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國 朱明亮
摘 要:無為市2010年開始引種藍莓,現已形成一定種植規模。為解決該地藍莓栽培上存在的土壤改良及旱澇災害等問題,探索不用土壤,使用泥炭、椰糠、珍珠巖等有機加無機物料作為藍莓栽培基質,采用盆栽方式,運用水肥一體化管理,提高藍莓產量和效益。該文探析了藍莓無土栽培技術要點和該栽培模式發展前景,以期為無為市藍莓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支持。
關鍵詞:無為市;藍莓;無土栽培;技術要點;發展前景探析
藍莓(blueberry),學名越橘,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桔(Vaccinium)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果實為藍紫色小漿果,果肉細膩,風味獨特,既可鮮食,也可深加工,其營養價值遠高于普通水果,被譽為“漿果之王”。因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被國際糧農組織( FAO)列為人類5大健康食品之一[1]。藍莓以其巨大的國際和國內市場商業潛力,吸引大量金融、工商資本投入到藍莓種植生產中。無為市從2010年開始引種藍莓,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發展藍莓約200hm2,以露地土壤栽培為主。
藍莓的生長對土壤pH值、有機質含量等條件有嚴格的要求,該地藍莓建園添加硫磺粉以及草炭等有機物料,調節土壤酸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改良費時費力,往往不能徹底改良土壤性能,加之春季澇害、夏季高溫干旱頻發,這些因素導致不少藍莓生長緩慢、產量降低,甚至毀園重建等不良后果,造成很大經濟損失。以安徽紫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藍莓種植企業,利用藍莓植株較矮,淺根系的特點,從2013年開始,探索不用土壤,使用泥炭、椰糠、鋸末、珍珠巖等有機加無機物料混合作為藍莓栽培基質,采用盆栽方式,應用水肥一體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通過幾年試驗示范,藍莓無土栽培較土壤栽培的優勢:一是能有效解決土壤改良難題,杜絕因撒硫磺粉調酸對土壤環境的破壞;二是能有效解決旱、澇災害,減輕草害;三是由于精準控制水肥,能節省水、肥和用工,減少面源污染;四是可以增加種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五是加速藍莓生長、提升果實品質。一般第3年進入盛果期,增產幅度50%以上。對改善藍莓果實的內在品質方面也有積極的作用,對增加藍莓果實糖和維生素C含量及花青苷含量尤為明顯[2]。到2019年底,此種植模式已在全市推廣應用面積近20hm2。筆者結合幾年來參與藍莓無土盆栽實踐,現將此項栽培技術要點及發展前景探析如下,以期為本地藍莓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支持。
1 藍莓無土栽培技術要點
1.1 建園環境要求 藍莓無土栽培雖然不受土地狀況和區域限制,但建園地應選擇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生態環境良好的平整地塊。要遠離公路、鐵路干線,周圍3km以內沒有工礦企業的直接污染源(“三廢”排放)和間接污染源(上風口或上游污染),灌溉水要求清潔無毒,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量標準》(GB5084—92)。
1.2 基質選擇 藍莓對栽培基質的要求比較嚴格,若基質不適宜,會導致藍莓生長受阻、生長勢弱甚至死亡[3]。選擇并配比好基質是藍莓無土栽培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國內已有許多關于藍莓盆栽基質篩選的報道,主要為有機(泥炭、稻殼炭、樹皮、椰糠、鋸末、秸稈)加無機(蛭石、珍珠巖、巖棉、沙)基質或加硫磺粉等原料進行配制,基質選擇與配比要達到藍莓對其酸度(pH4.5~5.5)、有機質含量(20%以上)的要求,保水保肥透氣性能好。通過幾年對比試驗,泥炭:椰糠:珍珠巖1∶1∶1(體積比)混配基質栽培效果最好,生產上應用最多。
