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華 孟凡宇 張 磊 俞 婷 謝珉寧 劉華江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上海 201508)
肛周膿腫是肛門直腸周圍的化膿性炎癥,是肛腸科常見是急癥之一,以青壯年多見,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1]。在我國,發病率約為2~10/萬人,占肛門直腸疾病的22.5%[2]。2016年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ASCRS)肛周膿腫臨床診治指南[3]指出,肛周膿腫應及時切開引流,抗生素不會縮短愈合時間。由于肛周膿腫手術部位的特殊性,創面直接暴露,屬于Ⅲ類切口[4],術后排便、換藥等頻繁刺激,使術后早期創面疼痛、愈合周期較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減輕患者痛苦,縮短創面愈合周期,是肛周膿腫術后健康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筆者在肛周膿腫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在肛周膿腫術后輔助治療環節應用補托坐浴方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納入標準:肛周膿腫西醫診斷參照吳在德主編《外科學》[5]標準,中醫診斷參照《中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6]標準;年齡18~70周歲,無手術禁忌證;知情同意,自愿受試。2)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病者;肛管、直腸有占位性病變者;凝血功能異常,近期行抗凝治療者;孕婦和哺乳期女性;合并結核、免疫缺陷等疾病者;不能配合手術的重癥精神病患者。本研究經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號:金醫倫理科研-2018-15-01。
本研究納入的118例患者均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中醫肛腸科收治的肛周膿腫患者,隨機數字表分為治療組65例與對照組53例。治療組男性61例,女性4例;年齡(40.18±13.13)歲;病程(5.24±2.03)d;膿腫類型:高位4例,低位61例。對照組男性50例,女性3例;年齡(41.37±14.39)歲;病程(5.13±2.01)d;膿腫類型:高位3例,低位5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膿腫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采用相同手術方法:完善術前檢查,硬腰聯合麻醉顯效后,在膿腫波動處作長約2 cm左右的放射狀切口,括約肌間隙鈍性潛行分離,探查并打開膿腔,得膿后排出膿液,鈍性分離膿腔隔,清理膿腔壁,頂端曠置,保護肛直環,內口明確者予以打開,無內口者在齒線附近薄弱點,打開相應的肛隱窩,將齒線下方的外括約肌淺層、皮下層予以打開,半馬蹄或全馬蹄型膿腫者,需在膿腫的外側遠端,繞過外括約肌,行輔助切口,掛浮線行隧道式引流,處置妥善后予止血敷料填塞創面,塔紗加壓包扎。高位復雜性膿腫術后補液抗感染治療3~5 d,根據創面生長的不同階段,辨證分期換藥:早期紅油膏紗條引流,祛腐生新,待膿腐脫盡,予白玉膏、生肌散外用收斂生肌,配合墊棉壓迫,直至創面愈合。治療組術后第2天中藥坐浴,選用自擬補托坐浴方:黃芪 30 g,黃柏 12 g,桔梗 15 g,甘草 3 g,薏苡仁30 g,當歸 12 g,赤芍 9 g,川芎 9 g,延胡索 15 g,虎杖15 g。諸藥常溫水浸1 h,煎煮2劑,合并藥汁,文火濃縮藥汁至300 mL,加40~42℃ 溫水兌成1 500 mL,坐浴15 min。對照組術后第2天采用痔疾洗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696)125 mL,加40~42℃溫水兌成1 500 mL,坐浴15 min。兩組均于便后每日坐浴1次,連續4周。
1.4.1 術后癥狀改善情況 術后創面疼痛評分、術后創面pH值變化、創面膿腐組織脫盡和滲液消失時間、創面愈合時間。
1.4.2 創面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術后1周內,每天換藥時記錄創面疼痛評分。具體方法:使用一條長10 cm的標尺,刻度為10 cm,則“0”代表患者無痛,“10”代表患者疼痛難以忍受,患者在標尺上標出代表疼痛的位置。
1.4.3 創面分泌物pH值檢測 術后第3天、第7天每天上午換藥時,用精密pH值試紙(pH 5.5~9.0,上海三愛思試劑有限公司)進行比色,并記錄結果。
1.4.4 記錄膿腐組織脫落時間、滲液消失 術后第1天開始,記錄創面腐肉脫落到新生肉芽組織出現時間(創面顏色轉為鮮紅色)。創面滲液評分:1)無滲出,記0分;2)少量,未浸透一塊紗布,記1分;3)中量,浸透一塊紗布,記2分;4)大量,浸透二塊紗布或以上,記3分。
1.4.5 創面肉芽生長評分 分別于術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觀察并記錄術后創面肉芽生長情況。制定4級評分標準。0分:肉芽組織生長良好,色澤鮮紅,質地堅實;1分:肉芽組織生長旺盛,色澤淡紅,創面凸起呈顆粒狀;2分:肉芽組織生長稍慢,色澤蒼白,創面平坦或有炎性肉芽;3分:肉芽組織生長緩慢,色澤暗紅,創面凹陷,或有糜爛、壞死。
1.4.6 創面愈合時間 記錄創面上皮完全被覆時間。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肛周膿腫的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創口完全愈合;顯效:癥狀消失,體征改善,創口未愈;有效:癥狀、體征有所改善,創口未愈;無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數據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或Wilcoxon秩和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創面疼痛評分比較
