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 任延東
摘要:2020開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網絡傳播問題,折射出中國相當數量的網民在媒介素養方面的諸多短板。而提升公眾媒介素養,規范網絡行為、消除輿情和謠言等等都是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的重要內容。經此一役,信息時代的種種風險,尤其網民媒介素養缺失給我國網絡文化安全帶來的巨大壓力可謂前所未有。維護網絡文化安全既是維護國家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強全社會的媒介素養教育,提升公眾媒介素養水平,是當前構筑網絡文化安全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媒介素養;網絡文化安全;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群體迷失
一、媒介素養與網絡文化安全的內涵
所謂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來自不同媒體的各種信息時所表現出的對信息的創造、生產、選擇、質疑和判斷能力,以及對信息的反應和應對能力。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不僅包括判斷信息的能力,還包括有效地創造和傳播信息的能力。2020年3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頒布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正式實施,這表明有關部門已經把網絡信息生態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良好的網絡信息生態是維護網絡文化安全的前提條件。
網絡信息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是伴隨著網絡社會而興起的新型文化,已成為我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安全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諸多領域,是國家公共安全重要要素。網絡文化安全是網絡文化與安全相結合的復合概念,并非簡單的相加,網絡是物質條件,文化是傳播內容,而安全是目標體系,這三個詞有機組合,構建了新的內涵體系,也體現了文化在網絡時代的風險。維護網絡文化安全不僅是保障國家文化安全權益,更為重要的是實現網絡文化的良性發展與和諧繁榮。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泄露、網絡謠言與網絡暴力不斷,有學者在“治理理論”、“善治理論”背景下,提出了網絡文化生態安全危機及其內容構成(包括網絡文化生態結構危機、網絡安全危機、網絡生態個體危機)等概念,充分顯現網絡文化安全問題的嚴峻形勢。
二、網民媒介素養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被謠言“套路”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每天大眾都要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而這些信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各種傳言、流言、謠言充斥其中。最初疫情爆發后,抽煙殺毒、爆竹殺毒、熏醋、喝鹽水、吃大蒜等各路謠言粉墨登場。這些謠言和虛假信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表述極端夸張又淺顯直白,一下子擊中很多處于情緒恐慌和信息饑渴中生命健康和社會情緒的網友痛點,根本不求證看到就紛紛復制轉發。
謠言雖然大都經不起仔細推敲,但因為與負面、熱點事件掛鉤,往往極易引爆網絡。
疫情期間,一則污蔑騰訊公司“即將開始封群,最近千萬別在群里發任何東西”的謠言被廣為轉發,后公安機關對此進行了辟謠:經核實,該信息非公安機關發布,系謠言。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冒充公安機關發布不實信息是違法的。微信團隊也隨之對此進行了辟謠。
2020年1月25日很多學校老師在微信群發布溫馨提醒:“今晚9點30分央視13頻道,白巖松主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現場直播,邀請鐘南山院士介紹疫情,請轉發通知學生、家長和老師屆時收看”。此消息被一些老師轉發到教體系統部分微信群,又由部分老師轉發到各學校釘釘群。在2020年1月26日17:30-19:00區間段,該謠言在各種微信群朋友圈大肆傳播。此次謠言利用了“權威加持”+“新聞式的寫作風格”的套路,加之消息來源于學校這種權威的教育系統,出于對老師的信任,網友們到處轉發,在社會上引起大規模傳播。
經查2020年1月25日21:30,CCTV-13新聞頻道的節目為《盛典-2020-1》,并非白巖松主持的《新聞1+1》。隨后騰訊旗下的較真平臺及白巖松本人都予以辟謠。
處于國民綜合素質較高層次的老師們都沒能警惕防范虛假消息,不會查證消息的真偽,不會判斷信息的質量,足以說明我國網民的媒介素養缺少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美國社會學家G·W·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總結出謠言公式:R=I×A。即: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傳播學者克羅斯將這一公式發展后提出: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說明謠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決于真實信息的透明度,也取決于受眾的判斷水平。當然,焦慮恐慌的心理和巨大的群體壓力不僅僅是導致謠言的產生原因,更是謠言能產生巨大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烏龍與偏見
