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熙 ,何靈芝 ,石喬龍 ,李華榮
(1.銅仁市土肥站,貴州 銅仁 554300;2.松桃縣農業農村局,貴州 松桃 554100)
百香果是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脫貧攻堅種植業結構調整主導發展的產業之一,在松桃苗族自治縣中部地區種植面積較大,是貧困農戶增收脫貧的主要渠道。為百香果高產優質種植施肥與專用肥配方設計提供科學依據,2018年參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程》,采用“2+X”氮磷鉀肥總量控制試驗設計,比較了百香果產量效益差異。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在松桃苗族自治縣大路鎮寨寇村松桃宏業農經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地進行。試驗地海拔424.0 m,土壤有機質22.1 g/kg、全氮1.63 g/kg、堿解氮125.0 mg/kg、有效磷20.1 mg/kg、緩效鉀171.0 mg/kg、速效鉀85.0 mg/kg、pH值7.1。
試驗百香果品種為紫香,種植第2年,種植密度90株/667m2。
試驗肥料尿素(N≥46%),普鈣(P2O5≥12%),硫酸鉀(K2O≥50%)。
參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程》,采用“2+X”氮磷鉀肥總量控制試驗方案[1-2],設計各處理百香果氮磷鉀施用量(表1)。試驗共10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30個小區。每處理小區面積44.45 m2、6株百香果。根據百香果需肥特點,試驗確定的優化區施肥量為N 8 kg/667m2、P2O56 kg/667m2、K2O 12 kg/667m2。
各處理氮磷鉀肥施用時期與方法:磷肥全部作底肥一次施用,鉀肥50%作底肥、50%作追肥分二次施用,氮肥作追肥分二次施用。底肥施用時間為3月21日; 第1次追肥施用時間為5月8日,施用總氮肥用量的60%,第2次追肥施用時間為第一批百香果采摘結束后的8月6日,施用總氮肥用量的40%、總鉀肥用量的50%。底肥和追肥均采用溝施復土方式,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表1 百香果“2+X”氮磷鉀肥總量控制試驗各處理施肥量
試驗百香果按成熟標準采摘,各處理全區采摘統計鮮果產量。試驗期間百香果在8月6日、8月18日、10月15日、12月23日共采摘4次。
試驗數據采用 SPSS 23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由表2可見,各處理百香果產量高低依次是處理9>處理6>處理10>處理5>處理8>處理2>處理3>處理1>處理7>處理4。其中百香果產量最高的處理9(130%優化鉀區)與產量最低的處理4(無磷區)相比,產量相差532.5 kg/667m2。
各處理百香果產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處理9與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7、處理8差異極顯著;處理9與處理6差異不顯著,與其余8個處理差異顯著;處理6與處理5、處理8、處理10差異不顯著,與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7差異顯著;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處理7、處理8間差異不顯著。
對磷肥、鉀施用量相同而氮施用量不同的處理1、處理2、處理10、處理3分析顯示(表2):70%優化氮區處理2與無氮區處理1相比,產量增加96.5 kg/667m2,每千克氮肥增產百香果17.23 kg;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與無氮區處理1相比,產量增加282 kg/667m2,每千克氮肥增產百香果35.25 kg;130%優化氮區處理3與無氮區處理1相比,產量增加73.5 kg/667m2,每千克氮肥增產百香果7.07 kg;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與70%優化氮區處理2相比,產量增加185.5 kg/667m2,每千克氮肥增產百香果77.29 kg;130%優化氮區處理3與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相比,產量減少208.5 kg/667m2,每千克氮肥減產百香果86.88 kg/667m2。說明氮肥施用量在5.6~8.0 kg/667m2,每千克氮肥增產百香果量最大;氮肥施用量在8.0~10.4 kg/667m2,會致百香果產量下降,且每千克氮肥減產量較多。由此可見,試驗條件下的百香果氮肥最佳施用量是8.0 kg/667m2。
