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創新防貧機制啟示錄"/>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陳發明 宋美倩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扶貧。
目前,河北省已實現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脫貧人口仍存在返貧風險,一些處于貧困邊緣的人口存在致貧風險。因此,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防貧機制發揮的作用格外重要。
“沒想到這么快,從入選扶貧項目到資金入賬僅用了20天,比去年縮短了三分之二的時間。”河北美客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曉江說,因企業肉雞屠宰加工項目被納入遵化市2020年脫貧攻堅項目庫,該公司所獲的1830.5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一次性快速撥付到位,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保障。與胡曉江同樣高興的還有遵化市的1750名貧困戶,由于資金提前到賬,被美客多食品公司幫扶的貧困戶們在當月就能領取扶貧補助。
為防止貧困戶因疫情失業返貧,河北省出臺了支持貧困勞動力優先上崗、優化資金撥付、給予生產補貼等13項政策措施,支持帶貧益貧企業、扶貧項目等開工復工復產。同時,該省依托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管理信息系統,為每個貧困勞動力建立就業扶貧全程服務卡,及時掌握就業需求,組織貧困勞動力多途徑務工就業。疫情防控期間,該省多地還設立鎮村環衛保潔、防疫消殺、卡點值守、測溫員等臨時崗位,選聘貧困群眾上崗,保障不能及時返崗的貧困群眾臨時性就業。
家中液化氣突然爆燃,剛剛脫貧的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桲欏灘村村民鄭春家的房屋被毀,本人被燒傷。危難之際,縣防貧監測機制幫了大忙。經過核實,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財險”)向鄭春發放急難臨時救助金1萬元。
為消除貧困存量,控制貧困增量,青龍滿族自治縣每年拿出250萬元與人保財險合作,創設“防貧救助金”,對納入監測范圍的監測對象(即“兩非戶”,非貧困低收入戶、非持續穩定脫貧戶)進行監測幫扶。
截至2019年底,青龍滿族自治縣非持續穩定脫貧戶6724戶27 039人全部納入預警監測范圍。2019年,該縣共對107戶非貧困低收入戶、非持續穩定脫貧戶實施救助,發放精準防貧救助金222.94萬元。
為加強貧困監測,河北省將貧困發生率在7%以上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在20%以上的貧困村全部納入監測范圍,發現問題及時預警糾偏。同時,河北各地還整合相關部門數據,對易返貧、易致貧的重點群體進行動態監測。
2019年,邯鄲市魏縣連才曲村的連蘭峰在外干活時遭遇意外導致右腿截肢,讓這個本不富裕的五口之家面臨致貧風險。不過,作為非貧困低收入戶,連蘭峰被納入了防貧保險救助范圍。
“雖然沒投過保,但卻能領到5萬多元的防貧保險金。”連蘭峰的妻子李貝貝說,這筆錢幫他們解決了難題。
2017年10月,魏縣與太平洋保險公司達成協議,推出了“精準防貧保險”。兩年多來,全縣共監測相關對象12 828人,納入防貧救助978人,發放救助金1194.20萬元,沒有新增1戶返貧致貧家庭。2019年10月17日,魏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成為脫貧攻堅的典范。
“探索防貧工作之初,我們想嘗試購買一種保險。但原來的險種大多是‘保到人頭’,鑒于返貧對象很難固定,保險怎么買是個難題。”魏縣扶貧辦主任陳瑞學介紹,經過調研,魏縣創造性地設立了“精準防貧保險”:由縣財政拿出400萬元作為防貧保險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費標準為全縣10%左右的農村人口購買保險,主要防止因病、因學、因災致貧返貧。
此舉不僅做到了“少花錢、多辦事”,也推動了保險創新,實現險種由“定人定量”到“群體共享”的轉變。目前,魏縣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精準防貧機制:在保障手段上,創設縣建基金、保險公司參與購買服務的“精準防貧保險”;在對象確定上,劃出監測線、保障線“兩條界線”;在保障內容上,指向因病、因學、因災“三大重點”;在運轉機制上,采取縣、鄉、村和保險公司“四方聯動”;在增強造血功能上,借助產業扶持、就業引導、社會救助“三種途徑”。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靈壽縣岔頭鎮杜家溝村一家扶貧手工“微工廠”車間內,工人正在加工毛巾(圖/《經濟日報》)
陳瑞學表示,今年3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魏縣再次出臺精準防貧補充方案,由縣財政撥付290萬元財政資金作為保費,為全縣特定產業項目和魏縣籍務工人員兩類重點對象投保,確保全縣無一例“因就業”“因產業”造成收入減少、財產損失而致貧返貧。
目前,河北省多地已啟動運行防貧保險。同時,河北省還實施了包括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教育專項救助、民政幫扶救助、產業就業扶持、社會力量防貧等在內的多項保障機制。對救助對象由鄉(鎮)或村建立“一對一”聯系服務制度,定期到救助對象家中了解情況,搞好服務,監測救助進程。
“既可以到車間打工,也能把針線活帶回家完成。工資按件結算,打工賺錢、照顧孩子兩不誤。”談起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今年64歲的邢臺市任縣大北東村貧困戶宋俊田不停稱贊。
2019年,任縣采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通過發展“炕頭經濟”“指尖經濟”,吸納貧困戶通過手工勞作獲得收入,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致富渠道。
在實施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教育專項救助、民政幫扶救助、防貧保險等基礎上,任縣為貧困群眾搭建起就業創業平臺,讓土地變“工廠”,讓貧困群眾、農村留守婦女在家門口變成“產業工人”,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摘帽。
走進承德市寬城縣東黃花川鄉西五溝村村民王桂琴家,她正熟練地編織藤椅。“一個藤椅能掙2元,我一天能編三四十個。”王桂琴拿著剛編好的藤椅笑著說,“不用發愁原料和銷路,平時家里的事情也不耽誤,每月還能有2000多元收入。”在西五溝村,像王桂琴這樣做藤椅編織的有60人。
2018年,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創新了“非遺+扶貧”模式,在5個鄉鎮8個村共建立了8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聘請豐寧滿族剪紙代表傳承人每周開展一次輔導培訓。截至目前,累計組織非遺培訓200余次,培訓學員6萬多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比30%。
除了遍地開花的“扶貧車間”“脫貧大院”,河北省各地還探索出產業扶貧基地、入股企業分紅、農業創新驛站等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增加貧困戶的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今年,河北省將力爭每個貧困縣培育出1到3個特色鮮明、優勢集聚、產業融合、帶貧能力強的扶貧主導產業,形成“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多村)一品”的產業布局。(據《經濟日報》)