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不斷發展,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正在逐漸的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主體。而在這其中的農業保險則是在確保新型農業發展質量的基礎上,推動新型農業穩定發展。相比于以往的農業種植方式來說,新型農業經營規模更多、產量更多,而在這背景下的農業保險,則是一種綜合性的制度,能夠從多個方面來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擔保。本文就先了解新型農業經營的主體特征,然后說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保險需求理念,為農業發展提供相應幫助。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保險;需求;供給
引言
以往的農業種植較為分散,那么在相關政策的支出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成為現代化農業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這其中研究新型農業經營注意農業保險需求,針對其內容來解決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就能夠降低農業生產風險,更好的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征
(1)規模化經營。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規模化是其中一個較為明顯的特征,是相比于傳統經營最為明顯的一個特點。規模化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生產要素和經濟上,因為我國現代農業是在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基礎上來進行完善,發展適合國民情況的規模化經營。近幾年來,在我國相關政策的而支持下,土地流轉開始逐漸完善,這樣就出現大量規模較大的土地種植。對于規模化中的生產要素而言,就是指在農業資金、技術等等方面的規模化,而經濟則是在農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的基礎上,農業生產效率也在不斷提升。
(2)集約化要素。集約化的含義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來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在這其中利用先進技術、設備和理念,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集約化生產前需要確保有足夠的土地,新型農業經營人員會通過流動的方式,獲取更多的土地,進而來增加土地面積,投入相應的成本。所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經營過程中,不僅具有生產率、勞動率高等特點,而且勞動技術使用率也非常高。
(3)專業化分工合作。相比于農民單獨種植來說,新型農業經營會通過建立完整的勞動體系,來更好的細分農業的各個環節。從前期農業種植到采購,然后再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會有新型農業經營人員來對其進行有效操作,這樣能夠很好的將各個環節有限的聯系在一起,更好推動農業的專業化發展,提高農作物的自身價值,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業保險需求與供給研究
(1)農業保險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優點。①安全。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會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風險,而農業保險在這過程中就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順利進行提供相應幫助,確保其安全。農業保險中的政策保險就是相關部門和政府為農業發展提供的一種支持。政策性保險通過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將一些不確定因素轉化為補貼,就能夠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一個適合發展的環境,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②完善利益機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如果想要確保農業產產業化的穩定發展,就必須要將農民和相關農業企業有效聯系在一起,讓兩者共同獲取經濟利益,承擔在這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對于兩者來說,應該設計相應的制度,來確保合作制度的進一步發展。③農業保險。從當前情況來看,農業保險的內容越來越多,已經由原來的種植業,開始向農業的各個行業發展。在落實農業保險過程中,應該構建農業保險和相應技術部門結合體系,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現代化體系,有效的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保險有效需求分析。對于農業保險的需求而言,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潛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其中的潛在需求也就是指在沒有考慮成本基礎上,保險所能夠覆蓋的最大面積,這是對農業保險在市場中所能夠發展的衡量標準。而有效需求就是指在成本的影響下,所能夠接受的農業保險需求。對于農業生產人員來說,有效需求會隨著收入、價格等方面的影響,不同保險價格下農業保險需求也各不相同。
(3)影響農業保險需求的相應原因。通過對當前農業生產研究能發現,真正影響農業經營主體參加農業保險的重要原因,不僅存在價格、成本等等,還有保險率、索賠程度和政府補貼等等多個方面。在這其中,只有確保農業經營主體在購買保險后能夠有明顯的效果,這樣農業經營主體的風險才能夠轉化為需求。只有在參與到保險中,其效果能夠大于沒有參與到保險前,那么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就能夠很好的實現。但是,在這其中農業經營主體也常常會考慮多個方面,在確保經濟效益最佳的基礎上,會對農產品價格、成本進行具體分析。
3.農業保險主體行為對農業保險需求的影響
對于農業保險來說,其種植人員、保險公司和相關政府構成整個農業保險體系,在這其中這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制約的,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確保新型農業保險的有效運行。
(1)農業經營主體。對于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其中有著很多特有的特征,比如種植時間、文化水平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影響到對農業保險的需求。在這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文化水平,文化水平就直接影響到農業經營主體對于農業保險的認識程度。文化水平高的農業經營主體針對所出現的問題能夠很好的解決,并且有效的掌握生產過程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新型農業經營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程度的農業保險,那么文化水也就決定對于保險內容的一種了解,是否會購買相應的農業保險。文化水平越高,處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就越高,也就能夠更好的接受農業保險。
(2)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是農業保險的發布者也是其執行者,那么自身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需求。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其風險賠償是經營主體最關注的一個問題。通過對相關數據調查發現,有79.85%的農民對于保險并不滿意,追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農業經營主體發生問題時,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就獲取到賠償,或者是所獲得的賠償并不能夠滿足相應的損失。所以,對于農業經營主體來說,其高效保險服務是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保險公司在這過程中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確保服務的有效,滿足農業經濟主體需求。
(3)政府。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頒布相應的政策,比如農業保險補貼政策,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農業經營主體購買農業保險。通過頒布補貼政策,就能夠及時的為農民承擔一部分保費,更好的提高農業保險的使用效率。在補貼過程中,有三種情況。第一,就是直接對農民進行補貼,根據農業保險的類型,來給予相應的補貼,減少農民的成本投入。第二,就是對保險公司的補貼,減少保險的成本,讓農業保險能夠更好的為農民供給。第三,就是通過再保險制度,來確保農業保險的穩定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下的農業保險,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有效的突出農業保險的作用,為農業經營主體承擔相應風險,推動現代化農業的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郝妍.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9.
[2]彭杰,孫蘇陽,曹凱歌,王宏寶,姜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科技需求與科技服務供給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27):5-8.
[3]唐金成,曹斯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險需求分析及發展對策研究——基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J].農村金融研究,2018(08):50-55.
[4]王國軍,李京徽.基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導向的農業保險供給側改革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8(06):21-26.
[5]王國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保險的需求與供給[J].中國保險,2018(02):18-23.
[6]秦志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險需求如何滿足[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7(10):39-40.
作者簡介:劉卓(1983.4--),男,漢族,遼寧人,本科,中級農藝師,研究方向為農學、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