對氮肥、鉀施用量相同而磷施用量不同的處理4、處理5、處理10、處理6分析顯示(表2): 70%優化磷區處理5與無磷區處理4相比,產量增加198.5 kg/667m2,每千克磷肥增產百香果47.26 kg;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與無磷區處理4相比,產量增加319.0 kg/667m2,每千克磷肥增產百香果53.17 kg;130%優化磷區處理6與無磷區處理4相比,產量增加421.5 kg/667m2,每千克磷肥增產百香果54.04 kg;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與70%優化磷區處理5相比,產量增加120.5 kg/667m2,每千克磷肥增產百香果66.94 kg;130%優化磷區處理6與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相比,產量增加102.5 kg/667m2,每千克磷肥增產百香果56.94 kg。說明磷肥施用量在4.2~6.0 kg/667m2,每千克磷肥增產百香果量最大,但在磷肥施用量6.0~7.8 kg/667m2,每千克磷肥百香果產量增加量仍達56.94 kg。由此可見,試驗條件下百香果磷肥最佳施用量應在7.8 kg/667m2以上。
對氮肥、磷施用量相同而鉀施用量不同的處理7、處理8、處理10、處理9分析顯示(表2): 70%優化鉀區處理8與無鉀區處理7相比,產量增加156.0 kg/667m2,每千克鉀肥增產百香果59.11 kg;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與無鉀區處理7相比,產量增加283.0 kg/667m2,每千克鉀肥增產百香果23.58 kg;130%優化鉀區處理9與無鉀區處理7相比,產量增加496.5 kg/667m2,每千克鉀肥增產百香果31.83 kg;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與70%優化鉀區處理8相比,產量增加127.0 kg/667m2,每千克鉀肥增產百香果35.28 kg;130%優化鉀區處理9與氮磷鉀優化區處理10相比,產量增加213.5 kg/667m2,每千克鉀肥增產百香果59.31 kg。說明鉀肥施用量在12.0~15.6 kg/667m2,每千克鉀肥增產百香果量最大。由此可見,試驗條件下百香果磷肥最佳施用量應在15.6 kg/667m2以上。
表2 各處理百香果的產量與差異顯著性
注:不同大小寫字母分別代表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和顯著。
從表3可見,處理9、處理6和處理10經濟效益較好,凈產值分別是8 424.42元/667m2,7 725.06元/667m2和 7 081.06元/667m2,處理9(130%優化鉀區)和處理6(130%優化磷區)凈產值分別比處理10(氮磷鉀優化區)高18.97%和9.09%,其余7個處理凈產值都比處理10低;處理9、處理6和處理10產投比分別為45∶1、44∶1和43∶1,產投比接近。
磷鉀肥施用量相同而氮肥施用量不同的處理1、處理2、處理10、處理3相比,凈產值是處理10>處理2>處理3>處理1,處理10較處理2、處理3、處理1分別增加19.9%、23.5%、33.0%。說明氮肥施用量在5.6~8.0 kg/667m2每千克氮肥對百香果的增效最大。
氮鉀肥施用量相同而磷肥施用量不同的處理4、處理5、處理10、處理6相比,凈產值是處理6>處理10>處理5>處理4,處理6較處理10、處理5、處理4分別增加9.1%、22.2%、52.1%。說明磷肥施用量在4.2~6.0 kg/667m2每千克磷肥對百香果的增效最大。
氮磷肥施用量相同而鉀肥施用量不同的處理7、處理8、處理10、處理9相比,凈產值是處理9>處理10>處理8>處理7,處理9較處理10增加19.0%,處理10較處理8增加12.6%、較處理7增加32.4%,處理8較處理7增加17.7%。說明鉀肥施用量在12.0~15.6 kg/667m2,每千克鉀肥對百香果的增效最大。
表3 各處理百香果的經濟效益
注:百香果均價6.4元/kg,尿素2.7元/kg、普鈣0.8元/kg、硫酸鉀3.2元/kg。
在本試驗條件下,氮、磷、鉀肥施用量對百香果的產量影響很大,缺任何一種肥料都會對產量造成嚴重影響。以優化施肥處理與不施氮、磷、鉀肥處理相比,每千克肥料百香果增產量氮為35.25 kg、磷為53.17 kg、鉀為23.58 kg,說明對百香果的效應是磷肥>氮肥>鉀肥。但從產量、凈產值、產投比看,是130%優化鉀區>130%優化磷區>氮磷鉀優化區,說明氮磷鉀優化區中鉀、磷的設計施用量偏低。氮肥施用量在5.6~8.0 kg/667m2,每千克氮肥增產百香果量最大,8.0~10.4 kg/667m2會顯著降低百香果產量。磷肥施用量在6.0~7.8 kg/667m2、鉀肥施用量在12.0~15.6 kg/667m2,每千克增產百香果量最大。說明百香果對磷肥、鉀肥的需求量較大,在生產中多施磷鉀肥才能獲得高產和好的經濟效益。由于試驗未對各氮、磷、鉀肥施用量下的百香果品質進行分析,因此,試驗區域條件的百香果氮磷、鉀肥最佳施用量還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