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飛
摘 要 目的:研究心理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在護理燒傷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00例燒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及實驗組50例,對照組采用燒傷常規治療和護理,實驗組以對照組治療和護理方案為基礎,加以心理護理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干預時間為2個星期。結果:實驗組的SAS、SDS及PSQI評分與對照組做比較,差異性顯著性(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可有效調節燒傷病人的低落、抑郁情緒,改善病人的睡眠質量,效果良好,值得臨床一線推廣。
關鍵詞 燒傷 心理護理 健康宣教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廣義燒傷指由于熱力、強酸強堿、放射線、電擊導致的損傷;狹意燒傷指的是由于熱力因素導致的損傷。熱力致傷臨床最為常見,具有災難性、意外性、突發性特點,常常對人體皮膚和組織造成損傷,臨床上一般將燒傷分為休克期、感染期和組織修復期,病情變化較快,預后容易導致功能障礙。臨床對燒傷的評估主要從面積和深度進行,評估燒傷面積多用中國九分法和手掌法,深度評估多用三度四分法。燒傷發生后,患者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十分痛苦,特別是是重度燒傷病人,身體皮膚和組織損傷面積大,需要手術植皮并定期換藥和康復鍛煉,如果伴隨顏面部燒傷,還會導致毀容、畸形和功能障礙,病人常常身心均承受巨大壓力,容易誘發心理問題,對燒傷治療和護理造成不利影響,也會明顯降低后期生活質量。筆者針對燒傷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取得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市某三甲醫院燒傷病人共10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實驗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19歲~58歲,平均年齡(39.9?.4)歲,致傷因子:開水燙傷15例,火焰燒傷20例,電擊傷7例,強酸強堿燒傷8例,燒傷程度:Ⅱ度35例,Ⅲ度15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1歲~64歲,平均年齡(41.1?.8)歲,致傷因子:開水燙傷22例,火焰燒傷18例,電擊傷4例,強酸強堿燒傷6例,燒傷程度:Ⅱ度33例,Ⅲ度17例。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病例納入標準
(1)年齡16~65歲,性別不限。(2)符合臨床燒傷診斷標準,無呼吸道燒傷,燒傷程度淺Ⅱ~Ⅲ度。(3)燒傷面積20%~50%。(4)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同意參與本研究。
1.3病例排除標準
(1)年齡<16歲,或65歲。(2)存在呼吸道燒傷者。(3)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器質性病變者,有神經精神疾病史。(4)不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者。(5)不同意參與本研究者。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選擇t檢驗、2 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護理干預
2.1對照組
給予燒傷常規治療、護理干預:遵醫囑給予抗生素、補液治療,對燒傷創面常規清潔、換藥;病房舒適、整潔、溫馨,病房定期消毒,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新鮮、流通,維持病房溫度、濕度適宜;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合理膳食,給予高蛋白、高熱量、低脂、低鹽、飲食,注意攝入飲食營養豐富和均衡,以利提高機體免疫力;常規口腔護理,指導燒傷患者動能鍛煉等,保持肢體功能位、預防肌肉萎縮。干預時間為2個星期。
2.2觀察組
給予上述常規護理的同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干預時間為2個星期,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護理:針對病人的具體病情、燒傷嚴重程度、具體的心理問題、性格特點等,給予具有針對性的、以病人為中心的心理護理措施,治療處置過程中語言柔和、態度真誠和藹,建立良好醫患、護患關系,多進行床邊心理疏導,盡量消除病人的恐懼、自卑和焦慮,請恢復良好的燒傷患者現身說法,樹立患者恢復的信心,同時配合治療處置和護理,確切提高臨床效果。可適當在病房內播放舒緩音樂,轉移病人注意力,減輕痛苦。
(2)健康宣教:全面進行健康宣教,介紹治療方法和藥物的功效,術后注意事項和常見并發癥等,指導患者如何做好治療和護理的配合工作,以促進病情痊愈。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遵醫囑飲食、功能鍛煉,并督促其按要求完成。
3結果
3.1觀察指標
(1)焦慮、抑郁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進行評價。
3.2兩組患者的SAS、SDS及PSQI評分比較(詳見表1)
4小結
綜上所述,燒傷可以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傷害,身心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故此應積極治療處置和護理,而在常規治療處置和護理的同時,應該加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對改善病人抑郁、焦慮情緒,改善睡眠形態,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亞川,劉西玲,吳小花等.健康教育聯合心理護理對大面積燒傷患者心理狀態的療效[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43(06):1145-1148.
[2] 劉群英.燒傷患者心理韌性的影響因素及其與生活質量的關系[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07):896-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