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苗苗
【摘? 要】項目工程師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能級提升亟需的人才。本文對項目工程師的構成要素和地方應用型大學對項目工程師的培養途徑進行了研究,以此來促進項目工程師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項目工程師;構成要素;培養模式
Abstract: Project Engineers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engine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onent elements of project engineers and the training ways of project engineers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Project Engineer;component;training mode
引言
2017年,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一方面其代表著對原有工科的繼承,一些傳統工科工藝是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心血,應該被延續下去。另外一方面更代表著對學科新技術的探索,要在理論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孕育新的學科,建立新的教育理念,從而培養出能創新、會實踐、講基礎、促發展的新型工科人才。本科階段的教育一方面將學生學習方向變得具體化,另一方面也為研究生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工科學生來說,由于未來就業對于實踐操作能力的需求較高,很大一部分人會選擇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積累實踐經驗,因此本科專業人才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來說,都是一項重大的考驗。現階段項目工程師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術知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溝通能力,具有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并且能夠完成管理工作和研發報告的撰寫。
1.項目工程師的構成要素
項目工程師的構成要素是指項目工程師在完成技術產品制造和技術問題解決過程中所應當具備的能力。
1.1知識結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活動越來越復雜,工作內容也不斷擴展。所以,項目工程師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具有復合性、現時性、應用性以及跨學科性的知識結構(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和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人文學科知識)。必須具有扎實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跟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必須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知識;必須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知識。
1.2能力結構
項目工程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和危機處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與溝通交流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
1.3素質結構
素質是知識與能力的綜合體現,項目工程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意識;具有良好的現代工程意識;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
2.地方現狀分析
面對滄州區域乃至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的智能裝備制造業的人才需求,作為經歷專科院校合并、重組、升格而來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存在著諸多問題。
(1)理論教學過于單一,缺乏多交叉學科的項目教學課程體系。
(2)實踐教學內容陳舊、形式單一,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創新實踐的機會少,學生在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缺乏獨立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且實踐基地的建設沒有形成規模,實習內容較隨意。
(3)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和企業工作經歷,無法將理論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只能做一般性內容實踐和技能訓練,不能滿足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3.項目工程師培養途徑
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數量已經多達本科院??倲档娜种?,稱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定位,對傳統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改革創新,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和人才培養機制等當面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項目工程師培養的實踐途徑。
3.1立足實際,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培養人才的總體要求,所以確立培養目標要立足我校辦學實際;要立足學生學習實際;要立足企業和社會需求實際。
3.2培養方式的改革
重構課程體系,改學科知識結構為項目組合結構,實施項目教學法。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新型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加寬泛的選擇空間,培養科學基礎厚、工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
3.3實踐教學改革
主要實現教師實踐能力和學生實踐能力的雙重培養。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參加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班等。對于學生,需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建立開放的實驗教育基地;保證實踐教學環節要有層次性和連貫性??梢酝ㄟ^校內實踐教學環節、實習等方式進行基礎實踐能力培養,通過輸送學生分段式的企業實習模式實現高層次的實踐能力培養。
3.4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鼓勵不同系別的學生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和有創意的組合,提高創新能力;通過設計真實項目的過程,讓學生在復雜的、現實的問題中,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項目管理、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3.5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校企合作不緊密、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現象,這就要求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建立產學合作戰略伙伴關系。
參考文獻
[1]張盼.先進裝備制造業現場工程師成長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李菲.新工科背景下本科專業人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 (9):187-188.
[3]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2012(03):7-23.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滄州師范學院教研教改項目《項目工程師構成要素及其培養途徑研究》(課題編號:2019JGA008)研究成果。
本論文是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項目工程師”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8GJJG55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付苗苗(1982.05--),女,河北滄州人,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