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利
產審前處置程序的方式,加強對審前處置涉案財產處置的外部監(jiān)督,也有助于完善利害關系人的救濟程序;另一方面法院在刑事審判時對涉案財產組織相對獨立的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程序,對財產問題進行明確的判決的方式,也有助于加強法院對涉案財產審前處置的外部監(jiān)督,完善審前處置的救濟程序。
關鍵詞:涉案財產;審前處置監(jiān)督程序救濟程序
一、實踐中案例引發(fā)思考
甘肅商人陳一超30萬元行賄案引發(fā)輿論的高度關注,除了案情本身,更受關注的是審前階段涉案財產的查扣和處置問題:一辦案機關在偵查起訴階段共查處6000多萬元的資產,查處的財物是其行賄金額的207倍之多;二在偵查起訴階段,陳一超多輛車和至少952萬元資金分別被過戶和轉入到辦案機關的工作人員名下;三辦案機關在辦案過程中處置與案件本身沒有必然聯(lián)系的案外人的財產。[1]該案中涉案財產數(shù)額巨大,而有關機關在進行處置涉案財產時存在眾多疑點,不僅侵害利害關系人的財產利益,也將極大的影響司法的公信力。
二、審前涉案財物處置的相關法律規(guī)定
刑事實體法中,1979年我國《刑法》中首次提及涉案財產處理制度,處理的方式分為追繳、退賠或沒收。1997年《刑法》在第64條作出了更具體的規(guī)定:“對于被害人的合法財物,應當及時返還”,“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在刑事程序法中,1979年我國第一部《刑訴法》沒有規(guī)定涉案財物處理的問題。1996年在《刑訴法》中增加第198條規(guī)定,公檢法三機關對于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要妥善保管;對于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及時返還;對于作為證據(jù)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①2012年修訂《刑訴法》時增加了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并且判決生效以后,有關機關應當根據(jù)判決對涉案財物作出處理。另外明確了對于查封的涉案財物及其孳息應依照扣押、凍結的涉案財物處理規(guī)定進行處理,公檢機關在辦理案件過程中應制作清單,隨案移送涉案財物及其孳息。②
2014年底中央通過的《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置工作的意見》中要求完善審前返還和先行處置涉案財物的程序,同時公檢法機關要及時告知利害關系人的訴訟權利,增加他們參加涉案財物的處置程序的機會,他們對于涉案財物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提出上訴或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③
2015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fā)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guī)定》,設立專章規(guī)定了涉案財物的處理程序,對檢察機關如何處理涉案財物及其孳息有進行了具體的規(guī)定。④有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方面:一為明確訴訟程序終結前處理涉案財物為例外情況,只有經查證權屬屬于被害人或者與案件無關的涉案財物才可以審結前進行處置。這一規(guī)定限制了檢察機關在訴訟程序終結前處置涉案財物的自主權;二是對審前返還被害人的條件進行了清晰的規(guī)定。權屬明確屬于被害人、返還不損害其他被害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不影響訴訟的正常進行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而對于不符合條件的案件,只能在決定撤銷案件、不起訴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判決時一并處理;三為對于存在期限限制的財產如債券、股票、票據(jù)等有價證券,規(guī)定了特殊的處理辦法。這是針對實踐中出現(xiàn)的債券、股票、票據(jù)等財產被扣押、凍結后,沒有及時處理,導致大量債券、票據(jù)等經過了有效期限,給權利人及國家造成大量財產損失的情況所作的規(guī)定;四為規(guī)定了人民檢察院處置涉案財產的期限限制。
2017年11月24日最高檢和公安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該規(guī)定的第46條明確指出:“除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另有規(guī)定以外,公安機關不得在訴訟程序終結之前處置涉案財物”。該規(guī)定也折射出刑事涉案財物的“先行處置”已經成為我國刑事司法實踐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頑疾。
三、 審前返還程序中存在的問題
(一)審前處置涉案財產程序的法律監(jiān)督
對審前涉案財產處置程序的法律監(jiān)督可以分為內部法律監(jiān)督和外部法律監(jiān)督。
內部法律監(jiān)督是同一司法機關的監(jiān)督。一般事前對于先行處置程序進行內部的行政審批;事后對該程序進行合法性的行政審查。⑤但是由于同一機關在整體利益上的關聯(lián),一般內部監(jiān)督模式并不能真正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2]153-157