1.3 容器選擇 藍莓是須根,淺根系,忌用深盆,不需要用大盆,過大盆會使基質用量增加,導致生產成本劇增。一般用口徑40-50cm、深度35cm的中淺基質栽培專用盆或控根容器,容器必須有較多的排水孔,以利于排水透氣。建議用30L藍莓基質栽培專用盆,該盆底部開孔較多,且凹凸不平,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透氣排水性。選擇的容器質量一定要好,否則會給生產帶來麻煩和損失。
1.4 品種選擇 選擇樹冠相對較小的南高叢早熟大果型鮮食品種,如奧尼爾、綠寶石等,不建議用樹形高大的以及遲熟藍莓品種。選用2年生以上分枝多、枝條粗壯、根系發達的脫毒組培大缽苗。主栽品種與花期較為一致的授粉品種可按2∶1比例配置[4],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1.5 定植與擺放 容器苗可四季定植,但以秋冬季(10—12月)定植最佳,定植時破除缽土,舒展開根系,栽植深度以高于苗木在容器時原土痕1cm為宜,栽后及時澆透定根水,輕壓固苗,基質覆蓋高度離盆口2cm左右。盆栽株行距(0.6~0.8m)×(2.5~2m),擺放密度6600盆/hm2,地面鋪設防草布。
1.6 水肥一體化管理 基質盆栽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內,植株所有養分均靠后期滴灌施入,藍莓無土栽培必須建立水肥一體化系統,智能灌溉系統最好。
1.6.1 水份管理 藍莓喜濕忌旱澇,對水分供應較敏感,生長期間需要經常保持基質濕潤、不積水。但不同生長季節對水分的要求不同,萌芽開花階段,充足水分供應是保證順利萌芽、開花與坐果的基礎,此期基質相對含水量宜控制在60%~65%;果實膨大期需水多,成熟期則需控水,以免降低果實品質并影響貯藏性,果實膨大期基質含水量宜控制在70%~75%,果實變色至成熟控制在60%~65%;采后恢復水分供應,促進植株營養生長;中秋至晚秋,為防止后期徒長,促進組織充實,適當減少水分供給,基質含水量宜控制在50%~60%[5]。灌水時間、次數要結合藍莓不同生育期需水規律和天氣情況,在雨季和高溫干旱季節,適當減少或增加滴灌的次數和時間。基質水分含量可通過人工手搓、手捏、基質顏色變化等經驗判斷,通過張力計監測最準確。避雨栽培便于水分管理,且能減少因雨水過多造成的基質養分特別是氮的流失,減少藍莓成熟期的裂果。
1.6.2 養分管理 藍莓屬于嫌鈣寡營養植物,與其他果樹相比,樹體內氮、磷、鉀、鈣、鎂含量很低;藍莓喜銨態氮,對氨態氮比硝態氮有較強的吸收能力[6];藍莓對氯元素比較敏感。這些特點決定藍莓適宜在酸性土壤環境中生長,施氮肥多以銨態氮為主,忌用含氯化肥,忌過量施肥。藍莓一般在開花前和采完果實后會形成2個明顯的需肥高峰,具體施肥時間、次數、種類、施肥量應根據藍莓樹齡、長勢和不同生長期需肥規律,結合田間長勢、基質墑情、天氣情況和葉片分析科學確定,以肥隨水走、少量多次、分階段擬合為原則。為適應水肥一體化的系統要求,一般應選擇溶解速度較快、溶解度高、與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種類,如硫酸銨、磷酸二氫銨、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鉀、黃腐酸鉀等,或用藍莓滴灌專用配方肥,微量元素以螯合態的為好。選擇好肥料后,將預先計算好的肥料放入肥料罐中,充分溶解成母液,再把母液注入滴灌系統與灌溉水充分混勻,過濾后通過滴頭或滴箭準確地施入藍莓根系周圍區域。不同肥料搭配施用,應充分考慮其之間的相容性,混合后會產生沉淀的肥料要單獨施用,避免肥料相互作用產生沉淀或拮抗作用[7]。施肥時,營養液pH值調到6.0以下,EC值2~2.3為好。在施肥過程中,需定時檢測盆底滲出液可溶性鹽離子濃度和pH值,當EC>2.5時,要及時增加基質排液量,以降低EC值,以防施肥過量;當pH>5.5時,及時增加營養液酸度,防止基質酸度下降。藍莓生長期除滴灌施肥外,還需噴施葉面肥補充微量元素,主要有花期噴硼,坐果后補鈣肥等。
