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縣橋下鎮中學
學校中的課程教育一般都是給學生理論和概念上的學習,但是已經進入社會上的人則認為學生在學校能夠學到很多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是社會所不能交給我們的。例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們所學到的知識以及每次考試都會遇到的思想政治,這些都需要在學校進行學習和積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的開設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時候都要有道德底線和道德約束。這門課程也可以讓學生們更深刻地學習法律知識,了解法律,懂得法律,從而在日后的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能夠合理地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化的視聽手段,諸如,多媒體,音樂,手機等許多現代化教學手段,以便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不過,我認為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課的興趣,還是要從從課堂教學內容本身入手。
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不斷扎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自身道德修養不斷提高。這是素質教育重要部分。要提高教師素質,要做到下面幾點:
1、不斷學習道德與政治學科的專業知識
2、了解本學科的發展脈絡
3、學習相關學科的思維方式與方法
4、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在舉止上,處處以身作則,樹立道德榜樣,揭示給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原則。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應堅持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首要任務就是研究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因素并且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問題不宜太難,要體現這節課的重難點,并且適應中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而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使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和求知欲,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課程內容與高中相接軌,內容對初中生來說枯燥,并且中考形勢下,道德與法治所占分值較小,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這個科目興趣不大,部分學生出現抵觸心理,為了使課堂更加活躍,學生積極性更高,我們倡導將時政引進課堂,通過時政教學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活躍課堂氛圍,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學會用正確的觀點看待世界,面對生活。為此,筆者嘗試運用時政教學,讓學生在體驗、實踐與探究的過程,了解世界政治、國家大事,做熱心、負責的小公民。
一切的知識源于實踐,最終回歸實踐,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習理論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學生能夠學會分析生活中的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孝敬父母》這一課的教學中,將課堂所學內容融入生活,落實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回家給自己的長輩洗腳,做家務等,這樣就能通過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這門學科不僅承擔著傳授政知識的責任,還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使命。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德育是學生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德育工作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堅持德育在先的原則,滲透德育,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發揮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作用。例如,在講到法律部分知識時,單純地向學生講述相關法律知識,只會讓學生對政治課程更厭煩,教師則可通過播放關于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視頻,學生在觀看后,就如何看待視頻中青少年的行為發表個人意見,他做了哪些違法的事,可能是什么理由導致他走上違法的道路……通過教師提問來一步步引導學生深思,在其中不斷滲透“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識。這樣,通過課堂教學,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政治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作用。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使“教材”變成“學材”,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進行知識的建構與生成,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才能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達到政治課堂真正有效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