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開 (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本項目坐落于蚌埠市中心地帶,東、南依虎山森林公園風景區,西靠虎山西路、距離溝通市區南北的朝陽路淮河大橋500多米,北臨內環東海大道,環境優雅,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紅線范圍內用地面積2.25914h㎡,總建筑面積141200㎡,容積率 4.99,建筑密度27.3%,綠地率20%。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積112950㎡,地下部分建筑面積28250㎡,地面為通過底部2層裙房連通的三棟塔式單體。27層的A、B座主樓通過底部兩層架空門廳相連,建筑高度99.30m,主要功能是辦公,采用VRV中央空調系統,節能分類為甲類公共建筑;C座29層,建筑高度89.90m,主要功能為SOHO辦公,采用分體空調為乙類公共建筑;兩層裙房為商業功能;地下室為兩層汽車庫,負二層局部為核6級戰時人員掩蔽所。地下室總建筑面積為27348.6m,其中人防建筑面積5884m,停放小汽車725輛。
①沿建筑組群在場地周邊設置消防環道,結合建筑規模、體量和人流,退讓城市主干道東海大道31m,形成規模較大的入口廣場,其上精心布置噴泉雕塑廣場等硬地景觀,在滿足室外臨時停車的同時提供給市民一個愜意的休閑場所。
②場地南側端部三角形地塊緊貼老虎山風景區,設計中保持原有地面標高,整合地面景觀設置為地面停車場,讓建筑自然生長,保持城市整體景觀的延續性。

圖1 總平面布置圖
③結合東海大道的城市地位、周邊建筑現狀和用地條件,沿東海大道布置雙子塔樓,與對面萬達廣場遙相呼應。板式SOHO樓沿主樓界面南24m,長邊東西向布置自然形成L型總體布局。既突出了雙子塔樓的城市形象,又解決了建筑單體之間的視線干擾問題,同時爭取了更多的使用空間。視野開闊享受老虎山優美風景,提高建筑品質。
④底部商業裙房架空門廳設置,既滿足使用功能需要,也將塔樓連為一體,形成沿街商業與半包圍式內部院落空間,滿足業主對于開放與私密的不同需求。
①運用簡潔的現代建筑處理手法,形成自身的特色并提升城市的形象。
②沿東海大道的北立面緊貼城市主干道,正對蚌埠萬達廣場。萬達采用的立面形式為實體為主,白色為主要色調。為了形成自身的特色并提升城市的形象,建筑造型整中求變,同中存異,以模數化的幕墻框柱與大面積幕墻形成舒展大氣的整體觀感。通過對比和呼應,與周邊建筑一起形成新的城市名片。

圖2 本案與城市建筑位置關系

圖3 立面透視效果
③周邊建筑大部分以兩個相似建筑為組團貼臨道路。本設計則以一組108m高的雙子塔為主體,再后退24m設置一棟96m高體型稍小的SOHO辦公,形成齊頭并進,踴躍爭先的企業文化形象。
④單體設計充分考慮到場地協調性、整體造型與局部細節的有機統一性,以及構成的邏輯性。強烈的虛實對比突出個性,側墻在設計中通過嚴謹的模數控制,深入刻畫細部構造,達到簡潔明快的整體效果,也減弱了龐大體塊對基地的擠壓。玻璃幕墻與石材相結合,以達到美觀與節能要求,使整體建筑呈現出強烈的現代感。
①A、B座辦公樓標準層采用經典的方形平面,核心筒中間布置,形成滿足不同服務對象布局可變的辦公空間,流線簡潔實用。C座采用內廊式板樓布局形式,模塊化的設計讓使用極為便捷,空間利用率高。
②B、C座之間二層商業采用單元式商鋪布局,不僅有效降低了多層商業帶來的風險,而且由于規模小人流較少,不會影響辦公的整體品質。
③通過裙房將三棟相對獨立的單體聯系在一起。其中A、B座之間的辦公門廳,寬25.2m,通過大跨度預應力梁解決結構承載問題,中部未設置承重結構柱。外立面采用隱框玻璃幕墻,采光充足,視線無任何遮擋,后期采用平整度較高的裝飾材料進行內飾設計,形成寬敞明亮的共享大廳。

圖4 首層平面圖圖
④3棟單體呈L型布置,在場地的西南角產生一個半圍合庭院,南依虎山森林公園,貼臨城市次干道虎山西路,北側和東側為干凈純粹富有韻律的單體立面,整體鬧中取靜,為辦公與SOHO人群提供了休息與交流的景觀綠化場所。
⑤門廳前逐漸收縮的片墻裝飾,形成“張開雙手,歡迎四海賓客”的效果。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吸引了很多賓客在此洽談交流,完全達到“城市會客廳”設計目標,成為共享空間在實際工程中實施的成功案例。
①蚌埠鳳凰國際已然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屹立于城市主干道一側,正對蚌埠萬達廣場。造型簡潔大方,富有雕塑感,具有豐富的空間穿插關系,凸出而又內斂,與城市空間相容互補,成功的實現了共享空間在實際工程中的運用。
②設計單位積極參與后期施工服務,及時解決施工難題,實時監督施工質量,對細部節點精益求精,確保設計意圖能夠落實。最終該工程獲得了2017-2018年度安徽省建筑工程“黃山杯”獎(省優質工程),獲得2019年度安徽省優秀勘察設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