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嬌 (上海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
本工程基地面積3.58萬m2,建筑總面積約26.75萬m2,總建筑報建高度249m。地下1層~4層為車庫、機電設備用房、商業及精品超市;地上1~6層為商業及酒店裙房;8~45層為辦公,48~57層為酒店,58層為觀光。
根據業主與市政相關部門的征詢結果,本項目由江都二水廠及揚州水廠共同供水,市政已形成環狀供水管網,供水壓力為0.28MPa。
根據當地自來水公司公布的水質參數,自來水的濁度(最高0.93NTU)及硬度(最高129m g/L)不滿足酒店要求(濁度≤0.5NTU,硬度≤119m g/L)。其次,自來水采用氯氣消毒,在本項目附近的另一酒店檢測到的余氯最大可達0.26m g/L,較大幅度的超過了《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規定的允許管網末端最小余氯量(≥0.05m g/L)。因此,需要對酒店生活用水進行水質凈化處理。
本項目酒店最高日用水量為485 m 3/d,低區最大時用水量為26.15m3/h,高區平均時用水量為9.66m3/h,處理水量取兩者之和,即36m3/h。
處理工藝的選擇,首先需要適應進水水質、出水水質要求以及當地溫度、工程地質、環境等條件,然后綜合考慮工藝的可靠性、成熟性、適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資省、操作管理簡單、運行費用低等多種因素,選擇最優的工藝方案。
本項目水質凈化處理推薦以下2種方案。
方案一:原水箱+砂濾+紫外線消毒+凈水箱。
方案二:原水箱+砂濾+活性炭過濾+氯消毒+凈水箱。
市政自來水在長距離的輸送管網中,為了保證輸送管網末端用水點的消毒性以避免由于水中細菌微生物引起疾病,自來水廠一般采用氯氣進行消毒,以保證末端用水點含有必要的活性余氯以作消毒作用。但這方法在保證了末端水中活性余氯的同時卻形成了大量的消毒化學副產物(DBP),化學有害致癌物質,如三鹵甲烷(THM s)等有機鹵化物[1]。正是這些化學有害物降低了自來水的水質并使水中伴有異味,從而影響酒店形象,餐飲食物口味及衛生。在砂濾后增加活性炭過濾可以去除此部分余氯。
粉末活性炭,具有表面積大、活性高、微孔發達、脫色力強、孔隙結構較大等特點[2],孔隙結構大,能有效吸附水中的游離氯、酚、硫和其它有機污染物,特別是致突變物(THM)的前驅物質,達到凈化除雜去異味。活性炭過濾工藝的缺點:當吸附氣味后活性成分即消失,而自來水的水質會消耗活性炭的活性成分。當活性碳失去活性后,只成為一個過濾設備,且過濾能力還不及砂缸。故需要定期更換,增加了使用成本。

二氧化氯與次氯酸鈉比較 表1
生活供水原水經活性炭過濾后,在吸取異味同時,將水中余氯也帶走,即水中無消毒能力,易產生二次污染。在活性炭后增加氯消毒,常用的氯消毒有二氧化氯和次氯酸鈉消毒,2種消毒劑的優缺點見表1[3]。
根據表1的比較,次氯酸鈉消毒是一種高效、較二氧化氯使用上更為安全的廣譜的消毒藥劑,同時物業管理人員操作上更為簡單,運行上與二氧化氯接近,若采用氯消毒工藝,建議采用次氯酸鈉消毒。
紫外線通過輻射殺菌,為即時殺菌,不投加化學藥劑,不產生有害物質,安全可靠,并能高效地滅活細菌、病毒和原生動物等優勢[4]。但紫外線消毒僅對輻射到的區域進行殺菌,隨著燈管的使用時間延長,細菌會積聚在燈管壁上影響輻射能力,導致消毒作用削弱,同時紫外線消毒無抗二次污染能力。紫外線消毒后24h內,細菌暗復活率1%,超過48h,細菌基本復活[5]。生活水箱均安裝水箱自潔消毒器。
見表2。

給水處理設備造價對比(萬元) 表2
方案一:紫外線燈管2年更換一次,每次600元,揚州當地商業供電價格為0.867kW.h,年運行費用為0.94萬/年。
方案二:活性炭過濾器,每個罐體活性炭充裝量為1.25t,6000元/t,活性炭價格為1.5萬元,每半年更換一次,年運行成本為3萬元。
消毒藥劑采用化學次氯酸鈉,采用次氯酸鈉發生器利用點解低濃度鹽酸反應生成次氯酸鈉,次氯酸鈉費用0.016元/t,年運行成本為0.28萬。
人工月工資按1000元(兼職時間),年費用1.2萬。
方案二運行費用為4.48萬/年。
通過對以上水質凈化處理工藝分析中對紫外線消毒及活性炭過濾+氯消毒工藝的特點、投資及運行費用的綜合對比,可知紫外線消毒劑初次投資及運行成本較低,可滿足規范基本要求,但消毒后的供水系統防二次污染能力較弱。
活性炭過濾可去除市政管網供水末端的余氯,防止因市政供水管網余氯含量波動影響本項目萬豪酒店供水的舒適性及品質;同時增加的次氯酸鈉消毒工藝可以保障處理后的防二次污染能力;但增加了初次投資及日常運行費用。
因此,酒店生活水的處理工藝與自來水水質息息相關,水質較好條件下,紫外線可滿足最基本消毒要求,如考慮提升水的品質可考慮日后增加活性炭及氯消毒提升二次污染抵抗能力。希望本文對酒店水質凈化處理工藝有進一步的導向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