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傳偉, 王興富, 田美華, 麻筑琴, 張 俊*
(1.興義市林業局, 貴州 興義 562400; 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盤江國有林場, 貴州 興義 562400)
野豬又稱山豬,屬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偶蹄目、豬科、豬屬。世界范圍內豬科共8屬22種,我國只有1屬1種,即野豬[1-3]。2000年野豬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之一,即三有動物[4]。野豬是一種分布較為廣泛的野生動物,具有很高的生態價值,且在家豬遺傳改良,推動優質豬肉生產體系建設方面等具有重要的意義[5-7]。近年來,隨著林業工程,如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的不斷實施,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恢復以及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逐漸提高,包括野豬在內的野生動物種群得到快速恢復及發展。非洲豬瘟近年來在全球多個國家發生并擴散,2018年8月,我國沈陽出現首例非洲豬瘟疫情,之后我國新疆、西藏、海南等多地發生。在自然條件下,非洲豬瘟只感染野豬和家豬,隱性帶毒豬和病豬是主要的傳染源。因此,及時調查野豬種群掌握其動態和生理狀態,對非洲豬瘟病毒傳播媒介的了解和防控具有現實意義。
興義市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黔西南州西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4°32′~105°11′,北緯24°38′~25°23′,全市國土總面積2 911.1 km2,地形崎嶇起伏較大,海拔780~2 207.2 m,主要在1 300~1 400 m,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野生植物和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8.43%,為野生動物提供了充足豐富的食物資源,因此全市野生動物資源繁多。為了解興義市野豬自然種群動態和生理狀態,筆者于2019年對野豬自然種群進行了初報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1 樣線調查 根據《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與監測技術規程》中獸類調查方法,結合野豬的生物學特征及興義市自然環境特點,采用隨機布設樣帶法[8-9]進行調查,共調查27個鄉鎮(街道辦)。以市域為總體單位進行分層抽樣,按林地三級地類類型[即喬木林地(純林、混交林、針葉、針闊等)、竹林地、疏林地、國特灌、一般灌木林地、草地]進行分層,確定各層樣線數量,每條樣線不少于3 km,兩條樣線相鄰不得少于1 km,單側寬50 m樣帶22條;記錄下調查航跡,填寫樣線調查表及其他相關材料的收集。
1.1.2 走訪調查 通過走訪各鄉鎮對當地熟悉的老百姓262人,調查了解最近3年內是否看到野豬種群出沒及活動痕跡信息等,填寫走訪調查表相關信息。
式中,Ni為第i條樣線上發現的野豬(實體、痕跡、糞便)數量,li為第i條樣線的長度,Si為第i條樣線的單側觀察寬度,n為調查樣帶的數量,Di第i個樣帶中野豬的分布密度,S為調查區域的林地總面積。
結合興義市家豬養殖情況,分析野豬種群與家豬接觸的風險,及野豬感染和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可能性。
根據調查技術規程,樣線調查法均未發現野豬及其活動痕跡(拱跡、腳印、糞便、臥痕等);通過走訪調查,262人近3年無人見過野生野豬或其活動留下的任何痕跡。由此表明,興義市野生野豬種群數量為0,即興義市區域內野生野豬數量估計值為0,境內幾乎沒有存在野生野豬種群的可能性。認為,興義市目前暫無野豬自然種群分布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通過調查,目前興義市家豬養殖設備相對齊全,豬圈通風良好,經營管理規范,定期對圈舍清理消毒,適時給家豬接種常規疫苗,飼養技術較成熟和穩定,養殖場為全封閉式養殖和管理;散養戶均為圈養,不存在家豬散養的現象。同時全市沒有野豬種群分布和活動。綜上認為,家豬與野生野豬種群無接觸的可能,野生野豬種群在興義市感染和傳播非洲豬瘟病毒的可能性很小。
調查結果表明,興義市全域范圍近3年沒有野豬自然種群分布及其造成的危害。據有關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后,由于社會快速發展,生境遭到破壞等原因,棲息地面積銳減或不復存在,種群內遺傳多樣性降低,導致野生動物種群繁殖力急劇縮減,分布迅速下降,個別地區已經絕跡。近年來,部分地區的野豬分布數量略有增加,但各種盜獵行為依然猖獗,保護工作仍然任重道遠[10]。興義市近年來沒有野豬種群分布,主要由于20世紀80年代野豬棲息環境遭到破壞和食物資源匱乏導致。因為,野豬種群密度的變動主要由食物豐富度決定[11];生境破碎化致使種群基因交流受到限制,近親繁殖率增加和生存力的下降也是導致野豬數量增長率不高或絕跡的重要原因之一[8,12]。由此表明,該市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系統修復、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工作還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野豬是傳播非洲豬瘟的途徑之一[13]。興義市存在野豬自然種群的可能很小,非洲豬瘟病毒通過野豬及相關傳媒昆蟲的傳播概率幾乎為0。
野生動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處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包括野豬在內的野生動物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保護好這些資源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和作用。如今,在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的形勢下,應把野豬在內的野生動物資源做到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加強非法獵捕野豬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保護好野豬棲息環境和生活空間,逐漸實現人與野豬、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