1.7 整形修剪 藍莓生長過程中要及時、科學開展整形修剪,以達到通風、透光、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目的,促進藍莓優質、高產、穩產。剛定植的幼樹需剪去細小生長弱的枝條及花芽,對強壯枝條,一般也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不同程度的截短。第1個生長季節,盡量少修剪或不修剪,以迅速擴大樹冠和枝數量。第2個生長季節,掛果量控制在2kg左右。進入盛果期,株掛果量控制在3-4kg左右。藍莓根萌蘗能力強,基質盆栽多采用叢狀樹形,定型樹高控制在120cm左右。修剪時,短截長壯結果枝、保留中壯果枝、疏除細弱果枝和密生枝、重疊枝、病蟲枝。除冬季修剪外,要運用好采后摘心、短截等修剪措施,及時培育新結果枝組,更新結果能力下降的老枝組或枝條,防止結果部位外移。花前疏除部分過密花序。
1.8 病蟲鳥害的防治 無為市藍莓常見的主要病害有葉枯病、僵果病、霜霉病、莖腐病、生理性的葉片失綠癥;蟲害有蚜蟲、食葉類刺蛾、蠐螬、天牛、金龜子等。病蟲害防治必須堅持綠色環保的原則,以改善藍莓的生態環境為基礎,積極運用農業措施、物理方法、生物防治等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對某些必須化學防治的病蟲害,應盡量應用低毒農藥,并注意控制好安全間隔期。架設防鳥網避免鳥害。
2 藍莓無土栽培發展前景探析
藍莓無土栽培能夠有效解決目前土壤栽培存在的系列問題,并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早結果、提高產量和效益,但該種植模式目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一次性投資大,規模建園需配套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和避雨設施等,一般投入成本在105萬/hm2以上,是露地種植的3倍以上,一般種植主體難以承受,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投資小且有把握的原有種植模式。二是技術門檻高,藍莓無土栽培涉及到基質原料選擇與配比、灌溉策略、精準配方施肥、品種優勢、園藝操作等,需要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和在實踐中摸索。
隨著人們對藍莓營養和保健等功能深入了解,消費者群體將進一步擴大,作為一種新興果樹,發展速度和廣度前所未有。美國和荷蘭的一些公司從2010年前后開始進行藍莓的基質栽培試驗,通過精準調控藍莓根系生長所需的水、肥、氣、熱等環境因子,研究并建立純基質種植環境的配套栽培技術體系。國際藍莓協會預計,藍莓基質栽培模式將成為未來早熟鮮果的主要生產方式[8]。近兩年我國浙江、云南等地藍莓無土栽培都取得成功。隨著對藍莓基質栽培技術的掌握,新型藍莓基質和國產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設備的推廣應用,藍莓無土栽培將逐漸成為無為市重要且有競爭力的種植方式,發展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徐云,徐建,王婷婷,等.功能性保健食品藍莓的研究進展[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3,34(6):132-134.
[2]張慧琴,謝鳴,梁英龍,等.肥水耦合對藍莓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園藝文摘,2010(12):40-41.
[3]董克鋒,姜惠鐵.影響藍莓栽培成敗的關鍵因素分析[J].北方園藝,2015(14):49-51.
[4]李亞東.藍莓實用栽培技術[J].農業新技術,2004(2):11-14.
[5]董克鋒,高勇,姜惠鐵.藍莓園水分管理技術[J].果農之友,2015(7):27-42.
[6]吳林,張志東,李亞東,等.越桔耐澇品種的篩選[J].吉林農業科學,2002,27(2):46~48.
[7]王武.水肥一體化施用技術要點[J].南方農機,2013(3):42.
[8]嚴云,房巍慧,周哲丹.不同基質對溫室藍莓生長發育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9):1544-1546,1548.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