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在關注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同時,也應該更多關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助于更好地為用人單位和社會輸送高規格人才。
關鍵詞:高職學生創新意識
關注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提到,中國經濟新引擎將帶來的“非物質性好處”。他說:“如果大多數中國人,因為從事挑戰性工作和創新事業獲得成就感,而不是通過消費得到滿足的話,結果一定會非常美好。”高職學生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而言,除了運用通用的教學教育理念,培養技能型人才一直是職業院校的主打目標,但是在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的大環境下,高職學生也應該具有創新意識,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務,目前所實施的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教育教學方法等已經不能夠全方面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是創新能力的需求。為了避免"畢業即失業"現象的出現,高職院校需要積極引進創新教育模式,吸收國外高等教育的精華,繼而有效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創新意識即是人們追求創新的源泉、觀念和設想。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樹立創新教育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投身社會實踐、參與科研項目、營造科技文化、實施藝術教育、構建師生和諧、創新評價制度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高職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現狀
1.創新理念模糊。大部分高職學生受到社會及家庭環境的影響還是在就業時偏向于選擇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在學生思想上就更難以建立起創新創業的理念。即使學校開設了相關創業課程,學生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大部分學生只是為拿學分,不會積極參與。部分院校雖然開設了有關創新創業的主題培訓和就業指導課程,但只是把其作為一門普通的課程,無法準確把握各科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能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進行充分融合。
2.創新創業的實踐環境欠缺。社會“鐵飯碗”的思想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期內扭轉。創新創業教育還很難被社會廣泛認可。在校外實踐等方面缺乏企業的支持,同時,政府對于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要么不夠完善要么實施不力。這些都阻礙了學生創新創業的想法。此外,也有許多高職院校由于辦學資金欠缺,辦學條件有限,客觀上提供不了良好的實踐平臺,例如創業孵化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二、高職學生培養創新意識途徑
高職院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還要正確引領指導學生,每一門學科的專業教師進行教
學工作由于各種原因,很多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是由一些思想政治課或者專業課老師擔任。這些老師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現在企業的經營狀況,缺乏企業管理的相關專業知識,只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很難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的項目開展研究,導致即使有項目也無法順利開展。
1.教師觀念上要創新。高職學生對自身學業表現的覺知、努力學習的動力意志力,開發自身學習潛能的意識。高職學生有區別于普通高校學生的一些特點:絕大多數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缺乏極強的自控力。一部分學生會入學時就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專升本”,這類學生屬于高考發揮失常,心理素質較好,有極強的自控力和意志力。
了解了高職學生的特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破除傳統教育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興趣和情感成為持續發展的內驅力。學生在校內學習只是其人生的一個階段,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思維習慣,且能使其受益終生,才是教師從教的歸宿。
2.教學模式上要創新。教師有了觀念上的引領,就要體現到具體的教學和教育實踐中。例如: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讓學生盡可能多的互動、參與,引導啟發學生思考、發揮,在課堂上實現情景交流。誠然,創新模式在不同類型的課堂上表現形式不同。比如:商務英語課在課堂上會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把課堂變成英語角,一切在學生使用英語交流中進行。“傳承為基、創新為主、發展為主模式”,無論是基礎公共課還是專業課都應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提高創新能力的教學主旨。在此特別強調,建立新的教學模式,不能受制于模式,囿于模式,創新是動態的,教學有法當教無定法,每位教師都可根據所教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特點創造出適合的教學模式。
3.教學策略上要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僅教師要有創新觀念、創新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上也要配套創新。優秀的教學策略是順利實施教學的保障。要創新教學策略,互動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也可以貫穿到輔導員日常管理工作中。教師不是教育活動的唯一主角,在互聯網信息時代下,教師也不是知識信息的唯一擁有者。新型的師生關系更加強調“共同確定、共同感受、共同研究、共同討論”。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增強了師生的溝通,凝聚了師生的合力,學生自然在心里接受了教師和學校,就會形成家庭與教師、家庭與學校和諧的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
三、結束語
面對現階段高職院校競爭激烈,招生難的窘境,既然能招生就要教育好學生。國家需要創新人才,高職院校就要把創新教育思想滲透于教學教育的全過程。培養創新精神,實施“技能型”+“創新型”的新型高職院校培養模式。從學校層面講,學生家長對學校的認可度高,他們帶動周圍親朋好友選擇該校的幾率增加,進而有助于學校招生。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雖然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差距仍然很大。這就需要營造“雙創”的氛圍,最終達到提升高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求。創新意識看似一個高大上的軟指標,但是卻非常重要,我們教師一定要重視并且努力踐行。
參考文獻:
[1]高春梅高冬梅淺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