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婷婷
摘 要:以CNKI為數據源,以“高校圖書館”和“特色館藏資源”為主題表達式進行文獻檢索,對該主題研究文獻的年度分布、關鍵詞分布、基金資助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出高校圖書館特藏資源的研究內容可以歸納為共性研究、個案研究、對英美等國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情況的研究、以及對高校特色館藏與學科的互助關系的研究四大類,為高校圖書館進一步完善特藏資源建設、提升服務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研究
2015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10條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應根據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教學、科學研究的需要,根據館藏基礎及地區或系統文獻資源布局的統籌安排,判定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方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館藏體系。”以文件的形式明確提出了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具體要求。早在1957年,杜定友在《圖書館怎樣更好地為科學研究服務》一文,明確講到了圖書館為科學研究服務必須要設有專藏,也就是“特藏”。國內各大高校圖書館對特色館藏資源建設的重視始于在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特藏資源建設具體實踐的發展,理論研究也日益豐富。為進一步完善、推廣特色館藏資源,提升館藏資源的利用水平,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特藏建設進行分析研究,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研究現狀
以“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特色資源”等為主題詞檢索點,以中國學術期刊網全文數據庫(CNKI)作為統計來源,對2006年至2020年間該數據庫所收錄的論文進行限制檢索,對該主題研究文獻的年度分布、關鍵詞分布、基金資助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總結對高校圖書館特藏資源建設研究的總趨勢和熱點,進一步總結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及服務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改進提升的方向。
1.文獻發表趨勢分析
2006—2020年有關我國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研究的文獻年代分布見圖表1。
由圖可見,針對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研究,在2009至2011年達到高峰,分別有38篇、31篇、37篇文獻收錄在CNKI,2011年以后發文量逐漸下降,至2015年以后維持平穩,每年20篇左右。這說明,對特藏資源建設的研究在圖書館建設研究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成為圖書館發展研究常態化的一部分。
2.相關文獻的基金論文數量分布
某一學科、研究主題中獲得基金支持的論文數量是評價該學科研究人員科研水平的重要標準,基金論文數量可以在一定程度喪反映出一個學科受重視、受關注的情況。通過對檢索出相關文獻基金論文數量進行統計(基金論文分布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對高校圖書館特藏建設的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為2篇,省級社科基金有11篇。這表明,特色館藏作為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有效形式,不僅能夠完善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提升圖書館的形象,更能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同時特藏資源建設也是圖書館業務向縱深發展的趨勢和必然要求。
3.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獻的主要研究內容,表3中統計出相關文獻關鍵詞數量前10名的關鍵詞,隨著信息技術在圖書館建設中的比重的增加,對特色館藏的研究也增添了新的內容,“數字化”、“共建共享”等成為對特色館藏建設研究的新趨勢。
二、文獻研究內容分析
1.“特色館藏”的定義
圖書館是為滿足其讀者對知識信息的需求或為實現特定目標來選擇、收集和積累文獻資料,因此圖書館的文獻收藏需要經過一定標準的精心選擇和組織。特色館藏,關鍵在于“特”,特藏資源是一個圖書情報機構區別于其他同類機構的顯著特征。建設特色館藏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必然要求和大趨勢,形成了相對豐富、成熟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其中最關鍵的對于“特色館藏”的含義來說,眾多相關的研究成果中對于特色館藏的解釋可謂多種多樣,研究者雖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揭示了特色館藏的基本屬性,對特色館藏的內涵的認識有一定共通性。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互聯網詞條給出的定義,所謂特色館藏“是指各圖書館經過長期建設積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規模、結構比較完整的文獻資源。”這一說法強調的是館藏資源的全面性,就某一主題的館藏來說,所藏文獻資源要有多樣的形式、高質量的內容,即“人有我優”。這要求特色館藏要充分反映一所學校在學科領域的優長體現辦學特色,能夠為某一地區甚至全國范圍的讀者服務。
第二種說法:特色館藏是指圖書館對某一特定形式、特定主題、特定時期或出于特定原因的資源的收藏。突出文獻資源“人無我有”的“特”之所在,這種獨特性的文獻信息資源才是一所圖書館能夠區別于其他圖書館的關鍵所在,也是一所圖書館館藏資源高質量的標志。
第三種說法:特色館藏是指一所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資料按某一專題或特殊原因而專門收藏的文獻資料集合。這一說法主要強調館藏資源的組織方式要有獨特的風格,如按照學科、地域、人物、時間等主題來集中組織文獻,再輔以相關研究資料。既要求文獻信息的組織分門別類又保證其內容的豐富全面。
結合以上三種定義,更為準確的特色館藏的定義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定義:第一,獨特性。即特色館藏要有獨特、珍貴的特點,此類館藏文獻獨一無二、難以復制,對它們的保存和使用均有特殊的要求和限制,如名家遺跡、古籍善本等。第二,專題性。此類特色館藏主要圍繞專門的知識領域或學科而建立,并且要有一定的收藏規模,為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2.研究內容分類
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是高校圖書館在組織文獻信息過程中為滿足學校的教學科研需要而收藏的文獻。其中“特”通常是指它的專門性,如某一專題領域的文獻,如師范類高校教師教育相關文獻;某一地域的文獻,如某一地區地方志的收藏;有關某位杰出人物的文獻,如某所高校所在地的杰出人物相關文獻或高校杰出校友的文獻收藏等。特色館藏是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資源建設不僅是高校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特色服務的基礎,更是提升圖書館形象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高校圖書館越來越重視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許多高校圖書館都有了一定規模特色鮮明的館藏資源。在實踐發展的同時,高校特色館藏建設理論也有了一定規模的探索研究,形成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研究成果。從研究的主題內容來看,其研究范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有不少學者以國內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共性為研究重點,在調查研究典型高校特色館藏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分析其在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及特色館藏對高校發展的積極意義。如廈門大學周紅等在文章《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中的觀點指出,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應更多地體現專題性和學科性的特點。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在確保特色館藏建設“稀有性”的基礎上更重視加強專題性特色館藏的建設。溫州大學圖書館胡越慧《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現狀調查分析》的論文中著重調查分析了國內多所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現狀,大部分高校將特色館藏資源按12個專題進行分類統計,包括古籍文物、學位論文、贈書、教學參考庫、光盤與視頻、網絡導航、等各類專題,指出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網頁導航上特藏標識不明顯,特藏的具體內容沒有揭示出來;第二,特藏不“特”,就是說其特色館藏未能有區別于其他圖書館的鮮明特色;第三,資源的承載方式和內容的表現形式較為單一;第四,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資源內容稀少;第五,特色館藏偏重數字資源的建設,輕視傳統的紙質資源。
