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蕓
(武警安徽省總隊醫院內一科,安徽 合肥)
患者男性,33 歲,因交通事故致左肩鎖部腫痛、活動受限,收治入院。入院時查體:脊柱生理弧度存在,無畸形,左肩鎖部腫脹,畸形,局壓痛(+),左肩關節活動受限,左下肢末梢血運及皮膚感覺正常。臨檢:紅細胞計數6.11(×1012/L)↑,血紅蛋白128(g/L)↓,平均紅細胞體積67.40(fl)↓,平均RBC 血紅蛋白含量20.90(pg)↓,平均RBC 血紅蛋白濃度311(g/L),紅細胞分布寬度-SD 值36.2(fL)↓;生化:總膽紅素20.50(μmol/L)↑,直接膽紅素8.90(μmol/L)↑;血漿凝血酶原時間14.1(秒)↑,國際標準化比率1.16 ↑;x 線片提示:左鎖骨骨折移位明顯。

圖1
2.1.1 心理護理
因患者致傷為突發事件,受傷部位腫痛且活動受限,加之對醫院環境陌生,故心里極度緊張不安,護士應給予足夠的心理安撫、溝通疏導,向病人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講解手術內容并告知患者鎖骨骨折手術治療效果較好,消除患者恐懼情緒,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心,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2.1.2 術前準備
術前為了鎖骨骨折部位不受到二次損傷,應將患肢屈肘90度用三角巾進行制動固定,以減少骨折部位的摩擦。督促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鈣豐富、刺激性小的食物,保持營養攝入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血凝、心電圖、x 線片等),腋下備皮、削剪指甲,換好病號服,進行抗生素皮試,為手術做好充分準備。待骨折處皮下消腫,在全麻下行左鎖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術前8 小時禁食禁水。
(1)生命體征監測:術后給予一級護理,心電監護,持續吸氧,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定時對患者進行呼吸、脈搏、血壓、體溫的測量,觀察血氧飽和度,隨時察看切口處有無滲血滲液,觀察患側肢體血液循環情況(如溫度、皮膚顏色的變化),給予補液、抗炎、抑酸等對癥治療。

圖2
(2)體位護理:術后給予去枕平臥位,絕對禁止患側臥位,上肢、肘部同胸部在同一水平線,防止患肢下垂。次日協助患者下床活動、洗漱,患側上肢用三角巾懸吊于胸前以限制肩、肘關節活動度,減少患肢活動,同時鼓勵指導其做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
(3)傷口護理:保持切口的清潔干燥,觀察有無滲血現象,如有滲血應通知醫生及時更換敷料,并加壓止血,避免造成傷口感染。
(4)飲食護理:術后6 小時可進少量流質飲食,如無不適感1天后可進清淡半流食,逐漸恢復到正常飲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富含鐵質及鈣質的食物為宜,如蛋類、肉類、牛奶、水果等,以補充足夠的營養,促進骨折愈合及機體恢復,多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飲水,防止便秘。忌食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
(5)康復護理:一定要避免外傷、磕碰,否則易引起固定物的折斷,術后早期的功能鍛煉是康復過程的重要環節,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提高肌力,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組織粘連,有利于骨折愈合,不宜操之過急,運動過量,以免造成愈合困難。在術后1-3 天可以握拳、放開、伸指,肘腕及手部關節屈伸;術后1 周左右傷口愈合良好可開始肩關節被動屈伸訓練;術后2 周可行患肢肘關節以及肩關節的被動活動。
(6)出院指導:出院后繼續給予消腫、預防切口感染等對癥治療,三角巾懸吊制動,幫助患者制定康復計劃,告知患者功能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禁止患肢負重活動,逐步加強患肢功能鍛煉,定期復查x 線光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1 年后若恢復情況良好,可拆除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