外部法律監(jiān)督可以分為人民檢察院的監(jiān)督和人民法院的監(jiān)督。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對刑事案件的辦理行使監(jiān)督權。但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司法傳統(tǒng)上普遍重視對被告人人身權的限制和保障,忽視對財產處置的限制。檢察機關也受此傳統(tǒng)影響,對刑事活動的監(jiān)督主要圍繞著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權和自由權的保護,而對有關機關涉案財產的處置沒有進行同等程度的監(jiān)督。
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以對有關機關處理涉案財物的狀況進行審查,但依照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這一監(jiān)督也處于缺位狀態(tài)。在法庭調查階段,法院基本上不對涉案財物的處置進行專門的調查。在法庭辯論階段,法院也基本上不會組織控辯雙方對涉案財物的處置發(fā)表辯論意見。因此在法院作出判決時,對涉案財物也不會作出處理決定。即使有的判決書中對涉案財物作出處置,也只是作出簡單的“沒收上繳國庫”等的表述,不能對財物的權屬、種類、數(shù)量等問題進行明確說明。[3]127-132
(二)審前涉案財產返還的救濟機制
我國法律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利害關系人等參與涉案財產返還程序的權利規(guī)定比較少,他們無法提出自己的意見會使司法機關在返還程序中查清財產的歸屬面臨困難。另外有些刑事案件本身就比較復雜,因此實踐中出現(xiàn)財產返還錯誤的問題并不少見。
一般來說,人民法院作出的返還決定出現(xiàn)錯誤,那么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執(zhí)行回轉程序要求被害人返還所取得的財產。法院可以責令財產受益人將已經取得的財產及其孳息返還給合法所有權人,將財產狀況恢復到執(zhí)行前。對于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在審前作出的返還決定出現(xiàn)錯誤時,法律沒有對救濟的作出相關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的有關機關采取的救濟方式也各不相同,而這些方式也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有的合法財產所有權人以返還機關為被告,以取得財產的不當?shù)美俗鳛榈谌说姆绞教崞鹦姓V訟;法院判決不當?shù)美酥苯酉蚝戏ㄘ敭a所有權人返還涉案財產,在其未能返還時,由返還機關賠償合法所有人。這是通過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shù)姆绞浇鉀Q返還錯誤的問題。行政訴訟要求一方主體為行政機關,被訴行為也需是行政行為。而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在進行財產返還時屬于司法機關,返還涉案財物的行為是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進行的,應當屬于司法行為。所以提起行政訴訟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4]19-21
實踐中也存在返還機關要求不當?shù)美朔颠€涉案財產,若不當?shù)美瞬挥璺颠€取得的財產,有的返還機關直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強制其返還;也有的返還機關迫于社會輿論壓力用經費先行向財產的合法所有權人進行了賠償,之后以不當?shù)美藶楸桓嫣崞鹆嗣袷略V訟要求返還涉案財產。但是這種做法也有不妥之處,首先公安機關根據(jù)刑事訴訟法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將財產返還,行使的是司法機關的職權,而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返還不符合行政法的規(guī)定。其次民事訴訟解決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而司法機關通過作出司法決定的方式將財產返還,司法機關和不當?shù)美酥g并不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不符合民事訴訟的主體要求。[5]91-98
四、 關于完善審前涉案財物處置的幾點設想
(一)建立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利害關系人充分參與的司法審查程序
我們可以在涉案財物審前處置階段探索建立專門司法審查制度。這種司法審查制度是指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對涉案財物進行實體性的審前處置時,應當先向有關法院提出申請,法官經過司法審查后決定是否批準該處置決定。[6]38-41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處置財產是指對涉案財物的實體性處理,而非程序性的處理。在有關涉案財物的實體處置程序中,由法院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審查處置涉案財物是否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這樣一來,有關審前涉案財物的處置權力仍然歸屬于法院,公檢機關不會超越職權行使法院的審判權。同時,在該刑事案件的審理程序中,對涉案財產審前處置進行審查的法官應當依法進行回避,避免該法官因之前對案件的判斷對隨后案件的公正判決產生影響。這種制度的構建既遵循刑事訴訟基本原理,又能保證刑事追訴的有效性和保護被害人的及時性。另外也可以對公檢機關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制約,有力的遏制在涉案財物的處置上權力腐敗的問題。