第二類以個案研究為主,研究某一高校的特色館藏建設成果以及可改進提升的方面。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趙蕾在《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新思路——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一文中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對其特色館藏建設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高校圖書館應該從制度以及學科館員的結合等方面對特色館藏建設進行長效管理。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王婷在《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以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為例》以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為例,對特色館藏進行介紹,指出高校圖書館服務的發展和完善,需要在不斷強化館內現代化硬件和各類文獻、電子資源的設施配置,不斷提高工作人員能力與服務的軟件實力的基礎上,強化突出自身的特色。清華大學晏凌等在《談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工作中文化傳承與服務創新的融合》)一文中總結了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服務的經驗,提煉出在特藏服務工作中實現文化傳承與服務創新有機融合的三個方向,即滲透式服務教學科研,打造專業、進的圖書館文化;開創品牌服務,傳承校園文化精神;關注民族文化遺產,構建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
第三類研究主要針對英美、港臺等圖書館建設較為領先的地區高校特色館藏建設的現狀分析與服務調查,為我國內地各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與服務的提供借鑒。如燕山大學圖書館鄂麗君在《香港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調查分析》、《英國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調查分析》兩篇文章中,基于對香港及英國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的調查分析,從特色館藏資源內容形式的揭示和其欄目設置、構成、特征、建設及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特色館藏的建設現狀,從服務設施、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規則等方面分析了特色館藏的服務現狀。侯愛花《美國知名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中,在分析美國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現狀的基礎上,得到了幾點啟示,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在特藏建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就優化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來說需要加強特色館藏資源的宣傳,完善特色館藏資源網站建設并在此基礎上重視基于特色館藏資源的特色服務,逐步開展面向校外讀者的特色館藏服務等。
第四類,研究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與特色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學科建設的促進作用。如劉思敏《淺議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與特色學科的相互關系》一文中,對高校特色學科與圖書館特色館藏的相互關系進行了論述:一方面,加強特色學科的相關資源建設既是高校圖書館的職責所在,是其提供學科服務,助力科研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其建設特色館藏的最佳著力點;另一方面,特色館藏建設既能保障圖書館對特色學科發展的的資源支撐,又能提高特色學科的知名度,進而有利于推動高校的“雙一流”建設。王蕙在《論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對學科建設的促進作用》文中闡述了特色館藏與學科建設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揭示出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對學校學科建設的促進作用。即高校學科的發展對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起著指導作用,而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又為高校學科建設的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另外,也有不少文章研究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的數字化發展以及針對特色資源的推廣。陸莉在《美國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資源推廣現狀及啟示》中指出美國高校圖書館重視特色館藏資源推廣工作,通過開展多途徑的宣傳工作,開展基本服務與教學服務、科研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特色資源的利用率,提升了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對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展多種多樣的特色館藏資源宣傳推廣工作有借鑒意義。
三、結語
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是為教學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應該在保證重點、突出特色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努力建立具有自身鮮明特色的資源收藏體系,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高質量資源信息保障和服務。在數字圖書館發展大潮沖擊下,發揮自身優勢,著力建設特色資源是高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杜定友.杜定友杜定友文集[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金旭東.21 世紀美國大學圖書館運作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3]聶玉翠.淺談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
[4]周 紅,陳 娟.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
[5]胡越慧.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現狀調查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
[6]趙蕾在.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新思路——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圖書館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
[7]王婷在《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以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7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