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寫結合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手段,通過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促進中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讀寫結合的優勢和價值,在閱讀中融入寫作、在寫作中組織閱讀,使學生能夠不斷豐富知識貯備、提高寫作水平。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合理選擇讀寫結合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初中語文;讀寫結合;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43-02
【本文著錄格式】陳如新.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初探[J].課外語文,2020,19(16):43-44.
引言
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將閱讀和寫作有機整合在一起,利用兩者之間的聯系,組織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真正實現“讀中寫、寫中讀”,通過這樣的方式激活初中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豐富和完善初中語文教學,促進初中生讀寫能力全面發展。
一、讀寫結合概述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原則之一。閱讀教學是通過閱讀的手段提高學生語言能力、閱讀能力,讓學生從中吸取思想內涵和寫作經驗。寫作教學則是通過寫作的方式,提升學生表現情感的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提升。閱讀是吸取知識,寫作是輸出知識,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運用讀寫結合策略,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綜合發展。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讀寫結合這一原則。針對閱讀教學而言,為培養與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力以及閱讀能力,并且吸收大量思想以及寫作營養,需要有效應用閱讀范文這一方式。而就寫作教學而言,往往進行作文練習,以此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有效傳達思想情感。閱讀與寫作密切相關,前者是吸收,后者是表達。當開展讀寫教學時,有機結合閱讀和寫作,發揮兩者的促進作用,進而培養與增強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一)以讀帶寫,豐富寫作資源
在初中階段,之所以開展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有效培養他們的良好閱讀習慣,使其思想情感更加深厚,增強其鑒賞能力。當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積極制定良好閱讀方式,確保其有效性以及持久性,進一步加強課外閱讀,加強群文閱讀,提高閱讀的整體性,積極轉變閱讀方式,主動記錄閱讀感受。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閱讀的持久性,應用合適、有效的閱讀方式,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從而掌握知識,切實體驗生活,積累更多閱讀經驗,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寫作教學方面,閱讀教學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當進行實際教學時,在寫作之前,學生必須牢固掌握閱讀方法。新課標要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當實際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其通過閱讀發現并獲取寫作資源。
(二)以寫促讀,強化閱讀獨特體驗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困惑的往往是教師布置以及考試中的“命題作文”,他們對日常寫的隨筆與日志等有更大興趣。就寫作而言,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學生個體存在諸多差異,比如思考能力、閱讀深度等,針對同一閱讀文本,學生個體在寫作素材閱讀以及理解鑒賞方面會獲得有別于他人的感受與體驗。根據寫作實際情況來看,即為利用文字進行記錄,并且真實傳達自身對內心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感受、觀察、思考以及體悟。
在處理教材文本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文本的閱讀價值,還需要深入探索它在寫作方面的價值,在語文教學中為有機結合閱讀和寫作,應該將閱讀廣度作為一項重要素材。當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時,通常不能密切關注學生個體存在的差異,囿于寫作形式,在寫作教學中,有待提高對素材選取以及立意等的重視程度。所以,通過反復練習,能夠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幫助,使其明確自己的閱讀問題。通常而言,如果學生經常閱讀,而且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往往可以在實際寫作時極為順暢,但是部分學生雖然閱讀量較大,而他們的寫作能力較差,主要是因為學生個體在感受與體悟語言文字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并且練筆次數相對較少。
比如為了能夠進一步拓展學生閱讀廣度,強化學生閱讀體驗,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選擇群文閱讀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通過群文閱讀實現讀寫結合。以九年級《鄉愁》一課為例,教師結合課本內容,以“不老的鄉愁”為主題組織群文閱讀,以一篇帶多篇,組織學生閱讀、欣賞席慕蓉的《鄉愁》,余光中的《鄉愁四韻》以及一些古代詩詞中有關鄉愁的詩篇。在群文閱讀中強化學生對鄉愁的體驗,讓學生感受“何謂鄉愁”,如何去表現鄉愁,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更多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法。之后,在群文閱讀基礎上,讓學生以“鄉愁”為題展開寫作,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及自己對鄉愁的理解,獨立完成寫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拓展了學生閱讀方法,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技能,幫助學生積累了更多寫作經驗和寫作技巧。
(三)讀寫結合,促進讀寫能力提升
針對語文學科性質問題,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曾明確指出:“中學里國文科的目的,說起來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兩個,就是閱讀的學習和寫作的學習。”讀寫教學并非獨立存在的,應將兩者集為一體,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如何寫作,寫作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如何應用。如果可以靈活應用所學到的內容,便可發揮語文教學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有機結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可以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對策,并形成統一模式。語文教師切忌應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并且在面對傳統教學模式時,不得全面否定。
以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清楚了解與掌握其重點。在結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準確把控教學重點,也就是“一課一得”。根據閱讀文本來看,其具有完整性,包含有大量寫作知識點,在教學中可以詳細講解,如此必定能夠影響課堂教學。知識有形式化以及碎片化特征,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導致他們思維混亂,無法明確文本重點。所以,在結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時,需要以閱讀文本為依據,并與學生實際閱讀情況有機結合,從而明確教學重點。
比如在“棗核”的教學過程中,根據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情況來看,其重點為“以小見大”,此為一項寫作特征,在閱讀期間,學生歸于文本,在詳細閱讀之后能夠了解到,之所以種棗樹,主要原因是慰藉作者之鄉愁。若是至此完成閱讀鑒賞,必定導致解讀深度較淺,那么便可明白學生寫作情感過于淺薄的原因。當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可能將主題視為思鄉,但是并未理解到這是一種家國情懷。當結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時,教師有效掌控教學重點,為學生提供相應幫助,能提高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深度,探索到其中的文化內容。學生由閱讀到寫作,可以模仿為起點,了解與掌握寫作方法等,與相關實際情況密切結合,發揮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使其清楚了解自己的寫作難點,從而加強訓練。由寫作到閱讀,學生在寫作期間可以自主發現是否深刻理解文本以及是否可以準確傳達自己的感悟。在結合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準確把控其關鍵點,并進行深入探究,能夠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三、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讀寫結合”策略,突破閱讀、寫作兩項教學難點,讓學生在閱讀中寫作、寫作中閱讀,將兩者相互結合,一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語文教學原則,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讀寫結合策略,提高初中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豐富學生詞語積累以及寫作技巧,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艷春.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9).
[2]任安安.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
[3]李德育.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情況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