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桂元 向國紅 周麗華 劉澤發 楊澤良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湖南·婁底 417000)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已難以順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要求,農業創新服務是未來農業發展必然趨勢。農業科技服務人才是將先進科技應用到廣大農村和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推手。[1-2]目前,盡管我國一些高校在農技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但在諸多方面還有待完善,如培養目標模糊、課程體系陳舊,教學手段有待創新、實踐能力有待加強等方面,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農技服務人才培養。[3-5]因此,為進一步培養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強的農業科技服務人才,我院對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較好成效。
(1)校內大棚生產區和校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學校初步建成校內實踐基地,內設低鎘水稻品種篩選區、玉竹連作障礙試驗區、觀賞油菜品種創新區、農田雜草防控與應用協同創新研究基地、草本花卉造型生產區、天成綠果試驗區、蔭生花卉快速繁殖創新試驗區、草莓瑪特試驗區等。建成校外實踐基地(60 畝),包括大田作物(水稻、油菜)、園藝作物(西瓜、甜瓜、黃秋葵、蔬菜)、果樹(葡萄、柑橘)、花卉(紫薇等)等繁育及栽培試驗區,形成教學內容與專業技能訓練支撐平臺。
(2)建立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完善了實踐教學條件。積極與校外農業種植、植物保護、種子生產等校外企業如與亞華種業科學院、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婁底神龍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三和綠緣高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婁底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形成教學與科研實踐支撐平臺。
(3)校內實驗室建設逐步完善。目前,學院建有土壤營養實驗室、植物細胞毒理實驗分室、農業生態實驗分室、農業基礎實驗分室、植物生產虛擬實驗室等分室,擁有本課程試驗需要的儀器設備如紫外分光光度計、葉綠素熒光儀、高速冷凍離心機、全自動高壓滅菌器、便攜式光合熒光測量系統、根系生理測定儀、光照恒溫培養箱、循環水式真空泵等;這些設備為農業課程實驗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基礎平臺保障。
(4)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目前,學院建有省級現代農業與生物工程虛擬仿真中心,中心含有40 臺電腦并配備網絡,可供學生進行網絡教學操作應用。中心包括基礎實驗平臺、綜合實驗平、創新實驗平臺,共開設20 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和1 門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5)學院建設多個省級教學平臺。近年來,我院建設省級教學平臺8 個,包括農業與生物技術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林海苗木花卉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創空間”、農學與生物科學類專業示范基地、湖南省農藥無害化應用高校重點實驗室、現代農業與生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農田雜草防控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園藝生產與加工類創新創業教育中心等,這些教學平臺在農業科技服務人才培養上發揮重要作用。
2017 年以來,我院先后派出10 名教師去企業和科研院所掛職鍛煉,12 名教師去英國巴斯斯巴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臺灣萬能科技大學、俄羅斯南聯邦大學、泰國蘇蘭拉里理工大學等進行訪學和研修,培養了一支雙師型、具有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近三年,我院獲省“三區人才”達10 人,地方服務專家12 人,建有省級服務團隊1 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模擬)和校級服務團隊3 個,包括農作物栽培與農產品加工服務團隊、生物資源利用與災害治理服務團隊、生物多樣性綜合評價與生態修復技術服務團隊。
根據應用型人才發展培養的要求,開展翻轉課堂,課程模塊化,項目引導式教學、實踐教學體系等多方面的課程改革研究。目前共獲省級“十三五”農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1 項、湖南省雙一流專業1 門、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1 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6 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8 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本科教研教改論文170 多篇,其中,CPCI 索引4 篇,各類科研項目63 項,出版著作9 部、教材12 部。教師獲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的說課競賽二等獎1 項,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競賽指導教師二等獎7 項、三等獎14 項,獲南省普通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1 項、二等獎1 項。獲湖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1 項,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 項,市、省部及國家成果獎勵11 項(國家技術發明2 等獎1 項、省科技進步2 等獎1 項)。
近三年,學生獲國家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6 項,獲省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8 項,積極參與各類開放性實驗項目達350 多項,學科競賽獲獎豐碩。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7 項、三等獎14 項(圖1)。

圖1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獲獎人數
近三年,我院本科生畢業率為99%,學位授予率達99%,就業率達95%以上,大部分畢業學生都從事與農學、生物、植保、園藝等相關的工作,專業對口。學生考研錄取人數達81 人(圖2),考研率平均為25%,其中一本高校錄取占59.26%。積極加強對外溝通與交流,大力推進中外合作育人。學院先后與臺北萬能科技大學、泰國皇家理工大學、泰國蘇蘭拉理理工大學、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南部聯邦大學開展了交流與合作,接受了9 名外國學生來我校實習,同時也派遣了5 名同學去國(境)外交流。

圖2 2017-2019 年考研錄取人數
為滿足地方農業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我院在農業科技服務創新人才培養上采取積極措施并取得明顯成效,建設并完善了校內外人才培養基地與校企合作平臺,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開放課題、交流學習、考研深造且成績明顯,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且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