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第五中學 黑龍江 省黑河市164300
在《張邱建算經》中,原書卷下第38 題,也是全書的最后一題:“今有雞翁一,值錢伍;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母、雛各幾何?”
這個問題用算術或方程來解都可以,初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運用的都是方程的思想來解。
下面就來談談初中數學實際問題與各類方程的應用。
初中一共有四種類型的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定義: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一個未知數、未知數最高次數為1 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形如:ax+b=c(a、b、c 都是常數,a ≠0)
2.二元一次方程組。
定義:由幾個方程組成的一組方程叫做方程組。如果方程組中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那么這樣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3.分式方程。
4.一元二次方程。
定義:只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最高次數為2 的整式方程,其一般形式為ax2+bx+c=0(其中a、b、c 是常數,a≠0)
行程問題、船航行和飛機飛行的問題、工程問題、銷售問題、調配問題、配套問題、方案設計問題等。
1.行程問題的基本量:路程、速度、時間。
公式:路程=速度×時間,時間=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時間。行程問題的基本類型有: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1)相遇問題:快車的路程+慢車的路程=原距。(2)追及問題:快車的路程-慢車的路程=原距。
2.輪船航行和飛機飛行的問題:
順水(順風)速度=靜水(無風)速度+水流(風速)速度,
逆水(逆風)速度=靜水(無風)速度-水流(風速)速度;
公式變形:水流速度=(順水速度-逆水速度)÷2。
3.工程問題:
工程問題中的三個量: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它們的關系為: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通常工作總量設為單位1。
4.銷售問題:
常見公式:利潤=成本×利潤率;定價=成本×(1+利潤率);售價=標價×折扣率。
第二、明代白銀貨幣化引發閩東銀礦開采熱,在推進白銀文化形成中亦引發諸多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引起朝廷、地方官吏、鄉紳階層、礦業主、礦工和平民百姓等各個層面人員的思想和行為等的變化,眾多人員皆指向白銀,于是白銀逐漸被神化,出現白銀拜物教;而礦稅監的貪婪,地方官吏和鄉紳階層的反思、碰撞,礦主和礦工們關于開采技術、觀察天氣、完善管理環節,進而盜礦偷煎,甚至公然與政府對抗。平民百姓為銀絞盡腦汁為白銀產業鏈提供各類服務等。白銀文化在眾多推理下走向成熟。
5.配套問題:
若甲:乙=a:b,則b×甲的數量=a×乙的數量。
同種實際問題可以選用不同的方程,選用哪種方程主要決定于實際問題中給定的已知條件和未知問題,當改變條件同時也改變結論,那么所要選擇的方程就不會一樣了。
例題:小李從A 地步行到B 地比乘公交車多用了3.6 個小時,已知他步行的速度是8 千米/時,公交車的速度是40 千米/時,試求A、B 兩地之間相距多少千米?
解:設甲、乙兩地相距為x 千米。
x/8-3.6=x/40
總結:此時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
變式一:小李從A 地步行到B 地比乘公交車多用了3.6 個小時,已知A、B 兩地之間為120 千米,步行比乘坐公交車每小時少20 千米。求步行速度和公交車的速度分別是多少?
解:設步行速度是每小時x 千米,公交車的速度是每小時(x+20)
總結:此時用分式方程來解決。
例題:一艘小船在A、B兩地航行,順流用10小時,逆流用15小時,已知水流速度是25 千米/時,求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解:設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x 千米/小時。
10(x+25)=15(x-25)
總結:此時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
變式一:一艘船在相距200千米的兩地航行,順流航行用10小時,逆流用15 小時,求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各是多少?
解:設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x 千米/小時,水流速度是y 千米/小時。

總結:此時用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決。
變式二:一艘船在相距200 千米的兩地航行,逆流比順流多用5 小時,已知水流速度是25 千米/時,求船在靜水中的速度。
解:設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是x 千米/小時。
200/(x+25)+5=200/(x-25)
總結:此時用分式方程來解決。
綜上所述,初中常見的實際問題比較簡單,而方程也只有四種,因此每一種實際問題所對應選用的方程比較明顯。仔細辨別,從條件和結論中即可判斷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