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學杰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水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生活飲用水必須進行徹底消毒處理后,才可向用戶供給。而在我國,普便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那么“氯”在其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本文從消毒的目的、氯的消毒原理、影響氯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常見消毒劑的優點缺點等四個方面對含氯消毒劑中“氯”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消毒;目的;原理;因素;健康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動都源自于水。水,潤澤世界,決定萬物的生存與進化,更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飲用水在提供給用戶之前必須進行徹底的消毒。而在我國,普遍采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消毒,那么“氯”在其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一、消毒的目的
為防止通過飲用水傳播疾病,在生活飲用水處理中,消毒是必不可少的。我國現在大部分供水公司采用公共給水氯化。原水經過混凝,沉淀和過濾以后,去除了水中的懸浮物質和膠體雜質,使水變清,同時粘附在雜質顆粒上的細菌,大腸桿菌和其他微生物也被去除,但水中仍還有一定數量的微生物包括對人體有害的病原菌。消毒并非要把水中微生物全部消滅,主要是殺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病原菌、病毒及原生動物胞囊等。經過消毒處理的水,可以允許含有少量的對人體健康無害的細菌。
二、氯的消毒原理
氯是一種有強烈刺激的黃綠色氣體。在標準大氣壓下。溫度0℃時。每升重3.22g,約為空氣重的2.5倍。當溫度低于-33.6℃時,氯呈液態。在常溫下加壓6~8個大氣壓時,成為液態,灌入鋼瓶內,便于貯藏和運輸。
氯氣加入水中后,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不同的原水水質其化學反應的過程也不一樣,但最終起消毒作用的產物為次氯酸根離子。
(一)當水中無氨氮存在時
Cl2+H2OH0Cl+H++C1-
次氯酸是種弱電解質,它按下式離解成H+和OCl-:
H0CLH++OCl-
對于氯的消毒機理,近代認為。次氯酸HOCL起了主要的消毒作用。氯氣溶解在水中后,水解為HCl和次氯酸HOCl,次氯酸再離解為H+和OCl一。在酸性條件下,次氯酸HOCl的標準氧化還原電位是1.49V,而在中性和堿性條件下次氯酸根OCl一的標準氧化還原電位分別是1.2V和0.9V。因此HOCl比0Cl一的氧化能力要強得多。
(二)當水中有氨氮存在時
地面水源的水中含有各種各樣的雜質,所以加氯的化學反應實際上是復雜的。由于污水排入江河、帶入了許多有機物,其中含有相當數量的氮化合物,它的性質很不穩定,常因水中細菌的作用逐漸轉變為氨、氨在水中呈游離狀態或以銨鹽形式出現。
加氯后,氯與水中的氨結合生成氨胺稱化合性氯(結合性氯),氯胺同樣能起消毒作用:
NH3+Cl2NH2Cl+HCL
NH3+2Cl2NHCl2+2HCL
NH3+3Cl2NHCl3+3HCL
氯胺與水作用能生次氧酸HOCL:
NH2CL+H2ONHCl3+HOCL
NHCL2+2H2ONH3+2HOCL
一氯胺(NH2Cl)、二氯胺(NHCL2)起消毒作用,二氯胺比一氯胺消毒作用強,三氯胺(NCl3)不起消毒作用。加氯后究竟生成哪種氯胺,各種氯胺的生成量多少。決定于水的pH值和水中氯與氨的比例。實踐證明,在pH較低時二氯胺的生成量比一氯胺形成多。所以說pH值低時,氯的消毒效果好。
氯胺也能和水作用生成次氯酸HOCL,但反應速度比氯慢得多。所以氯胺的消毒作用較慢。根據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游離性氯消毒在5min內殺菌率可達99%以上、而用氯胺殺菌時,5min內只達到60%,如果將水與氯胺的接觸時間延長到20h,殺菌率才能達到99%以上。氨胺消毒的特點是見效慢。但消失的也慢。如果水廠的清水池容積較大。水的停留時間較長,也就是說能夠保證氯、氨在水中有足夠的接觸時間時,可以考慮采用氯胺消毒;如果城市的供水管網遠處延伸,采用氯胺消毒,將有助于保持一定量的剩余氯在供水管網和它的末端,而不需要在管網的中途再次添加氯,也能達到保證管網水質的目的。在水中的游離氯容易產生氯臭的氣味。當酚存在于水中時,氯酚氣味更是令人惡心。采用氨胺消毒可以大大減少酚臭類氣味。當水中不含氨或含氨量很小時,如實施氯胺消毒,應在加氯的同時加氨。
三、影響氯消毒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接觸時間
當水中的余氯量一定時,接觸時間長,消毒效果就好,但不能過長,過長會造成余氯損失。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水廠出廠水的游離性余氯,在接觸30min后,應不低于0.3mg/L,在管網末梢水應不低于0.05mg/L;如用氯胺消毒,結合性余氯應為游離性余氯的二倍以上,接觸時間不少于2h,關于剩余氯究竟維持多少最為適當。應根據細菌和大腸菌的檢驗結果,以符合衛生標準為依據。
(二)投氯量
在相同的原水和相同的接觸時間中,氯的投入量越多消毒的效果會越好,但殘留氯在水中不宜過大,殘留氯量過大,不僅液體氨被浪費,而且會產生氯嗅的氣味,這將使得用戶不滿。如果氨的添加量不充分時,殺菌的效果將無法實現。當氯加入水中后,不只是殺死細菌,而且還和水中的有機物起作用。使水的色度、濁度、臭味等得到進一步的改善。除了殺死細菌和大腸桿菌,它還消除了有害于人體健康的致病細菌,同時會氧化有機物。保持余氯的一定量,會抑制在水中的殘余細菌的再生長,并且防止水從管道網絡中再次被污染。
(三)pH值
消毒效果與水的pH值成反比,pH值高,消毒效果差。CL2的水解反應可在幾秒鐘內完成,但HOCL和OCL的多少與反應條件有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水的pH值。根據研究得知當pH=2~7時,HOCL占比例很大:當pH=7.4時,H0-和OCL-含量相等:當pH=9.5時幾乎完全是OCL-。總之為了增大次氯酸的含量,加氯消毒時控空制水的pH值是很重要的。
(四)水溫
水的溫度對游離殘留氯的消毒效果并不顯著,但對于氯胺消毒,高水溫可以加快消毒殺菌的速度。
(五)渾濁度
水的濁度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渾濁水中的雜質要消耗一部分氯量,同時微生物又可以隱藏其間,會降低殺菌效果。
(六)氨氨物質
在水中的氨和氮化合物對消毒效果的影響很大。在水中的亞硝酸鹽會消耗一定量的氯,游離氨與氯反應形成的化合性殘留氯,會降低并延遲殺菌功能和速度。
參考文獻:
[1]飲用水消毒技術現狀及未來發展[J].王楊,田一梅.安徽農業科學.2007(05).
[2]供水管網多點加氯優化選址方法的研究[J].劉淵,王慧斌,崔建國.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