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嬌, 夏 與, 羅尚申, 吳明開*
(1.貴州省農科院 現代中藥材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2.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 安龍 552400; 3.安龍縣欣鼎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貴州 安龍 552400)
中藥材白及為蘭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塊莖,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等功效,主治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等病癥[1]。白及為多年生根莖類藥材,根系發達,采挖費力,人工成本高,加上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現象較為普遍,雇工困難。近年來,中藥材生產采收環節成本居高不下,已成為影響其可持續發展和提質增效的不利因素。因此,以機械換人,降低中藥采收成本,縮短采收時間,提升藥材品質已是當務之急。
貴州省安龍縣是白及生長適宜區,所生長白及品質優良,其主要成分白及多糖、白及膠含量均在40%以上,市場認可度高,是許多中藥材交易市場的標準收購產地。安龍白及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半透明,氣微,味苦,嚼之有黏性。安龍白及2017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8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為推進中藥材安龍白及采收作業的規模化、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進行了機械化和傳統人工采收對比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安龍白及地塊由貴州省安龍縣欣蔓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海拔、土壤肥力、水源等自然條件相同,2個地塊栽種時間均3年,栽培管理措施一致,面積均為333 m2。
2個地塊分別進行1臺機械(DF404B拖拉機各1臺、4UX-110雙篩帶五滾篩收獲機1臺)采收和10個人工采收。采收后分析機械化作業與傳統人工作業的產量、效率和成本。
從表1可知,機械化采收的新鮮安龍白及產量為3 201.4 kg/667m2,比傳統人工采收多246.3 kg/667m2。可能是傳統人工勞動強度高、效率低、采收過程中產生的損耗等導致產量差異。機械化采收的作業效率為0.93 h/667m2,比傳統人工采收高7.07 h/667m2。機械化采收的人工成本為655.00元/667m2,比傳統人工采收節省人工成本2 300.00元/667m2。表明,機械化采收安龍白及具有較好的節本增效作用。

表1 安龍白及不同采收方式的效果
注:傳統人工采收勞務費為1.00元/kg,機械化采收勞務費為0.204元/kg。
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很多天然中藥材被禁止采挖,為保證中藥材在預防疾病方面的使用量不受影響,許多重要的中藥材已轉為人工種植,尤其是白及等多年生根莖類藥材,幾乎全部采用人工種植[2]。根莖類中藥材是指以地下莖或帶有少許根部地下莖入藥的藥材,包括根狀莖、塊莖、球莖及鱗莖等,是一類地下莖的變態[3]。在中藥材收獲時,采取傳統人工采不僅勞動強度高、效率低,還會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如斷根撕裂嚴重等,會在一定程度降低藥材品質,致使藥材銷售價格降低,從而導致藥農的經濟收入下降,嚴重制約這一經濟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4]。
研究結果表明,安龍白及機械化采收的產量、效率與人工成本均明顯優于傳統人工作業,分別比傳統人工采收多246.3 kg/667m2、提高作業效率7.07 h /667m2;節省人工采收成本2 300.00元/667m2。機械化采收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產業化,形成農業生產耕、種、收、管理一體化服務,提高生產率;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農業區域化和專業化;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使更多農民從土地中分離出來,加快農村二、三產業和勞務經濟發展;推進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農機與農藝融合的技術突破,提高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生產能力,確保白及種植農民增產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