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浪,劉勝濤,石秋偉
(黔東南州農業農村局農機技術推廣站, 貴州 凱里 556000)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東南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為典型的山區農業自治州。蔬菜是其主導產業之一。黔東南州下轄的榕江縣地處北亞熱帶南緣,跨珠江與長江流域,冬夏季風交替,四季分明,氣溫適中,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空氣及水質量優良,具有發展蔬菜種植的良好條件,是黔東南州和貴州省重要的優質蔬菜產區。2017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37萬hm2,總產量30.87萬t。為推進黔東南州蔬菜機械化種植,提高蔬菜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于2019年在榕江縣實施了蔬菜種植農機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榕江縣2019年蔬菜種植農機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實施地點在榕江縣古州——忠誠壩區(榕江縣三鑫天源蔬菜基地),種植的作物品種為品質較好,抗逆性較強,適應性較廣,高產穩產,增產潛力大的辣椒品種香辣66。該基地土地平整,辣椒試驗示范地點選擇在水稻田、蔬菜地等前種植非茄科作物的田土且土質肥沃,陽光充足,能排能灌。
項目示范面積34 hm2,主要內容包括機械化育苗、機械化耕整地、機械化起壟(覆膜)、機械化移栽各34 hm2、機械化植保34 hm2。使用的機具和做法:采用氣吸式播種器缽體育苗流水線適時播種育苗;采用1204型、954型、804型、754型、554型拖拉機配230型、200型、180型旋耕機和犁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滅茬翻犁旋耕;在土地整理完成后,視天氣情況適時采用內起壟器和外起壟器(螺旋起壟器)起壟和覆膜;采用井關牌2ZY-2A(PVHR2-E18)型蔬菜移栽機適時進行蔬菜機械化移栽;視雜草生長的情況,采用WF-3TG-5.5SQ型田園管理機(除草機)適時進行中耕除草,發生病蟲害時,采用懸掛及牽引式噴桿噴霧機及噴霧器進行植保作業。
2.1.1 耕整地 從表1可知,采用大中型拖拉機帶旋耕機進行整地作業的人工成本和機具消耗成本比使用微耕機作業高,但前者的作業效率遠高于后者,使前者比后者平均每667m2的作業成本低16元。
2.1.2 起壟 從表2可知,采用大中型拖拉機進行起壟作業的人工成本和機具消耗成本比使用微耕機作業高,但前者的作業效率極大于后者,使前者比后者平均每667 m2的作業成本低56元。

表1 旋耕機與微耕機整地的作業效率和成本比較

表2 拖拉機與微耕機起壟的作業效率和成本比較
2.1.3 覆膜 從表3可知,采用覆膜機覆膜的人工成本和機具消耗成本比人工覆膜作業高,但前者的作業效率大于后者,使前者比后者平均每667 m2的作業成本低155元。
2.1.4 移栽 從表4可知,采用秧苗移栽機進行作業的人工成本和機具消耗成本比人工移栽作業高,但前者的作業效率大于后者,使前者比后者平均每667 m2的作業成本低43元。

表3 覆膜機覆膜與人工覆膜的作業效率和成本比較

表4 秧苗移栽機與人工移栽的作業效率和成本比較
綜上所述,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蔬菜機械化種植平均每667 m2可累計節約成本260元。項目區完成蔬菜機械化種植面積34 hm2,共節約生產成本13.26萬元,經濟效益明顯。同時,蔬菜機械化種植可大大減少勞動力投入,顯著提高生產率,有利于搶抓農時,也能夠促進實現標準化種植。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一是在榕江縣三鑫天源蔬菜基地召開了蔬菜種植農機化技術現場演示培訓會,培訓農機安全、蔬菜種植、農機技術等人員150人次,起到更好的模范帶動作用,為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二是緩解了勞動力緊缺與蔬菜高效率種植的矛盾。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使農村不再因青壯年外出務工缺乏勞力而導致蔬菜種植難、搶季節難發愁,務工人員也不需在農忙時節返鄉種地,使更多農民從土地中分離出來,加快農村二三產業和勞務經濟發展。三是由于機械化種植比人工作業收費低,實現農民和農機社員“雙贏”。四是提高農機具使用效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同時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勞動強度,使合作社作業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五是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六是推進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貢獻。
實行農業機耕作業,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透氣性、解決由于犁耕或者滅茬所引起的土層堅硬問題。土壤的透氣性好,可以加快蔬菜的正常生長,有利于蔬菜作物扎根,增加吸收能力,促進蔬菜根系發育。二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澇作用。土壤透氣性提高使土壤的滲水能力大大增強。如果遇到雨水天氣,耕作后的土地比普通土壤滲水能力提高近5倍,排澇作用明顯,還能有效排除土壤鹽堿化。三是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由于機耕作業不翻土,因此可以減少由于大風天氣、土壤飛揚造成的揚沙或浮塵,降低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綠色生態環境。
項目實施結果表明,與傳統作業方式相比,在整地、起壟、覆膜和移栽環節實行機械化,平均每667 m2可累計節約成本230元,經濟效益明顯。同時,機械化種植降低了勞動力需求,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了蔬菜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另外,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質,減少了環境污染。綜合來看,蔬菜種植機械化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綜合效益,成效顯著。今后應進一步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和綜合效益,促進黔東南州特色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