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的農業產值都位居世界首位,而農機與農藝的融合發展,對于推進農業進步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農機與農業二者融合過程中,經常會存在一些問題,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本文將會針對如何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等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和論述,希望能夠為人們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
關鍵詞: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農業建設;發展研究
在傳統的農業種植過程中,大多數人們都采用人工耕種的形式,這種傳統的耕作形式存在浪費人力、物力等問題,如今我國大力提倡農業機械化發展,對農民的機械購置補貼力度也在不斷的加大。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近些年農業機械化水平出現了極度不均衡的現象,我國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大多都采用了農業機械化的工作形式,部分偏遠和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仍然運用傳統的人力耕作形式來完成農業作業,這也是農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農機作業單一且無法滿足農業對農機的實質要求,久而久之必定導致機械化作用發揮不出本身的作用與價值。
一、農機與農藝的辯證關系
1.農機適應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提
農機要想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就要以實際需求為本來設計農機具。例如在設計相應農機具時,人們應當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和地理環境來科學有效的設計農機。水稻收割機是較為常見的農機具,由于我國南北地區的溫度差異和空氣濕度差異較大,所以水稻收割機通常是采用全喂入式水稻收獲機,但如果遇到氣候方面的差異,部分水稻在成熟時,莖稈的水分含量仍然會處于較高的狀態,此時如果使用全喂入式收割機來進行水稻收割,難免會滿足不了實際需求,此時相關農業部門的研發人員制造出了半喂入式挾持式水稻收割機,該種水稻收割機能夠根據水稻莖桿的含水量來準確的判斷水稻穗是否需要進行脫粒,這一農機能夠更好的滿足農戶的需求,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機適應農藝這一問題[1]。
2.農藝適應農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
在農機作業中使用農業機械有一定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弊端。與人工耕作相比,農業機械缺少靈活性,在一些特殊地段和特殊環境并不適用。這也是農藝與農機的局限性問題,所以人們在改進農藝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考慮機械化生產與作業是否與實際需求相符合。只有從根本上滿足農業和農民的需求,才能夠促使農機在發展過程中實現質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對適合機械化作業的農作物的栽培模式進行合理優化,這樣能夠實現密度、位置以及集中度的合理性。
二、農機農藝融合的意義
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農機農藝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農業建設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在全面發展,農村在勞動力資源結構上與傳統的農業發展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性,農民要想實現機械化生產,就應當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相關部門領導需要向農民灌輸正確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理念,讓農戶認識到機械生產的意義和價值所在。除此之外,還應當結合當地農民的種植習慣,科學有效地實現農機與農藝的融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能夠實現農業資源的全面化發展。構建現代農業下的高產、高質、高效、生態且安全的農業發展技術體系,這是人們所追求的目標,也是農業發展的方向[2]。
三、農機農藝相融合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如今農機農藝在融合過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部分地區的農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沒有太多的認識與了解,雖然農業機械化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是部分地區的農戶并沒有從根本上對這一問題加以了解,并且缺少相應的理論與經驗。還有些地區由于受到了地理環境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在實施園藝栽培的過程中,大多需要人們有多樣化的思路和創新式的理念,將其與自然資源相融合,這樣才能夠突顯出園藝栽培的作用與價值。遇到這樣的問題,農業機械很難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加大了開發相應農機的難度,并且在實際的使用中也會增加成本。除此之外,我國部分地區在農機農藝推廣上也沒有加大力度,并且工作環境差、專業人才匱乏,這些都是農機農藝融合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領導應當加以重視,并積極的解決這些問題。
四、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的有效途徑
1.從思想上強化領導班子的重視程度并落實相應的責任
要想從根本上推進農機農藝的融合發展,就應當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針對現有農機農藝融合中存在的問題,設置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從根本上確保推進農機農藝的融合發展。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問題,有關部門應當強化領導班子的重視程度,將農機農藝的宣傳工作落實到個人頭上,讓相應工作者能夠用正確的態度去看待這一問題,并定期的做好相應的專題研討工作,積極的解決現有農業問題。這樣能夠全面地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進程的發展,為實現農機農藝融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領導班子應當加強對農機農藝理念的認識,只有高層領導能夠用正確的眼光和發展的態度去看待問題。并積極地向農戶宣傳相應的農機農藝發展理念,才能夠更好地推動農業的發展,讓農民能夠將機械化耕作與實際農業相融合。
2.強化各領域的配合
強化各領域的配合至關重要,農機農藝要想實現全面的發展,不能單純的依靠有關部門的宣傳,應當將農機農藝技術的研發與推廣落實到實際的農業建設中去,讓更多的農民能夠體會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價值所在,從而實現領域上的融合,實現不同學科人才的協同工作,在農業重大項目與相關的農業基地建設上,一定要做到針對性、專業性的研究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跟上時代的發展需求,滿足農業的發展目標。由此可見加強各領域的配合至關重要,相關部門領導應當用發展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問題,推進農業全面化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農業發展的高效性。
3.各地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以保障供給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農業技術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要不斷的推陳出新,逐步加大對相關科研推廣工作的資金投入。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各地政府對于農業機械發展與機械設備研發上的投入還不夠,應當進一步完善解決當前農機與農藝在人才之間以及設備上的難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進農機農藝的全面發展。有了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農業機械化發展必將突飛猛進,近些年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正在逐年加大。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中,要想實現農機農藝的高效發展,就應當從實際出發,從農戶的經濟利益出發。認真的貫徹和落實我國農業部門所下達的政策方針,樹立農機農藝協調發展理念,向農戶灌輸相應的理論知識,這對于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憲.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是十二五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任務[J].農機科技推廣,2018(09):109-116
[2]吳越.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農業問題研究,2017(08):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