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出行需求的不斷提升,在道路工程建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一些設計問題和施工質量問題也逐漸凸顯。尤其是道路路基設計作為整個道路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存在的一些設計問題,給我國道路行駛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本文對道路路基設計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道路路基;設計;穩定性
前言:
路基作為路橋工程施工中的關鍵環節,需要路橋單位加強質量控制,把握設計要點,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的解決。同時,建立一套高效、完整、科學的質量控制體系,確保工程的施工質量良好。
一、道路路基穩定性原理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和生活對于出行的需求也逐年增大,在道路建設和整改方面,加大了道路建設力度。作為整個路面的基礎,路基在承擔行車荷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人們逐漸擺脫傳統單一的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模式,私家車越來越多,對道路造成的破壞和損耗也相應嚴重。道路路基結構穩定能夠避免車輛和行人在行駛過程中對路面造成的破壞,確保市政道路的美觀和完整。如果穩定性不足,就會導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失衡的情況,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同時,如果穩定性不足,經過天氣因素的干擾,比如持續的暴雨、大雪、冰凍等,都會使路面變得比較脆弱,經過大型車輛的碾壓,很容易受到破壞,容易縮短其使用壽命。項目負責人要立足于市政道路路基整體規劃,結合路基施工現場情況,對其結構穩定性做出硬性布局和施工編制,為車輛行駛提供外部優勢。同時,當外部溫度上升或者降低,會直接影響施工過程中的水溫,導致其產生變化,施工人員在對道路路基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采取專業措施,防止水溫變化對其施工產生影響。加強對施工工序的監督,要對土方路基施工進行嚴格的規劃設計,根據其施工圖紙進行施工,進而保障路基施工的質量,促進道路建設的有序開展。而施工質量、邊坡和地基的堅實程度,都影響著路基的穩定性。若要保證路基的質量,則必須兼具以下三個標準:
(1)整體穩定性強:路基的穩定性并不是絕對的,而是一個相對的整體參數。當路基承受車輛荷載等外力作用時,組成路基的巖石沒有發生位移,或者位移的大小在可控范圍內,路基即可稱之為穩定。
(2)強度過硬:路基是否具備足夠的強度,主要由巖石的強度決定,若在路基建設中填料級配,且碾壓到位,巖石破碎程度良好,路基的強度就會有保障。
(3)水穩性良好:雨雪、地質條件等自然因素,會對路基的穩定性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雨水,因此,只有具備了較好的水穩性,才能確保路基的穩定性,確保路面安全[1]。
二、影響路基設計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1地質條件
當地的氣候狀況也會對路基設計產生較大影響。影響路基設計穩定性的自然因素很多,設計人員必須綜合考慮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層結構、氣候條件、水文環境等因素,才能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路基設計穩定性提供保障。道路本體剛度和其地表和內部水溫不達標,都會影響其強度,降雨和氣候變化等天氣因素會影響路基的整體剛度,使其產生變形。冬季氣溫接近冰點以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狀態由液體變為固體,對道路產生周期性凍融,造成道路的膨脹和翻漿,使市政公用道路路基更加脆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整體強度。
2區域環境
工程建設地周圍的區域環境也是影響路基設計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我國許多地區正遭受著環境破壞,不少道路周邊的地表植被也受到破壞,導致道路周邊的地形地貌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路基穩定性也受到了影響。而社會生產、生活產生的大量工業垃圾、生活垃圾、污水等,同樣危害著道路路基的穩定性,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良好的應用環保設計理念。
三、提升道路設計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1合理控制路基高度
合理控制道路路基高度是提升路基設計穩定性的基礎。在進行路基高度的控制時,設計人員必須對合理控制路基高度與路基穩定性之間的關系有清晰的認識,并充分意識到路基高度對于道路使用年限的重要影響,進而保證在路基設計中掌握設計重點。最后,合理的控制路基高度也應充分結合工程所在地的土質、地下水等自然因素,避免路基松軟、含水量大、沉降等問題的出現,確保路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完善排水系統設計
排水系統是路基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路基設計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因而,設計人員必須不斷優化和改進排水系統。降雨或者降雪過程中排水不及時,容易造成路面積水現象,從而導致路基變形或者其內部結構的破壞,并且會對其使用壽命和使用性能產生嚴重的影響,需要在平坦區域內進行分散排水設置,使積水具有大量的分流空間。針對道路路基施工中的具體土質情況,安排設計人員進行現場考察,并對設計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構思,進而對排水溝和截水溝的具體位置進行確定,在對排水溝進行開挖的過程中,要注重其開挖質量,其開挖過程中的寬度和深度也要建立在數據計算的基礎上。在此過程中,首先應道了解道路周邊河流的流量變化,并經過科學分析和判斷,掌握河流流量對于路基的影響程度,以此為依據,強化路基設計方案中防護工程的建設,使得路基具備較強的抗沖刷能力。第二,進行完善的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的防護方案設計,也是優化排水系統設計、確保路基穩定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設計人員需廣泛應用多樣化的防護結構,確保路緣標高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河道堵塞。
3合理選擇路基填料
進行路基填充和壓實,是提升路基抗壓能力和抗變形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選擇路基填料時,應確保填料級配良好,避免選用凍土、有機土、粗砂類土等抗壓性弱的填料用于路基填充。若要選用細粒土作為路基填料,一定要確保細粒土的顆粒大小符合路基設計規范要求,否則堅決不能予以使用。將選好的路基填料進行填充后,還應進行分層壓實,提升填料間的密實度,防止使用過程中發生變形,影響路基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進行路基壓實時,要對填料的含水量進行試驗,嚴格控制含水量,保障路基碾壓施工的質量和效果。
4重視周邊環境的保護
加強對道路周邊環境的保護,不但是響應環保號召的重要體現,也能夠保證地質結構不受破壞,維護路基的穩定性。在實際的開挖施工中,技術人員要根據路基施工的實際狀況,對各個方面進行合理的分析,進而確定選擇何種開挖方法,注意對邊坡進行防護,避免邊坡布置不科學,造成倒塌或者水土流失現象。在此過程中,設計人員首先需樹立環保意識,在進行路基設計時,強化改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目標。其次,為避免路基長時間被雨水或河水浸泡,設計人員應將縱向排水溝和集水槽設置于路基下方,并將排水管設計在集水槽處,避免水分囤積,及時排走積水。除此之外,設計人員在進行路基設計時,應提前做好工程所在地降水量和主要植被類型的調查工作,進行詳盡的資料收集整理,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的路基設計,確保其合理性和穩定性。種草和鋪草皮是目前使用范圍較廣的路基坡面防護措施。如若坡面不會受到較大程度的沖刷,并且周邊土質和地理環境比較適宜草類生長,那種草和鋪草皮的方法就能夠有效防止路基周圍出現水土流失情況,進而保證路基的穩定性。而在選用草籽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特性,確保草籽易生長、根部發達、枝繁葉茂。
四、結語
總之,路基的土壤性質和施工質量是決定路面后期施工是否順利以及使用壽命和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設計人員必須充分意識到路基設計的重要性,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水平,掌握設計關鍵點,從合理控制路基高度、改進排水系統、加強周邊環境保護、合理選擇填料、強化坡面防護等多方面著手,確保路基設計各個環節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而有效提升路基設計質量,切實提高我國道路運行能力。
參考文獻:
[1] ?鮑敏.公路路基高邊坡防護的設計研究[J].智能城市,2018(16)
[2] ?李濟軒.公路設計對交通安全的影響[J].交通世界,2017(19)
(作者單位:雨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