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含冰 劉豪
摘 要:2017—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到脫貧攻堅,而研究扶貧工作滿意度關乎到扶貧工作的成果。通過問卷調查研究靈丘縣農戶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了解扶貧工作的實施情況,分析扶貧政策的實效性,提出通過產業扶貧、技術扶貧、政策扶貧來增加貧困戶收入,同時要加強扶貧工作監管,防止不公平行為出現。
關鍵詞:精準扶貧;滿意度;研究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0-0050-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后,眾多學者在精準扶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與探討。2017—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到扶貧,證明了扶貧的重要性。
大同市靈丘縣在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區。2014年精準識別出貧困村124個,貧困人口4.67萬人,貧困發生率22.9%[1]。2017年,22個貧困村7 600名貧困人口全部擺脫了貧困。2019年5月8日,靈丘縣脫貧摘帽。
在扶貧工作方面,“十三五”期間,共有8 824戶22 352人采用易地扶貧搬遷。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 989戶12 352人,確實需要同步搬遷戶3 835戶10 000人。2015年,團中央帶領實施村干部幫扶,在電子商務扶貧、旅游扶貧、社會保障扶貧、宣傳推廣、全村推廣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在教育扶貧、人力資源開發和農業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新進展[2]。
2016年發展有機農業,通過資產收益來扶貧,帶動人民擺脫貧困,增加收入;易地搬遷保障民生,改善基礎設施、社會援助和其他項目的幫扶。
2017年,采用旅游與扶貧對接,促使農戶增收,聘請護林員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貧困人口增收,擺脫貧困;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農業和農村從定量到定性的發展。
2 ?靈丘縣扶貧工作調查現狀
數據來源于小組實地評估調查,抽取原始數據中有效樣本數據227戶,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有效性。
在致貧原因中,大部分農戶是因病和因學致貧。由于經濟收入低,農民外出打工,老年農戶大多以務農為主,經濟收入低。因此,醫療與上學費用成為農戶們普遍擔心的問題。目前,政府實施了醫療保險、升學補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個問題。未來還需繼續做好扶貧工作與醫療、上學等配套措施的有效銜接,完善村鎮衛生室、大學升學學費補貼等,進一步保障農戶生活水平,增加其幸福感[3]。
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中,選擇財產性收入的比率為6.608%,轉移性收入的比率為24.67%,經營性收入的比率為33.921%,工資性收入的比率為34.802%。在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占很大比例,而轉移性收入所占比例少,財產性收入比重最低。這主要是因為目前農戶大多都以務工為主,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因此工資性收入與經營性收入比較高。
同時,一些老年人因為受專業技能、身體條件、年齡的限制,大多都在家務農,而靈丘縣鄉村里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不完善,大多都為旱地,土地經濟效益低,因此務農收入較少,這些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政府救濟,所獲得的轉移性收入較少[4]。總體來說,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多樣化的。年老農戶大多以轉移性收入為主,而青壯年農戶大多以經營性收入與工資性收入為主。家庭收入來源的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扶貧工作滿意度。
3 ?靈丘縣扶貧工作滿意度分析
從數據統計的結果來看,農戶對扶貧工作滿意度的樣本平均分為0.912,標準差為0.283,在所有樣本中表示滿意的為91.189%,不滿意的有8.811%,說明樣本中靈丘縣農戶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較高。
在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中,樣本的平均分為2.969,標準差為0.926,說明家庭收入主要集中在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在住房安全是否有保障上,樣本的平均分為0.753,標準差為0.431,說明大多數人住房安全有保障,少部分人住房安全無保障(住房多為危房,年久失修)。在致貧原因上,樣本平均分為6.537,標準差為1.938,說明致貧原因多集中在因學和因病,同時也驗證了上述致貧原因的分布。
