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玲姍,李 婭,徐 峰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52)
胰腺癌的惡性程度極高,其5 a生存率不到6%,生存狀況極差[1]。國家癌癥中心數據[2]顯示,我國每年胰腺癌病例數約占惡性腫瘤的2.42%,發病例數約為1.89萬。由于早期癥狀不典型,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就診時已屬于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機會[1,3]。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4-5]已證實,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對胰腺癌的診斷及療效監測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CA19-9、腫瘤異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和D-二聚體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收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76例初診胰腺癌患者,均經病理診斷證實,其診斷標準符合《胰腺癌綜合診治指南(2018版)》。各研究對象均需排除轉移性胰腺癌,血液系統疾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接受過放療、化療及手術治療等。76例胰腺癌患者年齡為(60.62±13.25)歲,男52例,女24例。收集同期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年齡(57.46±14.69)歲,男38例,女22例。2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研究對象住院次日清晨測空腹血清CA19-9、TAP和D-二聚體,以CA19-9>37 u/L、TAP>121 m2為陽性標準,D-二聚體診斷界點為0.183 mg/L。聯合診斷有一項陽性即為陽性結果。分析CA19-9、TAP、D-二聚體單獨診斷及聯合診斷胰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對比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AUC為0.7~0.9表示診斷有一定的準確性,>0.9表示診斷的準確性較高。

2.1 2組CA19-9、TAP、D-二聚體比較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TAP、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CA19-9、CEA、TAP、D-二聚體平均水平比較
2.2 胰腺癌患者TAP、D-二聚體與CA19-9的相關性胰腺癌患者血清TAP、D-二聚體水平與CA19-9水平呈正相關(r=0.392、0.415,P均<0.05)。
2.3 CA19-9、TAP、D-二聚體單獨及聯合診斷胰腺癌的效能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單獨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最高,分別為0.826、0.716。CA19-9、TAP、D-二聚體聯合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高于各項指標單獨診斷,分別為0.911、0.929,且AUC最大,診斷準確性較高。見表2、圖1。

表2 CA19-9、TAP、D-二聚體單獨及聯合診斷胰腺癌的效能

圖1 CA19-9、TAP、D-二聚體單獨及聯合診斷胰腺癌的ROC曲線
研究[6]發現,胰腺癌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多達十余種,但其敏感性及特異性普遍不高。CA19-9是一種糖蛋白,屬于唾液酸化Lewis陽性抗原,微量存在于唾液腺、前列腺、胰腺、乳腺、胃、膽管、膽囊、支氣管的上皮細胞;在胰腺癌患者中,CA19-9的表達水平升高,一項Meta分析顯示,其單獨診斷胰腺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80、0.81[6-8]。但約有5%的胰腺癌患者表現為Lewis血型抗原陰性,不分泌CA19-9,因此,這也降低了其診斷的敏感性[6]。有研究[9]顯示,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的表達水平與其侵犯血管、肝轉移及其他遠處轉移有明顯的關系,是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發生器官轉移及預后的重要標志之一。TAP是腫瘤細胞產生的異常糖鏈糖蛋白和鈣-組蛋白復合物,是腫瘤細胞異常增生的共同特征,其血清學變化早于分子標志物、影像改變,其表達與腫瘤的結構及具體部位關系不大,在各種惡性腫瘤中均可升高,極大增加了腫瘤檢出率,但特異性不高[10]。有研究[10-12]發現TAP與傳統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可提高肺癌、胃癌、乳腺癌等的早期診斷效能,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受到孕激素水平的影響。TAP在胰腺癌中的相關報道少。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的作用下產生的特異降解產物,在肺栓塞的排除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對D-二聚體在惡性腫瘤中診斷意義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如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等;且D-二聚體聯合傳統腫瘤標志物可以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且與肺癌的病理類型及預后相關[13-14]。D-二聚體在腫瘤患者中升高,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腫瘤細胞直接激活凝血系統,同時產生組織因子等,損傷血管內皮;通過環氧合酶途徑及脂氧化途徑,促進血小板聚集,釋放凝血因子;機體識別腫瘤細胞時,誘導淋巴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等聚集,釋放促凝因子等,以上途徑共同導致腫瘤患者體內高凝狀態,促進機體纖溶系統活性增高,進而產生D-二聚體增加[15]。有研究[16]發現,D-二聚體在胰腺癌中的表達水平與腫瘤惡性程度呈正相關,且與腫瘤進展及腫瘤負荷相關。
本研究結果發現:胰腺癌患者中的CE19-9、TAP、D-二聚體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體檢者(P<0.05);CA19-9診斷胰腺癌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為0.826、0.716,與目前大部分研究得出的結果較一致;D-二聚體的診斷界點為0.183 mg/L,與梁巍等[17]關于結直腸癌診斷界點0.25 mg/L有一定差距,因此仍需更多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以確定在胰腺癌的診斷界點;與單獨診斷相比,三者聯合檢測可將胰腺癌診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分別提高至0.911、0.929,且AUC達 0.948,診斷準確性較高。
綜上所述,胰腺癌起病隱匿,早期多表現為不典型的消化不良、腹痛、乏力等癥狀,胰頭癌可因出現黃疸而發現較早。但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診斷時已發生肝臟或其他器官轉移,失去手術根治機會。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診斷能改善其治效果及延長生存期。盡管目前已發現多種新型標志物[6],如外泌體、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血液循環腫瘤細胞、趨化因子及受體等,但這些指標檢測過程復雜,價格昂貴,本文研究的CA199、TAP、D-二聚體檢測方便易行,有助于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