同時受程序影響的人應當有權參與該程序,這既是程序公正的要求,也是實體公正的重要保障。公檢機關在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時,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和案外利害關系人參與程序的權利以及對涉案財物的處置提出主張的權利。在法院審查決定是否批準涉案財物的實體處置過程中,應該增加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及案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程序,充分保護利害關系人的權利,保障程序和實體的公正。
建立司法審查程序后,實體處置出現(xiàn)錯誤時,利害關系人便可以向法院提出救濟,法院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救濟程序進行救濟。而不是通過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進行救濟,從而避免了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在救濟程序上無法可依的尷尬情形。
(二) 庭審中建立相對獨立的涉案財物調查程序
這里并非新設一個對涉案財產單獨的審理程序,而是在普通的刑事訴訟審理程序中,增加由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利害關系人以及有關機關參與的,針對涉案財產的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階段;法院基于查明的事實,對涉案財物作出裁判的一種法庭審理活動。
[7]119-132庭審中強化對涉案財物的審查,公訴機關提出證據(jù)證明審前處置財物的權屬以及處置的合理性,對抗雙方針對涉案財產的權屬、處置問題提出自己的辯論意見,不僅有利于督促司法機關做好涉案財產的處置工作,帶動整個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更加規(guī)范化、制度化,更有利于保證刑事司法對涉案財物的處置更加公開化、透明化。另外在司法機關審前處置出現(xiàn)違法情況時,被告人、被害人及利害關系人也可以通過法院庭審程序得到救濟。
同時法院在判決書中應當對涉案財物的權屬、種類、處置情況做出明確說明。利害關系人、社會公眾可以明確了解涉案財物的處置狀況,真正實現(xiàn)司法公開、透明,增加司法公信力。
五、總結
通過梳理我國關于涉案財物處置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看出我國司法實踐中涉案財產處置程序中存在的問題。在完善審前財產處置程序上,我們可以加強司法審查與法律監(jiān)督,充分保障利害關系人的程序參與權。另外我國涉案財物處置的法律規(guī)定并不完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在立法層面上進行完善。
[注釋]
①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96修正)》第198條規(guī)定.
②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234條規(guī)定.
③參見《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置工作的意見》第6、7、12條.
④參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規(guī)定》第四章規(guī)定.
⑤參見《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干規(guī)定》第25條 和《人民檢察院涉案財物管理規(guī)定》第30、31條.
[參考文獻]
[1]李蒙.陳一超案財物處置亂象觸目驚心[EB/OL]. 2018-01-12/2018-12-01. https://www.mzyfz.com/cms/benwangzhuanfang/xinwenzhongxin/zuixinbaodao/html/1040/2018-01-12/content-1311682.html.
[2]秦策.刑事程序比例構造方法論探析[J].法學研究,2016,38(05):153-157.
[3]向燕.刑事涉案財物處置的實證考察[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06):127-132.
[4]謝小劍.返還被害人財物程序問題探析[J],中國檢察官,2010(06):19-21.
[5]吳光升.審前返還刑事涉案財物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01):91-98.
[6]陳瑞華.公檢法關系及其基本思路亟待調整[J].同舟共進,2013(09):38-41.
[7]方柏興.論刑事訴訟中的“對物之訴”——一種以涉案財物處置為中心的裁判理論[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7,20(05):119-132.
(作者單位: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 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