今年進入二月份,隨著疫情蔓延,多國紛紛加入抗擊疫情的戰斗。但遺憾的是國內網友關注海外的疫情治理大多轉發分享的是矮化他者的信息:意大利人不會戴口罩,韓國人紛紛逃往外國避難,日本人連抄中國作業都不會抄,新加坡不行了……
信息不對稱的輿論場很容易形成信息繭房,信息繭房會導致的洞穴效應。這些妖魔化世界抗疫努力和他國疫情的內容,導致國人對外國抗疫缺少基本認識?!盁o知”的偏狹,導致了不少烏龍出現。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那則“大批韓國人涌入青島、上?!毕?,及其引發的鏈式反應。
該消息的生成依據是機票價格:從韓國直飛青島的機票平時才500元左右,現在暴漲到三四千元。而韓國飛煙臺的機票,最高已經達到8000元,且一票難求。
這則消息引發大量傳播。有人直言:與韓國聯系密切的沿海城市趕緊采取措施,別讓涌入的韓國人破壞了中國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局勢;也有人奚落:看他們混亂的防控手段,“連試卷都不會抄”。
不得不說,此類觀點,不論從事實基礎還是從價值觀層面,都讓人遺憾。瘟疫面前,無論何族何地,苦難不容戲謔。
多家航司證實,從韓國飛往中國的航班以中國乘客為主,為長期在韓居住的中國籍留學生、務工人員。中國駐韓使館的數據也可提供佐證:目前韓國公民申請中國簽證的數量,相較于往年不僅沒有大幅度增加,甚至略有減少。這也就意味著,并沒有出現韓國公民向中國大規?!疤优堋钡氖虑?。至于機票漲價的實情是:不是因為乘客多了,而是航班少了。
應對病毒時韓國有的不只是邪教和集會,還有創新的drive-through test檢測模式;每天2萬人能夠受檢測;有96個公共和私人實驗室來分析結果。之所以有這么快的反應速度,是由于韓國從2015年中東呼吸綜合征的經驗中學到了教訓,他們在全國范圍內都建立了實驗室網絡,并且能夠在17天內投入運行。
之前不少網友抨擊新加坡,說新加坡佛系抗疫,是下一個武漢。實際上新加坡的預警時間非常早,1月份,新加坡就開始在機場布控測體溫,同時啟動了實施多年的哨點監測,這套體系結合公立醫院、社區醫院和家庭診所聯網,并形成了聯動防御。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評估報告說,和新加坡相比全球在檢驗輸入性病例的能力還不到新加坡的四成,新加坡檢測冠狀病毒能力屬“黃金水準”。
關于搶購物資,就不得不說一下德國的民眾教育。
德國從1960年代就開始,就在國家層面進行物資儲備和民眾教育,以防止發生恐慌。據悉德國共在150個秘密地點儲藏了80萬噸糧食,緊急情況發生時,每個居民可獲得十公斤的儲備糧。此外,德國政府還專門給民眾列了一個清單,詳細給出民眾應該要囤哪些物資。這份清單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貯備可供十天使用的食物,以便在緊急情況下,保障每天兩千兩百千卡的熱量攝入。清單要求至少儲備20升飲用水,3.5公斤米面,6.5公斤罐頭裝蔬菜干果,2.6公斤奶制品以及便于儲存的魚類肉類制品和全蛋粉。
正如尤瓦爾·赫拉利在《三聯生活周刊》刊文所說,當人類互相指責時,病毒正在翻倍。相反,如果疫情帶來的是更緊密的全球合作,這將不只是抗擊冠狀病毒的勝利,還將是抗擊所有未來病原體的勝利。偏狹只會造成“洞穴效應”,造成無意識或選擇性的忽視,引發恐慌、偏見甚至沖突。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多元的信息才能帶來開闊視野。中國網民要打破這種信息繭房,用真實和真誠,常識和理性,尊重和獨立,清醒地看待這個世界。
(三)迷失于網絡暴力
互聯網特別是社會化媒體的發展,以其特有的方式將人與人連接起來,使個體聚集為群體。群體心理作用下,網絡中的個體喪失理性,導致集體性的或愚笨、或瘋狂、或盲從的現象,稱作群體極化或集體無意識。而這也往往與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等聯系在一起。疫情之下,一些網友放棄獨立批判思考能力,放棄了責任意識乃至各種約束,成為盲從、偏執的狂熱烏合之眾一員。
明星鄧超孫儷夫婦在捐出30萬元后,評論區卻被鍵盤俠幾萬條謾罵所攻陷。鍵盤俠們圍攻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鄧超孫儷一共就“只”捐贈了30萬。鍵盤俠討伐之時,一些接收到鄧超孫儷捐贈的醫院陸續站出來發聲,原來鄧超孫儷除了通過壹基金捐贈的30萬之外,還默默聯系了八家醫院進行了物資捐贈。早在韓紅發出的支援武漢號召時,孫儷便是其中首批捐款的明星之一。而且鄧超孫儷夫婦已經在慈善公益這條路上堅持了十余年。無論是有關于流浪動物還是留守兒童以及大大小小的天災人禍,都有他們發聲捐款的身影。
對于鍵盤俠們來說,即使自己并未做什么公益,也不妨礙他們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替天行道”,打著“正義”的旗號對他人進行審判。也許不少網友以為自己只不過是隨聲附和了一下而已,實際上卻在不經意間成為網絡暴力的幫兇。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2020年1月31日下午在發布會上稱:隨著外地返京人員陸續增加,北京市疫情防治任務艱巨。提醒返京人員向所在社區登記,加強疫情高發區來京人員的篩選。只要沒有確認是肺炎病例的,或無明顯發燒、咳嗽,應當讓返京人員自由地進入小區,當然,要做好測體溫、帶口罩等措施,社區是一家,大家要相互支持。
這種政策并無不妥。但微博評論區卻出現這樣一條評論:“讓這個局長公布地址,所有外地進京人員都進他們家小區!!!”
