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敘文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要強調教學中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即文本細讀。品析細節是文本細讀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對文本中的細節描寫進行細致品讀琢磨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掘文本的內涵,通過對文本中細節的解讀與品析,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準確體會文本的主旨,不斷提升語言審美能力。記敘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對細節進行品讀,可以結合修辭手法對細節進行賞析,可以對不同的細節進行比較品評,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加深對細節的體會,可以通過仿寫細節來培養學生細節描寫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進行細節品析的過程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自主進行文本細讀的能力。
【關鍵詞】記敘文;閱讀教學;細節品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117-02
【本文著錄格式】庫亞鴿.細讀細品細琢磨,細微之處見真功——淺談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的細節品析[J].課外語文,2020,19(16):117-118.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對話的過程,記敘文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所在,更強調教學中師生與文本的對話。師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也就是細讀文本的過程。細讀文本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品析細節,在對文本中的細節描寫進行細致品讀琢磨的過程中充分發掘文本的內涵,通過對文本中細節的解讀與品析,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準確體會文本的主旨,不斷提升語言審美能力。但在現實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細節描寫常與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等融為一體,細微而多變,尚沒有可以遵循的教學方法,因此對細節的品析成為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薄弱點。那么,我們該如何進行細節品析的教學呢?
一、抓住關鍵詞進行細讀
記敘文閱讀教學中品析細節的關鍵是需要尋找進入文本的切入點,這樣的點,往往就是細節描寫中的關鍵詞,抓住這些關鍵詞,引導學生對其含義及背后的內涵進行仔細琢磨,可以促進學生對細節的理解和體悟。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對于這篇經典課文,老師會采用精講細讀的方式教學,緊扣“我”四次流淚的細節,深挖每次流淚的原因:第一次流淚是因為回家奔喪,祖母去世的悲傷再加上家道衰敗的凄涼,自然流下淚來;與之呼應的是第四次流淚,讀到父親來信,被深沉的父愛感動,又為自己當年不理解父親而感到愧疚,淚水中飽含真情。這兩處流淚很容易理解,所以作者簡單帶過了。教學過程中也不必花太多功夫在這里停留。而中間兩次寫流淚,采用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在細微之處蘊含著幽微難言的情緒,這就需要引導學生仔細琢磨了。
二、結合修辭手法進行賞析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辨識、賞析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復、對偶、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常用在記敘文的細節描寫中,所以在進行記敘文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結合修辭手法來對細節描寫進行賞析。
比如在楊絳先生的《老王》里,在寫到老王臨死前到“我”家送香油和雞蛋時,有這樣的細節描寫:“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這里用“死灰”來比喻老王的臉色,用“僵尸”來比喻老王形象的枯槁,用“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的夸張,細致入微地把老王病重到令人恐懼的形象展現出來了,怎能不引起讀者對老王的深切同情?
請看筆者對這處細節賞析的教學。
師:老王來的時候是什么樣的狀態?
生:“鑲嵌在門框里”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是說老王已經沒有了生命力,像干癟的東西一樣嵌在門框里,表現了老王當時渾身僵硬、瘦弱至極的狀態。
師:你不僅說出了老王的狀態,而且把這里運用的修辭手法指明了。借助修辭手法來賞析語句,這正是我們要掌握的閱讀方法之一。那么,大家仔細讀一讀,這里還用到了哪種修辭手法?
生:“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這是對老王的細節描寫,在這個描寫中,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能不能具體賞析一下這里的修辭手法?
生:“像棺材倒出來的”是極度夸張,老王已經不像個活人了。“僵尸”“骷髏”是來比喻老王,可見他已經瘦得不成樣子,只剩下皮包骨頭了,這個形象是令作者恐懼的,嚇得作者不敢請他坐下來了。
師:(出示課文插圖)大家看這幅插圖,能準確表現老王當時的情態嗎?
生:不能。
師:可見圖畫遠不及文字有表現力,在閱讀中,我們要通過細致深入地反復琢磨品味,才能更深入、更準確地理解文章。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筆者引導學生對細節描寫中的修辭手法進行辨識、賞析,既是在完成課程標準所要求的修辭訓練,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了學生自主細讀文本的能力。
三、反復誦讀加深體會
文本細讀,“讀”是根本,正如南朝裴松之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宋代大學士蘇軾也曾說過:“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課堂教學中的讀,指的是誦讀,出聲地讀,讀出理解和體悟。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創造誦讀的機會,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對文章的細微處進行誦讀。
誦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老師范讀、分角色朗讀、學生單獨讀、小組合作讀、男生女生輪讀、全班齊讀、配樂表演讀……讓學生沉浸在聲音的世界里,直接與文本對話,用自己的聲音來傳達文本中所表現的愛恨情仇。
比如教學《偉大的悲劇》,就可以將課文結尾處的細節描寫進行加工,設計一次誦讀訓練。
師:(旁白)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
生1:(斯科特)我的日記一直記到我生命的最后一息,記到我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我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
生2:(英國國王)偉大的斯科特上校,我跪下來悼念你!你的日記一直記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死去的你還像親兄弟似的摟著威爾遜。你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英國人民的心靈。向你致敬!
生齊:(英國民眾)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丹納說:“人的情感能夠最細致地表現在聲音上。”在品析細節之后,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反復、投入地誦讀這些細節和片段,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仿寫細節培養能力
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將細節品析的指導與仿寫練習結合起來,在有效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也符合《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的提倡。在對精彩的細節描寫進行仿寫的過程中,學生會調動自己的想象和情感體驗,主動走進文本深處,創造性地將文本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用心讀文本,用心寫生活。這樣一來,既增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比如在指導對《老王》中的細節描寫進行品析后,可以讓學生采用同樣的描寫方法來寫一寫自己身邊的一位小人物;在帶領學生體會了《背影》中父親買橘的細節描寫后,可以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描寫一下自己的父親……
總之,在記敘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對細節品析的指導,可以采用抓關鍵詞、賞析修辭、比較品評、反復誦讀、仿寫細節等方法促進學生深入文本,細致品析,在這個過程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自主進行文本細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詹丹.語文教學與文本解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
[2]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3]余映潮.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