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
摘 要:碭山酥梨以果型端正、含糖量高、口感酥脆等特點而著稱,在市場上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針對酥梨生產過程中發生不同程度的病蟲害問題,在碭山園藝場示范區進行多年的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提出了碭山酥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期為酥梨產業的健康發展,果農穩定增收技術支持。
關鍵詞:碭山酥梨;標準化栽培;生物防控;綠色防控
碭山素有“中國梨都”之稱,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的世界最大連片果園產業區。對于擁有各類水果種植面積超過4.67萬hm2的碭山而言,果樹病蟲害綠色防控勢在必行。作為碭山特有的經濟支柱之一的碭山酥梨,在生產管理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比較嚴重,嚴重影響果樹正常的生長發育,降低果實品質。在傳統的碭山酥梨管理過程中,一般借助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以獲得酥梨豐產、豐收的目的,但是綠色食品的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同時,化學藥劑大量的使用會增強果樹病蟲害的抗性,造成對有益生物的傷害,破壞生態之間的平衡。因此,推行酥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尤為重要。梨樹病蟲害防治是一個綜合過程,在管理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以治為輔,多措并施,把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防治指標之下,提高梨樹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及果品質量。
1 農業防控
近年來,由于西洋梨的引進,帶來了大量的外援型病蟲害。因此,在引進外來苗木時要對苗木、果品、接穗等進行嚴格檢疫,防止檢疫性病蟲入侵。引進的苗木、接穗要進行消毒處理,可采取3~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者1∶1∶100倍波爾多液進行噴霧;也可以采用以上藥劑浸潤10~20m,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病、根腐病、炭疽病等病菌的攜帶。消毒后的苗木,須用清水沖洗干凈。
2 標準化栽培
2.1 高標準建園 通過設置合理的株行距、架設優質排灌設施,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創造優良的梨樹生長環境,保持生態間的平衡。
2.2 科學修剪,合理負載 為了提高碭山酥梨的品質,每年11月份果樹落葉后至翌年萌芽前進行冬季修剪,遵循“因樹修剪、隨枝做形,統籌兼顧、長短結合,以輕為主、輕重結合”三大原則進行,剪除病蟲枝、徒長枝、弱枝回縮復壯等。枝組合理布局一般控制在9~12個/m2,其中大枝組1~2個/m2,中枝組3~4個/m2,小枝組5~6個/m2。通過修剪改善果樹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樹勢、合理負載,減少樹上病原菌及越冬代害蟲基數。
2.3 清潔果園 結合修剪,剪去病、枯、蟲枝,并將修剪后的枝條連同梨園內的落葉、僵果、雜草等一起清除到園外,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病蟲越冬基數,為翌年病蟲害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
2.4 深翻土壤 采果后,結合秋施基肥全園深翻,翻耕深度以15~25cm為宜。深翻熟化土壤是促進酥梨增產的基本技術措施,深翻土壤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和空氣條件,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和土壤肥力,促使根系分布層加深,水平根分布較遠,根類、根量顯著增加。
2.5 精準施肥 在酥梨栽培過程中,應做好平衡施肥,按照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的原則,生長季節以礦物源肥料為主,可噴施氨基酸、深海魚蛋白等葉面肥,減少地下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地的透氣性,增強地下有益菌的繁殖,提高梨樹的抗逆性,增強梨樹抗病蟲能力。秋季基肥以餅肥、生物菌肥為主,每年秋季結合深翻土壤,施優質有機肥37500~45000kg/hm2。
3 物理防控
3.1 燈光誘殺 利用害蟲較強的趨光、趨波、趨色、趨性信息的特性,將光的波段、波的頻率設定在特定范圍內,近距離用光,遠距離用波,引誘成蟲撲燈殺娥。常用的殺蟲燈有頻振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等,果園內每hm2安裝1個15W燈管即可,懸掛高度因果樹高度而定,一般3.5m左右。不可過密安裝殺蟲燈,每天要定時開、關燈,避免殺傷害蟲的自然天敵,破壞生態間的平衡。
3.2 黃板誘殺 利用害蟲的趨色特性,果園懸掛大小為20cm×30cm的黃板375[~]450張/hm2,懸掛高度1.5m左右,可以有效防治梨二叉蚜、梨莖蜂、梨木虱成蟲等。
3.3 人工撲殺 利用部分害蟲的群集性、假死性等特殊生活習性,如梨金龜子、梨莖蜂的假死性,梨木虱的趨幼葉性、茶翅蝽、梨實蜂的早晚不活動性,振枝落地,人工捕殺,集中消滅。防治梨樹蛀干性害蟲(如天牛、吉丁蟲),也可以在第2蟲孔中塞入蘸取10%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48%毒死蜱1000倍液的脫脂棉,殺死幼蟲。
3.4 立體養殖 梨樹屬于高桿植物,可進行立體養殖家禽,一般養殖750~1500羽/hm2雞或鴨,可有效消滅金龜子成蟲及幼蟲。
4 生物防治
4.1 應用性引誘劑 在果園內安裝迷向絲、誘芯等,利用性信息素的釋放,干擾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雄蟲、雌蟲交配的機會,有效地控制產卵量,減輕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對果樹的危害。在梨樹花期,食心蟲羽化初期開始懸掛迷向絲,迷向絲600根/hm2均勻分布在果園中,懸掛在果樹樹干的中上部陰面通風處。當蟲口密度較高時,建議增加懸掛量。也可以在果園內懸掛誘芯,將少許洗衣粉稀釋液放入廣口瓶或盆中,液面高度4~5cm,誘芯懸掛在容器中央,間隔20m放1個。定期檢查誘娥量,生長季節每30d更換1次誘芯。
4.2 糖醋液誘殺 果園中部分害蟲對糖醋液氣味有趨性,如梨小食心蟲、金龜子、卷葉蛾等。取紅糖、醋、白酒、水按1∶4∶1∶100的比例混合均勻,放置在廣口的容器內,溶液占容器體積2/3為宜,懸掛在果園中,每7d更換1次。
4.3 以蟲治蟲 利用自然界中昆蟲的多樣性和它們之間的制約關系,來調節益蟲和害蟲的生物種群密度,實現“保益控害”,通過人工繁育、釋放天敵,把害蟲的數量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實現“有蟲無災”。梨樹謝花后7d,蚜蟲發生初期可投放七星瓢蟲3萬只/hm2,可有效防治蚜蟲;在7—8月份梨園二斑葉螨發生初期,投放廣食性胡瓜鈍綏螨,懸掛在梨樹下部枝桿上,一般成齡大樹放置3~5袋/株,在陰天或晴天的下午4時進行投放。
4.4 以菌治蟲 利用一些能使有害生物致病或抑制其危害的微生物,例如含細菌、真菌、病毒、線蟲等制劑或載體抑制蟲害的發生。這種除蟲方式既可達到防治果樹病蟲害的目的,又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減少污染,是發展綠色防控的有效措施。
5 化學防治
藥劑防治仍然是綠色防控的一個重要手段。為了保證果樹的優質豐產,必須控制暴發性病蟲的為害。施用農藥應從控制病蟲害和保護天敵的原則出發,并盡可能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科學用藥主要抓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加強病蟲監測,掌握防治適期,嚴格按防治指標使用藥劑,盡量減少施藥次數和施藥面積;二是優先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和昆蟲生長調節劑,有限量地合理使用礦物源農藥;三是嚴格執行國家和當地的有關規定,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及其混劑。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