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文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苑實驗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當代的教育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在人才培養方面,教育部門更注重對學生人格、能力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如何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教學基本的人才培養目標。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口述筆錄的教學方法很難從本質上得以改進,而新教育理念與傳統模式之間的矛盾日益加重,這也為當代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1]。
當代教育的標準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前提條件,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者,應鼓勵學生勇于探求知識、勇于創新、敢于提問,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應秉持著好學的精神,不斷探索和研究,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其學習能力。注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強化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2]。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就是對學科的興趣不足,以至于缺乏探求知識的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容易被周圍的事物吸引,加上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意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通過興趣引導的方式,強化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發揮主觀能動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觀念最大的弊端在于過分弱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簡而言之,就是在傳統授課模式影響下,教師變成了教學中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主要作用應在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變成了主體,長此以往,學生的主觀求知欲越來越弱,教學模式慢慢轉變為“灌輸式”教學,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對于所學的知識,學生也沒有明確的要求。為進一步實現當代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目標,教師應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想在實際課堂上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就應轉變教學觀念。受多年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對現代教育理念采取消極應對的態度,并且過分依賴自身的教育經驗,輕視教育理論的指導作用,仍以應試教育理念為教學核心。也正是這一系列的因素影響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3]。為此,教師應先做出深刻的自我反省,研究自身教育觀念的弊端所在,再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實際教學做出合理的設計與安排,并根據當代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需求,建立更為高效的素質型課堂。現代教育要從理念進行革新才能深入推動傳統教學模式的變革,教師是教育改革的主力軍,因此,應先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
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意識的關鍵所在。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合理地彰顯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弱化自身的主導地位,逐步落實學生的探索者地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這一過程,教師可分為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部分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認知,認為學習是為了家長而學,或是為了教師而學,這樣的錯誤想法會造成其思想上的偏激。其次,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階段性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階段性的學習目標也應個性化,教師應注重學習目標的可行性,幫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也可結合適當的鼓勵措施,積極幫助學生樹立良性競爭的意識。最后,教師應注重教育過程中的“軟硬兼施”。許多教師由于缺乏適當的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弱化了自身的教育地位,致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教育關系無法有效協調,這會對學生主體作用的提升極為不利。所以教師應采取“軟硬兼施”的管理方式,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4]。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部分學生由于學習壓力較大,逐漸喪失了學習動力,但其內心是渴望學習的,并且也能從學習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因此,教師在提升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應注重為學生減輕負擔,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5]。教師可由主導者角色轉變為輔導者角色,將一些開放式的、便于理解的知識點,交由學生自由討論、研究,之后教師再以輔導者的角色補充知識。如此一來,不僅能夠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還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求知意識。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并不主張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實踐操作活動,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常來說,他們認為在課堂中將教材的知識點講授完畢,再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鞏固一下所學知識,就基本完成了小學數學的教育目標。教師的這種教育觀念是錯誤的。小學生具備極強的想象能力與動手能力,因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與概念,逐步形成系統性更強的邏輯思維方式。抽象是小學數學的顯著特點,教師利用實際動手操作的指導方法,能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實體化,能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如在教學小學數學中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列舉生活實物讓學生進行觀察。
綜上所述,當代小學數學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基礎素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強化學生自學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