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好嶺,楊會鋒,史繼靜,張學秀
(1.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外二科,河南 鄭州 450004;2.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科教科,河南 鄭州 450004;3.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河南 鄭州 450052)
低位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因癥狀不典型,常被誤診為痔瘡而延誤診療,部分患者喪失手術機會,影響生活質量[1]。新輔助化療近些年逐漸應用于臨床,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且創傷相對較小、恢復較快,故在多種惡性腫瘤中逐漸推廣應用[2-3]。本研究旨在探討新輔助化療對低位直腸癌手術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68例低位直腸癌患者,根據治療方案分為2組,開腹組34例直接行開腹手術治療,化療組34例開腹手術治療前加用規范化新輔助化療。2組患者的術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納入標準:1)年齡18~65歲;2)病理證實為直腸腺癌,且未行其他治療;3)腫瘤的下邊緣距離肛門<10 cm;4)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第7版腫瘤TNM分期為Ⅱ或Ⅲ期;5)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2)合并嚴重的心、腦、肝、腎等疾病;3)合并消化系統其他部位腫瘤。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符合相關倫理標準。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注:1)為t值
1.2 治療方法2組手術方式相同,且均采用截石位,采用超聲刀分離直腸系膜等,清掃淋巴結,過程中注意保護鄰近器官,后分離盆壁筋膜,男性需分離精囊腺和直腸前壁,女性需分離直腸陰道間隙;后于左下腹開口4~5 cm,切除病變腸管,縫合切口;術后均常規進行營養支持和功能鍛煉。術前新輔助化療采用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方案,化療2周期。具體方案:注射用奧沙利鉑(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規格50 mg/瓶,商品名:樂沙定)130 mg/m2,靜脈滴注,d1;卡培他濱(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規格 0.5 g/片,商品名:希羅達)1 000 mg/m2,口服,2次/d,d1~14;21 d為1周期。化療2周期后復查腫瘤標志物和影像學檢查以評估療效,結束2~6周后進行術前評估,后行手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新輔助化療的近期療效:按照改良實體腫瘤療效評價標準[4]進行評估,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疾病進展和疾病穩定。腫瘤根治情況:觀察并記錄淋巴結清掃數目和遠切端長度;手術相關指標;術后恢復相關指標及并發癥情況。

2.1 化療組化療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結果化療組34例患者均完成新輔助化療,其中完全緩解3例、部分緩解19例、疾病穩定5例、疾病進展7例,且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化療期間,部分患者出現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后可緩解。化療后,腫瘤變軟、縮小,且患者血便、肛門墜脹等癥狀緩解。
2.2 2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2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但化療組的淋巴結清掃數目及遠切端長度均優于開腹組,且保肛率(91.2%)高于開腹組(70.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2 2組術中情況比較
注:1)為χ2
2.3 2組患者術后指標比較化療組患者的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化療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88%,顯著低于開腹組的23.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4。

表3 2組患者術后指標比較

表4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低位直腸癌在國內常見,約占直腸癌的70%~75%[5],目前外科手術仍為其主要治療手段,但因部分患者腫瘤離肛緣過近或侵襲、粘連范圍過大,同時因骨盆結構的限制,術后保留排便功能困難,需長久攜帶人工肛門,這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負擔,且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因此,保肛手術逐漸成為低位直腸癌外科手術的發展趨勢,且部分研究者開展了腹腔鏡下治療,但需嚴格把控指征[7-8]。目前認為,腫瘤下緣距離肛門≥5 cm是保肛手術的必備條件[9],為了提高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和治愈率,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術前的新輔助治療,包括化療、生物治療及多學科協助診療等[10]。
術前新輔助化療既往主要用于提高中晚期乳腺癌的手術切除率,目前已推廣用于多種腫瘤的術前治療,其優勢有:1)縮小腫瘤體積,提高手術切除率;2)殺滅微小轉移灶,降低術中腫瘤細胞的醫源性擴散及術后復發和轉移率;3)在手術前保留腫瘤各級血管的化療藥物濃度,降低術后恢復期間殘留細胞的擴散[11]。有研究[12]顯示,術前新輔助化療可提高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和術后恢復效果。但亦有研究[13]顯示,術前新輔助化療會增加患者術后吻合口漏、盆腔膿腫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加重患者痛苦,延長住院時間,且治療效果與直接手術治療無明顯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新輔助化療患者的淋巴結清掃數目、遠切端長度明顯優于直接手術者(P均<0.05),但兩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直接開腹手術組(P均<0.05),這與有關研究結果一致[14]。
綜上所述,新輔助化療聯合常規開腹手術治療可增加淋巴結清掃數目和遠切端長度,提高保肛率,縮短患者術后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