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開勇 楊志 余長林
摘 要:闡述了黎平縣竹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產業的初步效益,總結了產業發展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產業建設思路和相應對策。
關鍵詞:竹產業發展;效益分析;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0-0063-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6.2 ? ? ? ?文獻標志碼:A
1 ?黎平竹產業發展現狀及其成效
黎平縣擁有國土面積443 920 hm2,56萬人,森林面積319 711.2 hm2,森林覆蓋率達72.02%,是典型的山區林業大縣,同時也是貴州省竹林面積較大的縣。竹林面積6 333.3 hm2,其中以毛竹為主,占97%。面積雖大,但受到加工、銷售和交通條件的制約,竹林的效益很低,林農積極性不高,對竹林的管理停留在粗放經營、任其生長的階段。
據調查,目前有近4 000 hm2的竹林存在摞荒、密度過大現象,平均株數在400株/667 m2以上,老、弱、蟲害及小徑竹較多,能加工利用的竹子很少,已形成為低產低質林分,產值不足100元/667 m2。如何盤活現有竹林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脫貧攻堅,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1]。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委、省政府和當地政府對竹產業發展的重視,把竹產業列為縣“八大產業”之一,制定了以竹林改培提質增效為主的“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每年計劃完成改培面積666.7 hm2。
改培的主要措施如下。一是采取疏伐,主要把3度以上老、弱、殘、蟲害竹和部分小徑竹伐除,保留120株/667 m2左右。二是將伐倒竹和小雜灌木一同清除到林地外。三是墾復施肥,也就是對林地先進行深翻,深度在10~15 cm,然后再在現有竹蔸施放有機復合肥,并用土覆蓋。
通過近兩年的改培實施,竹產業建設略有成效,目前已完成改培面積1 333.3 hm2,在2019年冬季對2017年冬季改培后的竹林進行測產發現,竹林平均胸徑較改造前(2017年)增加了2 cm以上,竹材產量增加了1.5倍,農民收入也成倍增加,增強了林農經營管理竹林的信心。產量提高、材質變好,加工廠的產品銷售價格和利潤也隨之提高。
據調查,2019年新增小型加工廠2家,加工企業由原來的5家增加到了7家,年加工竹材3 000 t,銷售收入達500萬元,較2017年增加了300萬元,增長率達150%。盡管黎平竹產業效益有所提高,但要想充分發揮全縣6 333.3 hm2竹林的效益,使竹產業成為黎平的一大支柱產業,仍需認真分析產業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制定措施并精準施策[2]。
2 ?竹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黎平竹產業在過去10年只注重資源培育,而在如何增效方面考慮得很少,沒有具體的規劃方案,致使黎平的竹產業停滯不前。綜合分析可知,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1 ?林農對產業認識不足
黎平竹資源主要以毛竹為主。毛竹具有經濟和生態效益,也是旅游觀光的一個好林種。由于黎平沒有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作坊式加工廠對竹材的用量不大,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而且銷路較窄。林農賣竹材的價格偏低且不穩定,廣大林農看不到產業發展的優勢和潛力,對產業潛在的市場經濟優勢缺乏一定的認識,同時對竹林的管理仍然停留在過去的粗放經營管理水平。
2.2產業經營管理技術跟不上
目前,懂竹子經營管理技術的鄉土人才少,技術水平低。現有的幾家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加工設備十分簡陋,主要以生產竹筷、竹席等初級產品為主,基本上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市場競爭力弱。而且生產初級產品消耗資源較大,附加值低,不能帶動林農從事竹產業的積極性。
2.3缺少龍頭企業和示范戶帶動
目前,黎平縣竹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有一定帶動力的科技示范戶和龍頭企業,對竹林的培育管理基本上停留在傳統栽培、傳統管理、栽而不管、任其發展的狀態,從中獲取的經濟效益很低。同時,品種落后,產品單一,以售賣原竹為主,靠發展竹產業增收的農戶較少[2]。由于缺少示范戶和龍頭企業帶動,全縣竹產業發展停滯不前、規模小、效益差。
2.4項目資金扶持力度小
無論是在竹林新造還是低改過程中,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栽植楠竹為例,僅購置種苗(母竹苗)需投入資金900元/667 m2,加上造林整地和植苗費需600元/667 m2,新造竹林共需投資1 500元/667 m2以上。而貴州省近年來對竹產業項目的資金扶持力度不大,補助僅有500元/667 m2,加上縣財政沒有較多資金來扶持產業,縣內又沒有龍頭企業帶動,林農自籌資金缺口較大,產業建設舉步維艱。
3產業發展對策
3.1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加大招商引資和技術人才引進力度,抓好竹產業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鼓勵和支持現有竹加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同時引進有實力的竹產品高新加工企業,大力推進產品開發,提高竹產業開發經營水平[4]。
另外,要加強與竹產業發達地區的聯系,大力引入技術人才,根據市場需求,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發高科技、高文化附加值的產品。通過招商引資和股份制改造,形成竹加工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全縣竹產業健康快速發展[5]。
3.2 ?做好竹產業規劃
做好竹產業規劃,抓好示范基地,加強技術人才的培育。要集思廣益,結合實際認真思考,明確發展目標,做到有的放矢。針對黎平竹產業經營管理現狀,目前要重點對低產竹林進行提質增效,開發筍竹兩用林和高產示范基地建設。只有抓好示范基地,才能以點帶面,擴大基地建設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管理。同時,要引進科技人才,在低產林改培、新造以及病蟲害防治等生產管理中,加強與科技單位的聯系,積極開展對技術人才的培養,為產業建設做好示范技術服務。
3.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籌集資金,推動竹產業發展。要想解決資金不足問題,縣政府就要出臺明確的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時成立擔保公司,為林農和企業提供便捷優惠的產業融資貸款平臺。同時要加大涉農部門項目資金的扶持力度,將扶貧、農業、林業、水利等涉農部門資金投入進來,加大產業投入。另外,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廣泛吸引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團體、外商、個體戶等社會資金的投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舉全縣之力推動黎平竹產業快速發展[6]。
參考文獻:
[1]祝列克.創新發展模式 激活經營機制 扎實推進油茶產業又好又快發展[J].林業與生態,2010(10):9-10.
[2]陳輝.墨江縣竹產業發展調研報告[J].云南林業,2009(4):43.
[3]楊宇明,輝朝茂.中國竹產業開發的前景和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0(5):36-40.
[4]付洲銘.景谷縣發展竹產業對策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3(3):190.
[5]肖麗霞,蕭江華,胡小松,等.中國竹產業現狀和發展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05(3):29-32.
[6]楊開良.我國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經濟林研究,2012(2):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