見表2。兩組疼痛積分逐漸上升,術后第5天到達高峰,隨后逐漸下降,治療組術后第3、5、6、7天疼痛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創面疼痛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創面疼痛評分比較(分,±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65 53第3天4.63±2.01△5.45±1.65第4天5.26±1.98 5.52±2.13第5天5.29±2.10△6.09±2.01第6天4.96±1.74△6.10±2.89第7天4.21±1.85△4.96±1.74
2.3 兩組治療前后創面pH值比較
見表3。治療組和對照組術后第3天創面pH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7 d后兩組創面的pH值均有明顯下降,治療組pH值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創面pH值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創面pH值比較(±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65 53第3天7.13±0.35△7.52±0.24第7天6.80±0.24△27.30±1.03
2.4 兩組膿腐組織脫盡、滲液消失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比較 見表4。治療組膿腐組織脫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創面滲液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膿腐組織脫盡、滲液消失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比較(d,±s)

表4 兩組膿腐組織脫盡、滲液消失時間、創面愈合時間比較(d,±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65 53膿腐脫盡5.98±1.13△△6.84±1.18滲液消失7.55±1.52△8.58±1.85創面愈合31.35±5.37△△36.36±8.06
2.5 兩組創面肉芽生長評分比較 見表5。治療組創面積分隨著時間推移呈下降趨勢,治療組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治療組的創面生長優于對照組,在第7、14、21天兩組患者術后創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第28天兩組患者術后創面生長情況,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5 兩組創面肉芽生長評分比較(分,±s)

表5 兩組創面肉芽生長評分比較(分,±s)
組別治療組對照組n 65 53第3天1.20±0.86 2.38±0.90第7天1.69±1.10△2.32±0.83第14天1.50±1.17△2.05±1.24第21天1.02±0.65△1.33±0.64第28天0.79±0.67△△1.13±0.76
肛周膿腫屬于中醫“肛癰”范疇,病位肛門,居于下焦,易受濕邪侵犯,雖有虛實之別,但濕熱毒邪貫穿始終,膿本氣血化生,疼痛氣滯血瘀,耗傷氣血陰液;肛癰術后濕毒未清,正虛邪戀,久羈魄門;術后氣血、筋肉、血絡受損,津液外溢;患者久病,氣血耗傷,陰虛毒戀,正氣虧乏,托毒無力;宜用“補托”之法,補氣養血,斂瘡生肌。
術后創面分為炎性反應期,壞死組織脫落;肉芽組織增生期;創面愈合,疤痕增生3個階段。“補托”坐浴方法對于高位肛周膿腫術后,可以促進膿腔頂端壞死組織脫落,從而使其引流通道處排出,利于創面愈合。肛門區域屬脊神經支配,痛覺敏感,排便、換藥等刺激神經感受器后可產生劇烈疼痛。
中藥坐浴法是外治法之一,通過清洗能有效清潔創面,減少炎癥反應,促使壞死組織脫落,利于肉芽及上皮組織的增生,加速術后創面的愈合[8];坐浴可使藥液直達病所,有效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減輕創面疼痛,同時增加肛周創面血藥濃度,使角質層細胞間類脂發生相互轉換,類脂排列紊亂后形成支路,成為藥物經皮轉運的新通道[9-10]。自擬補托坐浴方,方中重用黃芪,味甘性溫,入脾、肺經,“溫肉分而實腠理,意元氣而補三焦、內托陰證之瘡瘍,外固表虛盜汗,功能排膿止痛、內托陰疽,補氣分生血肉,實為瘡家圣藥;黃柏、桔梗、甘草、薏苡仁專司清熱祛濕、消癰排膿,上焦開提肺氣,調和營衛,俾氣行而膿自下;當歸、赤芍、川芎行氣活血,補而不滯;延胡索、虎杖功能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諸藥合用,清化濕毒、益氣養血、正氣得復,托毒外出,腐去生新,瘀滯得通,斂瘡生肌之功愈速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多糖ASP2-1通過趨化纖維母細胞、促進表皮再生、促進血管增生、促進細胞因子TGFB1FGF-2EGF和細胞周期調控蛋白CyelinD1的表達促進創面愈合[11];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性水腫等作用[12];芍藥甘草能夠調節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并緩解疼痛[13];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左旋延胡索乙素對神經痛有很強的鎮痛效果[14];虎杖水煎液能夠在體外對各種微生物產生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15];虎杖苷對于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具有促增殖和趨化的作用,有利于創面肉芽組織的生長,能將巨噬細胞極化為抗炎性巨噬細胞,加速炎癥期的過渡,促進創面的愈合[16]。研究表明:創面pH值與創面的微環境密切相關,酸性環境可以提高Fb的活性,降低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細菌生長,提高氧氣的釋放量[17]。
綜上所述,補托坐浴方能有效緩解術后創面疼痛,降低創面酸堿度(pH值),使創面進入酸性環境,酸化肛周膿腫術后創面,預防創面局部感染,減少膿液滲出、腐肉脫落時間,縮短創面愈合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