在幫扶政策的群眾知曉度上,樣本均值為0.885,標準差為0.318,說明農戶對此比較認可。在實際訪談中,大部分群眾認為幫扶政策較為合理但仍需完善。在幫扶方式的群眾滿意度上,樣本均值為0.929,標準差為0.256,說明農戶對此滿意程度較高,對于各鄉鎮所采取的扶貧方式,如金融扶貧,光伏發電收益扶貧、烏雞養殖扶貧等都較為認可。必須鼓勵產業帶動扶貧,幫助農戶增加產量和收入[5]。
在駐村工作隊駐村情況知曉度上,樣本均值為0.929,標準差為0.256,說明農戶對此滿意度較高,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駐村工作隊駐村情況較好,積極履行責任,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在駐村工作隊工作情況滿意度上,樣本均值為0.921,標準差為0.270,說明駐村工作隊工作情況較好,農戶對其工作較滿意。
在幫扶責任人知曉度上,樣本均值為0.916,標準差為0.277,農戶比較滿意,但是相比較其他幫扶措施滿意度而言比較低。幫扶責任人應進一步明確自身責任與義務,對農戶實施針對性地幫扶,提升幫扶效率。在幫扶責任人工作情況滿意度上,樣本均值為0.899,標準差為0.302,農戶滿意度較低,也從側面反映了幫扶責任人工作不完善,農戶認可度較低。因此幫扶責任人應立足農戶實際情況,為農戶解難題、辦實事。
4 ?建議
(1)通過產業扶貧、技術扶貧、政策扶貧來增加收入。從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扶貧方式,使扶貧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鼓勵多方主體參與,凝聚力量,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扶貧方式。在旅游扶貧方面,靈丘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如平型關紀念館。農戶可以利用當地的資源發展文化旅游,實現脫貧致富。在產業扶貧方面,很多鄉鎮免費發放烏雞由農戶進行養殖,再定期進行收購,使農戶增收。同時實施光伏扶貧試點項目。此外,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要根據農戶致貧原因進行針對性扶貧。加強溝通,妥善處理好各種問題。例如,在實際訪談中,有的農戶的貧困原因是疾病,要確保農村貧困群體“敢看病,能看病,看得起病”,有效加強與醫療保險救助制度的銜接。將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加強對農村人口的專業技能培訓。科學制定培訓計劃,合理安排培訓內容和時間,提高專業技能,提升農戶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要致富,先修路,”靈丘縣交通不便,道路設施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2)扶貧先扶志,將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單靠國家政策不是長久之計,關鍵在于精神扶貧。窮不是在“地方”,而是在“人”。農戶作為扶貧工作的主要受益者,要提高自身的脫貧能力。要堅定意志與信心,秉承脫貧致富的信念,提升自身技能與文化水平,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改變落后觀念,提升自主脫貧意愿,樹立脫貧信心,擺脫“等”“靠”想法,以積極行為去脫貧。
(3)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科學技術是遏制返貧的長效機制。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與人民息息相關。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徹底擺脫貧困,有效遏制返貧,是今后更加繁重而艱難的任務。科學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科學技術是遏制返貧的長效機制。在信息化時代,古老的種植方法和傳統的種植理念應更新換代,應該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科學培育、合理種植、有效管理。鼓勵懂科學種植技術的人才去農村工作,實現科技興農。順應時代潮流,培育產業支柱,有效遏制返貧,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參考文獻:
[1]毛小北,張一偉.踐行媒體責任 ?助力脫貧攻堅 ?中國報業協會行業報委員會、《中國產經新聞》報社走進山西靈丘[J].新產經,2018(7):16-17.
[2]王玉潔.加強駐村幫扶 ?助推鄉村振興——××縣駐村扶貧工作隊調研報告[J].應用寫作,2018(12):52-54.
[3]侯忠,林宇,鞏建廣.看,前營村變了樣子——大同市委政策研究室駐村扶貧工作研究[J].前進,2018(3):51-54.
[4]肖云,嚴茉.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對扶貧政策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2,28(5):107-112.
[5]王宏杰,李東岳.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對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