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登榮 何超 李珣
摘 要:以地方院校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為對象,基于成果產出導向教育(OBE)理念,對照專業人才培養的畢業要求和能力需求,通過對教學大綱、教學模式、考核體系等教學改革與實踐,構建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應用型課程,以期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植保人才。
關鍵詞:地方院校;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應用型課程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in lo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idea (OBE), compared with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 and ability requirement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he applied course of experimental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were constructed by the syllabus, the teaching mode and the inspe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f plant protection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ability.
Key words: Local college; Experimental of phytochemical protection; Applied course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逐年增加,就業市場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作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地方本科院校,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構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應用型人才模式,培養適應市場要求、經得起市場檢驗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1]。植物化學保護學是植物保護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具有知識體系龐雜、多學科交融、應用型強等特點[2],通過課程實驗可以強化學生對化學農藥劑型、使用技術、田間藥效試驗等實踐環節的理解和認識[3],對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云南省涉農行業的調研發現,與植物保護相關的業務范圍有2類,即農資營銷類和農業種植類。以紅河學院植物保護專業為例,通對2017—2019年畢業生就業分析表明,從事農資營銷類的畢業生比例占80%以上;對農資營銷類行業的調研表明,行業對專業人才能力的需求包括:植物病蟲害鑒定技術、病蟲害防治和農藥使用技術、田間藥效試驗設計和分析能力、農藥營銷和管理能力。本研究基于成果產出導向教育(OBE)理念,對照專業人才培養的畢業要求和能力需求,通過教學大綱、教學模式、考核體系等教學改革與實踐,構建了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應用型課程,以期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植保人才。
1 制定教學大綱內容
實驗教學大綱采取單元化制定實驗內容,在制定單元目標時,與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畢業要求進行對應。(1)第1單元:農藥制劑質量鑒定與配制。單元目標:了解常見農藥劑型特點和制備方法,學習部分化學農藥制劑的配制;掌握農藥制劑質量鑒定和檢測方法(對應畢業要求2、4)。(2)第2單元:農藥生物測定。單元目標:掌握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作用方式;掌握不同作用方式的化學農藥毒力測定原理和方法;學習殺蟲劑混合毒力指數測定和殺菌劑混配的增效性測定(對應畢業要求2、3、4、5)。(3)第3單元:田間藥效試驗設計與分析。單元目標:掌握病蟲害的田間調查和統計方法;殺蟲劑和殺菌劑田間藥效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施藥后防效分析和評價方法(對應畢業要求2、3、4、5)。(4)第4單元:農藥殘留檢測分析。單元目標:理解化學農藥對作物形成藥害的因素;掌握速測卡法、分光光度法檢測蔬菜、果樹等農產品的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的農藥殘留方法(對應畢業要求2、3、4、9)。
2 優化整合課程實驗項目
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知識體系龐雜,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兼顧課程的經典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吸收行業企業的標準或先進技術,進一步優化整合綜合實驗項目和設計性實驗項目。將課程實驗項目分為以下3類:(1)基礎實驗項目:農藥制劑質量鑒定與配制;殺蟲劑毒力測定(胃毒、觸殺和熏蒸);殺菌劑毒力測定(生長速率法和抑菌圈法)、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分析。(2)綜合實驗項目:殺蟲劑混合毒力指數測定、殺菌劑的協同(增效)加成和拮抗作用測定。(3)設計性實驗項目:殺蟲劑防治蚜蟲的田間試驗、殺菌劑防治蠶豆銹病的田間試驗。
3 創新教學模式
OBE理念希望學習者具有督促自主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應對未來變化的能力[4]。在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師講授教學模式,深化“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1)探究式、參與式教學模式:針對各類基礎實驗項目,改變“先講后做”的傳統實驗教學法,采取學生提前預習,先行自主完成實驗,教師針對實驗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實驗故障、異常現象進行思考,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2)啟發式、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教師對前期基礎實驗項目的應用進行介紹,啟發學生運用多個基礎實驗完成相應的綜合實驗項目。以小組合作形式對成員分配實驗任務,項目成員完成實驗項目后匯總開展小組討論,對實驗結果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動手能力。(3)校企教學模式:針對設計性實驗項目具有較強的應用性,教師先對設計性實驗項目涉及的植物栽培、病蟲害調查和化學防治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介紹,聘請校外兼職教師或技術專員對項目進行技術指導,以小組合作形式撰寫實驗方案后實施,強化學生運用專業知識解決農業生產問題的能力。
4 完善實踐考核方式
引入第三方(校外兼職教師和技術專員)評價體系,將實踐考核目的從檢驗知識的掌握轉向關注實驗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實驗考核成績包括平時成績(預實驗、實驗技能考核、實驗報告)、小組專題討論成績、期末成績、第三方成績4個部分,依次占總分值的40%、10%、30%和20%。其中,互動專題討論成績主要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個實驗結束后,隨機抽取各討論小組,以多媒體等方式展示實驗的數據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等。
5 結語
深化植物保護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進行探索、總結和完善[5-6]。在應用型課程建設過程中,應結合學校的發展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的畢業要求,以及行業對專業人才能力需求等方面綜合考量,避免改革過程中的生搬硬套。本研究以紅河學院的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應用型課程為改革對象,通過學生對課堂效果評估和畢業生信息反饋,他們對課程模式較為認可,學習主動性、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促進了知識、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地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云利,吳繼衛,門肖霞.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高教論壇,2019(11):37-38.
[2]張珂,丘麒,翁群芳.植物化學保護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8(24):286-287.
[3]李保同,熊忠華,熊件妹,等.植物化學保護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107-109.
[4]張永強,楊曉琴,肖偉.基于OBE理念的植物保護專業《植物化學保護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82):69-70.
[5]林巧玲,何紅,易潤華.植物保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12(3):37-39.
[6]孔凡彬,郎劍鋒,陳錫嶺.植物保護專業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3):118-11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