可怕的是,這個評論被點贊超過7000次。
非常時期,全國各地響應機制啟動,強化了檢疫和隔離措施。對于地方間的管控加強,本是防控之下不得已的措施,但網絡上由此興起、彌漫著一股地域黑,疫情的發源地和重災區武漢、湖北成了眾矢之的。在地域黑的眼里,分散在全國各地本是無辜者、受害者的武漢人、湖北人,成了給他們帶去瘟神的施害者。疫情期間只要有新聞稱哪里又有武漢人怎么了,一群網友就開始負面攻擊鄂籍人士。
據人物雜志報道,因為大理的酒店拒絕接待武漢人,一個在大理經營民宿六年的武漢老板,從2020年1月25日開始在網上發布信息,接待無處可去的老鄉。這本應被贊美的義舉,卻讓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網絡暴力。成群結隊的網民在網上詛咒他和他的家人。
在網絡熱點事件中,那些被貼標簽的地域,往往更容易引發地域間的攻擊性行為。網絡的放大功能,加速了其聲音和觀念的傳播,造成了新的疏離和壁壘。
三、媒介素養缺失威脅國家網絡文化安全
新媒體時代帶來諸多傳播風險,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播呈放大效應,其與社會情緒重合后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重大突發疫情的降臨,短時間內各類問題交集,矛盾尖銳對立,給公眾造成相當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問題。當民眾處于極度焦灼緊張不安之時,媒介素養缺失會加劇了社會恐慌心理。如果管理不善,引導工作失策,引發“次生輿情”風險,甚至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的網絡安全危機,影響社會穩定。
實踐證明,轉發度高的謠言還會引發了泛意識形態化、泛政治化的攻擊,甚至將矛頭指向政府,影響國家穩定。例如,當得知初期患者多源于華南海鮮市場時,謠傳“華南海鮮市場老板是省內某高官兒媳”。網民借此將現實生活中的不滿情緒宣泄出來,煽動形成傳謠的氛圍,被蠱惑的網民立場先行,斷章取義的帖文就此出現。
又比如網友忽然集中火力攻擊李蘭娟院士。2020年2月1日,媒體報道她帶隊馳援武漢,對151個已經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藥物進行虛擬篩選,數日后發布消息,稱兩種藥物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然后就有網友指責李蘭娟院士謀財,借疫情撈好處,官學商通吃。論據是幾張杭州華卓信息科技公司的截圖,說病毒藥物研究是該機構開展的,而公司的董事長是李蘭娟的兒子,李蘭娟是董事。網友們憑著一腔主觀的惡感隨便扣帽子,指責當事人非法利益輸送。幸而辟謠信息及時公布——李蘭娟兒子鄭杰的公司,杭州華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通訊技術為主的公司,其經營范圍并不涉及藥品研發。而且藥監局審批的阿比朵爾,生產企業中并沒有她兒子的公司。洶涌的社會輿論,差點把受國家委派戰斗在抗疫一線的功臣的名譽徹底摧毀。
網絡信息的傳播超越了地域限制,任何一個傳播節點上的網民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訴求,以低廉的代價傳播網絡謠言,降低政府信息的可信度,擾亂網民對疫情的正確認知,帶來社會公信力危機,引發恐慌、偏見甚至沖突。
四、網絡時代媒介素養教育應大眾化、終身化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中提出,在重大突發疫情事件中,要有效扶正抑偏網民情緒,穩定社會情緒、化解輿論危機。必須認識到,今天的中國是一個高度參與全球流動性的超大規模社會,人流、物流、貨幣流、信息流帶來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繁榮,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疾病傳播、金融危機、恐怖襲擊乃至于網絡文化安全等等全球性風險,而這些風險通過互聯網的高速流動和傳播,造成了心理恐慌、信任危機乃至于政治風險。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實際上是一個高度的風險社會,然而從官員到普通百姓大都缺乏風險意識,缺乏防范意識。提高全民媒介素養,維護國家網絡文化安全,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任務。
媒介素養教育的大眾化、終身化具有十分必要的現實意義。我國媒介素養教育非常滯后。媒介素養尚未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進入我國的中小學課堂,部分教材中雖然包含了一些有關媒介的知識和應用方法,但總體而言還缺乏系統的教育和指導。相對于青少年,成年人的媒介素養教育更是幾乎為零。信息社會,為適應社會結構、生活形態的巨大變化,人們對傳播溝通產生空前巨大的需求。對于大眾來說,提高媒介素養,掌握媒介傳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可以成為很好的信息接受者,很好的分析者、判斷者和批判者,從而懂得怎樣運用媒介更好地為自己的勞動、學習、生活以及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服務,使自己真正成為媒介的主人,成為媒介的主動駕馭者。
政府和媒體的議程設置和引導固然重要,但這些是外在的,而公民的判斷力和辨別力是內在的,具有長遠意義。公民的媒介素養提高了,那些虛假信息、那些謠言就失去了群眾基礎,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這才是治本之道。提高整個社會媒介素養,有利于消除社會信息鴻溝,消除誤解,化解社會矛盾,引導輿論,進而在全社會普及良好、健康、適宜的媒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網絡文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