對這種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理解的都不同意,所以就不會在法律適用上達到一個統一的點。最后就是這種規定本來就是一個引致條款,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做出一些損害利益的情況發生,這個時候對出現問題的情況人們要想更好的進行解決就變得更加的力不從心。
民法的主要內容就是私法自治,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可以借助法律的幫助來自由的做一些合法的交易活動,但是對于維護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上法律也會給予人一定的限制,這些都會對當事人的法律有一定的檢視,但是只要是不違背這些設定的范圍都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實際合同里面還包含所有能夠影響合同的內容,這些內容都能作為相應的評判標準,所以法官在進行審判的時候應該依照的是合同效力的著力點,并不是理性的一些分類內容和性質內容等,同時還需要考慮和法律還有社會有關的一些綜合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處理好法律關系。最后還需要注意公法和私法不能混在一起,因為公法是對行為的一種否定,但是這并不代表是對私法的一種否定,也不一定是要私法承擔相應的后果,如果合同只是根據違反強制性規定來輕易宣布無效,這個時候當事人的地位就會非常輕易就被動搖,合同的力度也會不斷減弱。合同無效不僅是否認了雙方人對一個事情的看法,還是否認了合同自身的作用,所以在確定一個合同無效的時候一定要非常的謹慎。一定要先全面性、綜合性的看好合同真正存在的問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處理,這樣立法者和法官才能真正的意識到合同無效的標準,并且以“違反公序”良俗為主,在司法里面建立一個真正以“公序良俗”為主的判定思維模式,這樣才能算是真正的解決了問題。
(一)國內理論學說對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的爭議
現在我國把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分為兩種:一種就是區分效力性和管理性的區別,另外一種就是不對違反性規定的合同進行分析,直接研究其存在的目的,雖然這兩種目的說法不同,但最終都把重點放在了利益上。我國的研究者史尚寬在研究的時候指出效力性能夠規范行為的法律行為價值,最終達到否定法律效力的目的。取締性規范就是以禁止行為為主對其進行違反,但是在判斷上卻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我國的蘇永欽也認為在實際生活中可以通過調查法來確定規范的性質。
(二)外國立法例和學說對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的爭議
1.德國學者在區分效力性和管理性的時候認為,這兩種其實沒有什么穩定的區別,在研究的時候都可以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素也不會影響合同的效力,所以在研究的時候可以圍繞一個點進行研究。
2.日本在判斷合同無效的時候也只是對私法上的強行性法規進行判定,但是在取締性上沒有對合同判定的依據。所以也沒有對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進行綜合性的研究。
3.法國在研究的時候也通過法律保護來區分違法合同效力。
4.美國在研究的時候也根據合同執行利益和公共政策考慮因素對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進行了認定,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來平衡合同里面的利益。
(三)強制性規定保護的利益和合同履行利益
強制性規定重點強調的就是當事人在這個強制性內容里面不能隨意的進行更改,所有人都必須要遵循這些強制性內容,強制性內容也是法律要遵守的內容。強制性規定主要分為民法內和民法外兩種。民法內的主要是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制定的合同,民法外的主要指其他法律規定里面的強制性規定。在民法里面的強制性規定主要是為了保護合同里面人的利益,民法外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公共利益。
合同履行利益就是當事人根據合同內容所需要履行的利益,這些利益主要包括:私人利益和合同自由、交易安全利益兩種。在我國有很多法律規定都是強制性的,雖然人人都知道法律,但是對法律了解的程度不夠,如果合同經常因為強制性規定經常被判有無效,就會引起社會的恐慌,影響市場正常的交易。
通過上述的述說能夠知道民法里面關于強制性的內容大部分都說的是個人的利益,民法外關于強制性內容大部分都說的是公共的利益。在合同里面的利益既包含個人利益也包含公共利益。
現在大部分的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都說的是關于民法外的利益,司法上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標準來進行認定。要想真正的認定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出發:第一就是打破現行法中強制性規定的格局;第二就是要根據文件內容提到的比例原則,確定相應的利益;第三就是要設置更多違反民法外強制定規定合同有效或者是無效的多元化法律的后果。
(一)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認定的比例原則
現在我國很多的行政法律中最重要的就是比例原則,比例原則就是為了平衡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系。合同無效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讓目的和手段達到平衡,在平衡之后還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因素。
(二)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認定的多元化法律后果
建立多元化民法外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法律后果不僅能夠兼顧多方的利益還要緩和利益之間的沖突。
1.違反民法外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有效的法律后果。如果違反了民法外的強制性規定合同時就可以減少因違法行為獲得的正當執行力,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立法技術來進行幫助。在設置多元化合同有效后果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技術來進行緩解,如果已經履行了合同法院就不能強制執行,如果還沒有履行就可以追究其另一方的責任,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維護個人利益和合同利益。
2.違反民法外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現在很多人在研究的時候都認為合同無效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當事人相關的法律后果。但是傳統人們在研究的時候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對立法和司法進行適當的突破,在很多領域中相關的法律都有規定說對于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只要在起訴前或者法庭辯論前都可以保證合同有效。現在法律、法規里面設置了很多強制性的規定,如果沒有更嚴重的法律后果出現,就會根據比例原則認定該合同無效。在合同無效轉換以后就可以設置合同無效,這樣對于一些無效的合同就可以做更多靈活處理,這樣既可以履行合同規定也可以完善傳統的合同意義。
綜上所述能夠知道違反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效力是法律強制性展開的重要內容,也是司法實踐和理論研究最終要研究的目標,所以國家要想更好的讓合同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就需要通過強制性規定來規范合同里面存在的行為,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則。
參考文獻:
[1]冉富強.民法引致公法所帶來的司法權與行政權的沖突與協調[J].河南社會科學,2018(2):81-85.
[2]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634.
[3]黃忠.違法合同的效力判定路徑之辨識[J].法學家,2020(5):56-73.
[4]孫鵬.私法自治與公法強制——日本強制性法規違反行為效力論之展開[J].環球法律評論,2017(2):64-75.
[5]許中緣.民法強行性規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20-25.
[6]黃忠.違法合同效力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229.
[7]蘇永欽.私法自治中的經濟理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8.
[8]鄭霞.關于合同無效之“違反效力性強制規定”的法律思考[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學位論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