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龍 李娜
一、教材分析
本節在理解了“化學反應進行的限度及其表示方法”這一問題后,利用K與Q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通過改變條件使,即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條件。教材緊抓可逆反應的特點,將“反應進行的限度及其改變”作為主線,依據平衡常數來分析平衡移動,并將平衡轉化率作為定量描述平衡狀態的補充。對于平衡移動問題的討論,在建立濃度商Q概念的基礎上,提出同時利用普遍適用的Q與K的比較判據來輔助理解。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兩課時的學習已經知道可逆反應最終要趨于化學平衡狀態,但不能定量描述化學反應進行的限度;了解溫度、濃度、壓強等外界條件能使化學平衡狀態發生移動,但不知道外界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將怎樣移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溫度、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實驗探究,理解溫度、濃度等因素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會判斷溫度、濃度改變時化學平衡移動方向;學會利用平衡常數的知識,定量分析反應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移動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濃度、溫度如何影響化學平衡的實驗,啟發學生總結歸納出濃度、溫度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分析實驗現象并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以及總結規律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濃度、溫度影響平衡移動的原因。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播放“生活提示”中的一段視頻“CO中毒病人的救護常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壓氧艙救治CO中毒患者運用了什么高深的原理呢?今天我們就從影響化學平衡的條件來探究其中的奧秘。引導學生利用平衡常數,判斷可逆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引導學生回顧什么叫化學平衡移動,平衡常數與溫度有關,下面我們先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溫度的影響
學生活動:將兩只充有二氧化氮的平衡球分別浸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燒杯中,持續一段時間直到顏色不再發生變化為止,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引導:由實驗可得,溫度能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其移動的原因是什么呢?
合作交流一:通過P47表格數據結合教材思考:溫度改變時,平衡常數會改變嗎?若變,請描述K變化規律;溫度能使化學平衡移動的原因是什么?
引導:化學平衡移動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完成“學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純堿(Na2CO3)洗滌廚房油污時,用熱的純堿溶液好,還是冷的純堿溶液好?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2.濃度的影響
引導:利用化學平衡常數K與濃度商Q的關系,預測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學生完成“合作交流二”
合作交流二:請根據反應Fe3++3SCN-Fe(SCN)3(紅色)的化學平衡常數K與濃度商Q的關系,預測增大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